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剧本结构论

剧本结构论

  • 字数: 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日)野田高梧 著 王忆冰 译
  • 出版日期: 2019-09-01
  • 商品条码: 9787210114383
  • 版次: 1
  • 页数: 32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在日本畅销六十余年的金牌编剧教程,凝结了传奇剧作家野田高梧的毕生经验。
野田高梧认为,在诸多艺术形式中,拥有最多结构之美的是电影。剧本结构的质量,会对影片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本书早在20世纪40年代便高瞻远瞩地提出剧本具有独立于文学、戏曲的艺术地位,是一本划时代的先驱之作。
本书围绕“如何创作既拥有能吸引观众,又有深度的好剧本”,阐述应如何充分发挥剧本的五大基本结构――开端、矛盾、危机、高潮、结局――的作用,并梳理了从日常生活细节中攫取灵感、发掘题材深度、引导观众感悟主题、运用叙事技巧、塑造有血有肉人物等方面的个人心得。
本书援引了大量欧美、日本经典影片,介绍了黑泽明、川端康成、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等同时代名家的创作理念。通过阅读,读者可以一窥这位家庭题材大师的宝贵经验,领悟含蓄隽永的“小津调”背后的秘密。
作者简介
野田高梧(1893-1968)日本著名剧作家,被誉为日本电影“黄金时代”的开创者之一、“日式编剧术的先驱”。1924年,进入松竹电影公司蒲田电影制片厂剧本部,后成为该公司最具代表性的剧作家。1927年,撰写剧本《忏悔之刃》,这是小津安二郎导演生涯的处女作。1936年,出任日本电影剧作家协会的首届会长。1938年,与野村浩将合作的《爱染桂树》创下当时的卖座纪录。40年代后,与小津的合作更为紧密,二人携手打造了《晚春》《麦秋》《茶泡饭之味》《东京物语》《彼岸花》《秋刀鱼之味》等多部卖座经典,直至小津辞世。
野田曾在长野县茅野市蓼科地区购入“云呼庄”别墅,与小津共同创作了许多影史经典。2016年,该地成立了“野田高梧纪念蔓科剧本研究所”,收藏并展示原云呼庄的文物、野田高梧手稿、剧本等相关资料。详情请见其官方网站:www.noda-tateshina.jp。
目录
序言
电影的诞生
电影的文法
独创性的基础
第一章 概论
1.1 电影是什么
1.2 关于电影的美
1.3 关于电影的文学性
1.4 关于电影的大众性
1.5 关于电影的伦理性
第二章 基础(一)
2.1 虚构的真实
2.2 事实的整理
2-3 电影的特性(A)
2.4 电影的特征(B)
2.5 电影的特征(C)
第三章 基础(二)
3.1 剧本的地位
3.2 剧本的技巧
3.3 关于文章
3.4 时态的问题
3.5 时长的问题
第四章 结构
4.1 题材
4.2 主题
4.3 故事
4.4 情节
4.5 结构
第五章 场景
5.1 戏剧性情境的产生
5.2 戏剧性结构的原则
5.3 开端
5.4 开篇场景
5.5 矛盾
5.6 危机
5.7 高潮
5.8 结局
第六章 电影的结构
6.1 剧本的结构
6.2 剧本的视觉性
6.3 电影的叙事技巧
第七章 性格
7.1 性格的问题
7.2 性格描写
7.3 性格的发展变化
7.4 人物的数量
7.5 心理的具象化
7.6 结论

剧本相关术语一览表
复刊版后记
野田高梧年谱
出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