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送行

送行

  • 字数: 25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袁哲生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220113871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995年,袁哲生出版首部作品《静止在树上的羊》,隐约展现日后的小说风格,本书“辑一”即来自于此作。在“辑二”文学评论里,我们则见证小说家与其他创作者的隐秘关联。到了“辑三”“辑四”,袁哲生书写出《温泉浴池》《偏远的哭声》等成熟之作。
    从最初到最终,从袁哲生的小说到他的私人手札,我们得以见证一个经典作者的诞生。
作者简介
袁哲生(1966―2004),台湾高雄县冈山镇(今高雄市冈山区)人,毕业于文化大学英文系、淡江大学西洋语文研究所。文字冷静平淡,叙事手法简约节制,写作风格犹如疏离的冰山,字里行间的处处留白常蕴含深刻意义。作品往往通过儿童单纯的眼光去捕捉人类的孤独、生存困境与潜藏人们心底的沉郁情感。
曾获台湾第17、22届“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第20届“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第33届“吴浊流文学奖”小说正奖、“五四文艺奖章”小说类等等。著有小说集《静止在树上的羊》《寂寞的游戏》《秀才的手表》,中篇小说《猴子》《罗汉池》,倪亚达系列小说与台湾宝瓶文化代为出版的纪念文集《静止在:最初与最终》。
目录
一笔一画的希望 文?童伟格
辑一 开始――转动的景物
作者序 2
雪茄盒子 4
静止在树上的羊 9
送行 10
差不多先生别传 23
尸布 29
牛奶和秋千 35
眼科诊所 36
农夫和兔子 51
进城的一天 53
一件急事 62
除夕 65
窗 80
夏天的回声 81
黄昏 100
邮票 104
辑二 途中――联结的经典

徐四金的长镜头 111
姜德的针头 113
马奎斯的铅笔 115
海明威的红笔 118
纳拉扬的天平 120
瑞蒙?卡佛的吸尘器 122
韩少功的人造雨 125
葛蒂玛的海豹 127
大江健三郎的浪花 130
沈从文的烟火 132
汪曾祺的闹钟 134
契诃夫的尾巴 136
黄春明的马脸 138
贺伯特的鞭子 141
徐四金的秒针 143

留得春光过小年 147
一代不如一代? 151
沉静之狮 153
最难忘的小说场景――与情人共枕的艾米莉 155
最难忘的小说人物――夏先生 156
辑三 结束――静止的时间

温泉浴池 161
白色的光 221
名字 225
吵架 228
鸽子的天空 235
火车快飞 243
蜡像馆 248

我的维他命时光 253
分我吃一口 259
酒墙 265
我的铁达尼 272
恭喜你,外岛! 279
我的狗脸岁月 285
楼上的父亲 291
偏远的哭声 292

