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已故的帕斯卡尔

已故的帕斯卡尔

  • 字数: 218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意)路易吉?皮兰德娄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220114731
  • 版次: 1
  • 页数: 303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厌倦、逃避现状(母亲离世、女儿夭折、负债累累)的图书管理员帕斯卡尔抛弃一切离家出走,远在异乡的他看到自己的讣告――家人误以为一个溺死的腐烂之人是他。他迫切地改头换面,以假身份“梅伊斯”享受自由,但“这种自由是谎言构成的重负之下的自由”:原本的生活会以各种方式留下细小的痕迹,他根本无法真正逃离。他再一次舍弃“梅伊斯”,想把“帕斯卡尔”找回来,可原本的自己也已渐行渐远。他成为了一个活着的死人、一个死了的活人。他就是还在世的已故的帕斯卡尔(精)……
作者简介
路易吉?皮兰德娄,Luigi Pirandello(1867―1936)
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阿格里琴托城,在家乡中学毕业后,先后就读帕勒莫大学和罗马大学,又留学德国波恩大学攻读文学和语言学,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892年回国后在罗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并开始进行创作。他的早期作品受到维尔加、卡普安纳为代表的真实主义的影响,但从长篇小说《已故的帕斯卡尔》(1904)、《老人与青年》(1913)等起,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开始脱离真实主义。
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在戏剧创作上,主要剧作有《诚实的快乐》(1917)、《是这样,如果你们以为如此》(1917)、《并非一件严肃的事情》(1918)、《像从前却胜于从前》(1920)、《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1921)、《亨利四世》(1922)等。其中《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挑战了传统的戏剧模式,影响着日后多位荒诞剧作家像贝克特、尤涅斯库及品特等人。1934年,皮兰德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一 开场白
二 辩白式的第二篇(哲学的)开场白
三 家和鼹鼠
四 原来如此
五 成熟
六 滴答,滴答,滴答……
七 换车
八 阿德里亚诺?梅伊斯
九 一点儿雾
十 圣水钵和烟灰缸
十一 晚上,望着河水
十二 那只眼和帕皮亚诺
十三 一盏灯笼
十四 马可斯的英勇行为
十五 我和我的影子
十六 米内尔瓦的画像
十七 复活
十八 已故的马蒂亚?帕斯卡尔
对想象可能天衣无缝的一点儿说明
译后感言
摘要
    一 开场白
     我生来知识贫乏,所知甚少,我所掌握的全部知识中的一点,不,不是其中的一点,而是专享的一点是,我叫马蒂亚?帕斯卡尔。我常常利用这一点点知识。有时,我的朋友或认识的熟人有什么事搞不清,只得跑来征求我的建议或意见,每当这种时候我就耸耸肩膀,挤挤眼,回答他们说:
     “我叫马蒂亚?帕斯卡尔。”
     “谢谢,亲爱的,这我知道。”
     “怎么,你认为这还不够?”
     这还不够,说实话,连我也觉得确实太少。但是,我真不知道,对一个连这一点都不懂、连更多的回答都不能够做出的人,他还有什么想说的呢?也就是说,像我之前经常做的那样,只在必要时说:
     “我叫马蒂亚?帕斯卡尔。”
     有人可能会对我表示同情(这分文不值),想象着如何对一个极为不幸的人表达一番深切的哀悼之情,想马上弄清楚这个不幸的人……可弄清楚什么呢?是的,一句话就够了,他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既不知道他过去如何,也不知道他过去并非如何。有的人也可能会对风俗的败坏、世风日下和悲惨境况极为愤慨(这也分文不值),这些可能就是我这个无辜的受害者弄到这步田地的主要原因。
     好吧,那就随便你们怎么想吧。可是,我不能不说一句,事情恰恰并非如此。我真的可以写出我的家谱,可以说明我这个家族的渊源和它的兴衰史,还可以证明,我不仅知道我的父母是什么人,而且还知道我的先祖和他们的活动。当然,祖辈相传,他们的活动并非都是真的值得赞扬的。
     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我的情况非常怪诞,非常特殊,正因稀奇古怪,世间少有,所以才值得我从头道来。
     大约有两年的时间,我待在一个图书馆里,不知道自己是个抓老鼠的,还是个图书管理员。那个图书馆是博卡马扎主教在1803年临死前赠送给镇政府的。显然,这位主教对他同乡的脾气秉性所知甚少;要么就是,他希望他的这份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能点燃同乡们学习的热情,更何况在图书馆学习又是那么方便。迄今为止,这种学习的爱火没有被点燃,这我可以做证。我这样说也是对我同乡的赞扬。对于这份遗赠,镇政府并不喜欢,甚至不愿为博卡马扎立一尊半身雕像,尽管应该这样做,那些书也被扔进一个又潮湿又无人问津的库房,一扔就是好多年。后来,这些书倒是从那个库房里被取了出来,你们可以想象那些书都成了什么样子,移送到偏远的圣玛丽亚自由教堂去了。那座教堂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被改为俗用了。在这座教堂,镇政府又不假思索地把这些书委托给一个无事可干的人负责,他倒真像个不担任教化工作的有俸神职人员,一天赚两个里拉a。他的工作不过就是看守这些书,或者说看守都没有必要,只不过是在那里忍受好几个小时的霉臭味道。 后来,这样的命运也轮到我头上。从第一天起我就知道,我不喜欢这些书,不管它们是印刷的还是手稿(像我们图书馆的那些非常古老的手稿)。正像前面讲的,我的情况怪诞特殊,要不是这样,我才不会去写什么手稿哩,永远不会去写。由于我的情况怪诞特殊,写下来之后,也许有那么一天能使某个好奇心强的读者获得教益,或许也能使博卡马扎主教的良好愿望最终有一天得以实现。这样一个读者或许有一天会来到这座图书馆,我的这部手稿就是留给我的这位读者的。不过,他必须服从一个条件:在我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最终死亡后五十年之内,任何人不许打开这一手稿阅读。
     眼下,我已经死了(上帝知道我是多么悲伤),确实,我已经死了,而且死了两次,第一次是因错而死,第二次是因……且听我慢慢道来。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