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佛兰德镜子

佛兰德镜子

  • 字数: 114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 dome
  • 出版日期: 2019-09-01
  • 商品条码: 9787541154478
  • 版次: 1
  • 页数: 15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入侵比利时,8月31日,列日-奥斯坦德的夜车发车。在火车上,一位携带中世纪油画的乘客遇到了一位历史学家,两人的交谈逐渐脱离现实时间,打开一个个遥远的故事:远征新大陆的堂?迪亚戈,命名为“红”的修道院,一颗无处安放的心,《信经》形成时期的爱情,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佛兰德画家……
故事在对话中展开,在对话中层层镶套,犹如无穷镜像,映现历史的深渊与爱的核心。
“友谊不仅诞生在熟悉的人之间,人们接近可以凭借对遥远之人的仰慕,建立坚实的激情;不必区分友情与爱情,因为友谊是从爱这个词派生而来……”
作者简介
dome,本名胡葳,1984年生于天津,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旅居巴黎,在巴黎索邦大学先后获得比较文学硕士与博士学位,研究亚西西的圣方济各、中世纪圣徒文学与神秘主义。曾以报刊专栏与大学讲座的形式,普及中世纪手抄本的艺术。是一位低产的小说作者,代表作《世界之灰》《佛兰德镜子》。又是一位自己给自己画插画的插图作者,并试图做一名漫画作者。
目录
佛兰德镜子
序幕………………………………………………………………………3
Ⅰ开往奥斯坦德…………………………………………………………5
Ⅱ乞援人…………………………………………………………………13
Ⅲ“红”里发生的事……………………………………………………25
Ⅳ无处安放的心…………………………………………………………39
Ⅴ一颗心抵另一颗心……………………………………………………51
Ⅵ《信经》形成时期的爱情……………………………………………61
Ⅶ“譬如蜘蛛造屋”……………………………………………………73
Ⅷ一万一千夜……………………………………………………………79
Ⅸ万物的根源是圆………………………………………………………93
Ⅹ在布鲁日停靠…………………………………………………………99
关于35712号案件的报告………………………………………………111
附录1 佛兰德镜子编年史………………………………………………113
附录2 相关王室谱系表…………………………………………………116
附录3 汉堡手稿…………………………………………………………119
附录4 资料散记…………………………………………………………123
仿虚史
未来的影子…………………………………………………………………127
此地此刻……………………………………………………………………147
阿尔韦诺?阿雷东多………………………………………………………153
几不可见的抖颤之球………………………………………………………155
摘要
    Ⅰ开往奥斯坦德
     蒸汽车头喷着白烟,停靠在夜色中。他匆忙掐灭烟,喝下最后一口咖啡。手指微微颤抖,杯盘发出小小的碰撞声。他提起手提箱,把那个牛皮纸包裹的框子挟在腋下。挂钟指向晚间十点半。“最后一班夜车。”他默念道。冷冷清清的站台上,身穿制服的只有列车员而已。
     他小心地从口袋里掏出票,和眼前的列车比对着。借着候车室的亮光,只能勉强看清车身的标牌:“奥斯坦德”。
     他上了车,一个车厢一个车厢地走,假装无意识地打量每个包厢。快别再这么做,他的理性呐喊道,犹犹豫豫,拖拖拉拉,你会惹人注意的。就在这时,他下定了决心,拉开了某个包厢拉门。
     一个偶然降临的社交场合,一对临时结成的旅伴之间,只需眼神交流便够了――
     “您好。”
     “您好,请问这个座位有人坐吗?”
     “没有,您请便。”
     “谢谢。”
     他把手提箱塞到行李架上,然后双手持着牛皮纸包裹的框子,无所适从,看上去在为如何安置这件行李而发愁。手提箱已经足够厚实,几乎占据了座位上方的整个空间。不能让车厢天花板和皮箱盖子合力蹂躏手里的东西,像对待一件旧大衣那样,尽管我们还不知道那是什么。他显然也舍不得干脆把它立在地板上,靠着门边。他的样子也许已经足够狼狈,以至于对面座位的乘客开口了:“您不介意的话,可以放在我这边。我没有行李。”
     可不是吗,对面的行李架空空如也。这位行李轻简的乘客仅在身侧放了个公文包。
     “谢谢,您真是太好了。”他感激地说,放东西时尽量轻手轻脚、谨小慎微,在胳膊越过旅伴头顶时,他向陌生人一直在读的杂志瞥了一眼,看到了类似“古代历史与文献学档案”的字眼。横梁稳稳地卡住了边角,于是无论是颠簸还是紧急刹车,都不能让刚刚离开他双手的东西跌落在地。这时,汽笛拉响了。列车缓缓开动,站台上的灯光摇曳起来向后退去,映出打在窗玻璃上的水滴。啊,下雨了,耳边响起火车那特有的节奏,“铿锵铿锵,铿锵铿锵”,在夜色中,在车窗凝结的白雾间,白底黑字的站名一闪而逝:“韦尔特里吉克”“韦尔基克”“凡尔代克”――一个他读不出来的佛拉芒语站名(Vertrijk)。不过,现在这都不重要了。
     对面座位的乘客看样子跟他年纪差不多。现在,此人放下了他的名字很长的期刊,似乎也注视起窗外的雨幕。现在是个微妙的时刻。是陌生人有了一丝交集,甚至彼此生出微不可察的好奇,而又斟酌着第一句问话的时刻。没人知道,某句话将引致对方哪一句话,哪些话将引致兴趣与亲切,哪些话又将陷彼此于尴尬的沉默,这些被选择说出的话,又是否真的能反映说话人的意图与形象。对面的乘客先开了口,既然刚才也是他颇富热心地提供帮助:
     “您出远门?”(当然,他头顶就横着一个大行李箱,这么想是很自然的。)
     “是呀,到奥斯坦德。”
     “我也在奥斯坦德下车。”
     “真巧。”
     “是呀,真巧。”
     “那么,我就能安心地霸占您的行李架一直到终点了。”
     “您别这么说。您从哪儿上的车?”
     “列日。”
     “那您的旅程更远呀。”
     “习惯了,我住在奥斯坦德,时不时去一趟列日。”
     “您是一位历史学家吗?”
     “为什么您认为我是一个历史学家呢?”
     “因为您手里这本书,看起来十分深奥。”
     “不算专业历史学家,我定期去列日一带的档案馆查阅资料,写写报告,不过,今后大概要中断一阵子了。”对面的乘客说道。
     P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