付费说书人 299
不敢入宝山 299
知己 300
流浪狗 301
书局里的小眼睛 301
眼前的世界 302
素人画家 303
陶醉 303
搬不动的行李 304
坦白说 304
时间感 305
没关系 306
隔山 306
冷笑话 307
爱在夕阳下 308
匹夫有责 308
我最害怕的一个字 309
鬼不理 310
牵自己的手 310
唤起服务 311
提错壶 312
计程车演讲厅 312
说骂 313
服从精神 314
淡出 314
仰望 315
见山不是山 315
自己盖房子 316
暗室 316
暗房 317
新发现 317
爱的生机 318
摇摆 318
资讯的重量 319
人间重碗情 319
老外干杯! 320
出奇制胜 320
虫 321
个人兴趣 321
勿忘影中人 322
独居 322
解酒偏方 323
收藏 323
不朽的苍凉 324
早场 324
打工记 325
随便 325
孤立 326
天空 326
自来酒 327
天才梦 327
生日礼物 328
再过一阵子 328
私人音响 329
急雨 329
午休 330
在海上 330
青色的信笺 331
飞 331
写生 332
书街一景 332
肢体语言 333
“啦――” 333
关闭的房间 334
采收 334
忘情酒 335
雀儿 335
“旧”心情 336
看着自己 336
余味 337
家书 337
孤独 338
自助找零 338
真相 339
笑声 339
平常心 340
续集 340
逃 341
钟摆 341
倾听 342
编年史 342
哈哈镜 343
重逢 343
压岁书 344
火 344
隔离 345
天眼 345
山上的贝壳 346
流光 346
静默 346
等待果陀 347
骑楼 347
怀念西门町 348
气韵 348
噤声的沉痛 349
不吃豆的原因 349
我是副刊值日生 350
作家的好奇心 350
赶赴神的约定 351
离营教育 351
真的来了 352
半日闲 352
温暖的冰 352
时光短笺 353
未命名 355
辑四 之后――告别的叹息 360―410
没有窗户的房间――读袁哲生 文?黄锦树
纪念袁哲生 存目
袁哲生年表
摘要
    雪茄盒子
     父亲早起,父亲上班,父亲下班,父亲早睡。父亲很穷,父亲足不出户。但有一天例外。
     儿童节来临的那天早上,总有一双擦得很干净的旧皮鞋整齐地放在我的床前,我一张开眼便能看见。
     等我吃完早点,换上新洗过的衣服,套上大头皮鞋,稳稳地绑好鞋带,父亲便安静地出现在我小房间的门口,手上提着一个帆布旅行袋,里头必定有一个铝制的水壶,几个大馒头,一个装着香肠、卤蛋、素鸡和海带的圆形便当盒,一包苏打饼干、一条口香糖、一大叠卫生纸和两条手帕。
     我们走进客厅里,母亲便仔细检点我的服装,再翻看旅行袋里的东西带齐了没有。
     然后,像一件要紧的事,父亲挪过一张木椅子,抵在大玻璃橱前面,站到椅子上,费很大劲从橱顶上搬下一个木箱子。那是少数几件专属他的东西之一。
     木箱是用零星的木板拼凑钉成的,日久之后,显出深浅不同的颜色和木纹,像我制服上的补丁。似乎只是随俗,木箱外的确挂着一个生锈的锁头,不知有没有钥匙。
     父亲轻轻地掀开木箱,探出一个木纹优美浮雕花边的雪茄盒子,和一块紫色的绒布,兴冲冲地擦拭一番之后,才打开盒盖,取出一支深咖啡色的雪茄,插进衬衫口袋里露出一截来,像是一支顶好的钢笔。最后,盖上盒盖,阖上木箱,再扛回橱柜上。
     出发的时候,母亲站在客厅里,隔着纱门和院子里的枇杷树向我们挥手。我不知道为什么母亲总是留在家里,也许是巧合,我没有想问。
     我们步行前往火车站,父亲在票亭买票之后,我们便坐在黑油油的长木椅上等待往台北的慢车。我喜欢看他从宽大的西装裤口袋里掏钱买东西,那么胸有成竹的样子,就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军号手。我喜欢这个时刻,几乎感到一份光荣。
     火车是装了滑轮的房子。在晃悠悠的火车上,我把鼻子贴在玻璃上,仿佛屋外正下着大雨不能出去玩的时候一般。父亲交叠两腿,上身略斜,轻轻地哼着小曲,并用指尖在窗台上打出鼓点。
     下火车之后,我们穿过一个长长的地下道,到大马路对面的一个警察局门口等公车。车快停稳的时候,站牌下总是挤满了人,父亲不慌不忙、,看准一个打开着的窗口,把我举起空中,“放”进车里的空位上,再将旅行袋传给我,然后才跟在人潮后面,成为最后一个上车的人。
     坐在车后面的位置上,一路上我都低着头,抱着胸前的旅行袋,仿佛那是偷来的东西一样。到达动物园,公车靠站之后,父亲卡住公车的前门喊我下车,噪音盖过嘈杂的车声人语。我低头挤到前面,感觉每个人都盯着我看。
     下车。
     父亲掏钱,买两张入场券,从我手上接过旅行袋。动物园旁边是儿童乐园,从外面就能望见一个高耸入云的大摩天轮,就像外国月历上的风车一样耀眼。 河马、骆驼、大象、黑猩猩、长颈鹿,父亲一一按文解说,只有马来貘是例外,我们俩都不知道“貘”的正确发音是什么。每年,父亲都要我去问学校的老师,但是面对这个怪模怪样的东西,就先直呼为“怪物”即可,从此,年年如此。
     快走到孔雀园的时候,父亲会在福利社买一种巧克力火箭甜筒给我。我小心地撕开一小圈纸封套,先欣赏几眼,再轻轻啃一小口。我们绕过鸟园周围的石子路,父亲好像并不想吃,我也没有分他的意思。
     接着是父亲优选兴的时刻,驯狮表演就要开始了。
     比房间还大的铁笼子外已围了好一些人,两只威猛的雄狮,脖子上挂着丰厚的一圈髦毛,不安地在笼子里交叉巡走着。驯兽师迅厉地往地板上甩一狠鞭,观众应声哑然。只见他一手执鞭,一手持棍,敏捷地在狮子的外围打绕,鞭子不断抽响,棍尖始终对着狮子的双眼,形成一个紧张的对阵。狮子暴躁起来,终于扯裂震耳的吼声如山洪,不断抬起前脚来耙那支棍子,庞大的身体往下低沉鼓绷,且奋力在地上磨爪……我心里想,爪子愈磨愈短,为什么要去磨它呢?
     其余的我忘记了。只记得父亲总是在这个时候悄悄地抽出那根雪茄,扯掉玻璃纸包装,用门牙啮开一小孔,再划一根火柴点着。在狮子们磨爪的涩涩声中,驯兽师渐渐控制住场面,父亲脸上一团团浓烟像游霞般浮动扩散,消失在空中。有一年我注意到,在这个时候,父亲的脸上浮起了一丝丝惋惜的表情,不太明显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总在这个时刻,父亲点燃他的雪茄烟;也不知道,那一盒雪茄是什么时候抽完的。这一年一度的“朝圣”之旅,一直持续到我初二的时候。
     那年,大铁笼里的狮子野性大发,不听指挥,对着围观的人群狂吼,磨爪声特快特重,还不断朝驯兽师扑去,表演只得提前结束。从动物园出来,父亲似乎兴致很好,又领着我去武昌街看电影,父亲拣了华德迪斯奈的卡通电影《小飞象》,我其实想看《红粉佳人》,但是,父亲已经走向售票口,从宽大的灰色西装裤口袋掏钱了。
     初三那年,为了高中联考,根本没有注意到儿童节的存在。隔年,我好像便不再算是儿童了。
     父亲过世那年的儿童节,我带五岁大的儿子去动物园,驯狮表演已经没有了,甜筒的价钱也涨了好几倍。
     儿子问我“貘”字的发音,我说叫它“怪物”就好了。
     P4-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