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变迁与重构(1919-2018)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变迁与重构(1919-2018)

  • 字数: 39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李涛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4500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7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该项成果系统考察了百年中国社会结构嬗变下的文化心态变迁及其走向,反思了百年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建构的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全球视域下世界美国、苏联、德国各国文化自信构建的经验,同时通过分析儒学背景下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选择的经验与教训,最后提出了大国复兴进程中民族文化自信力的建构的理论思考及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李涛,男,陕西长安人,浙江大学教育学博士(2004)、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后(2007)。现为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当代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外制度比较、大国战略及两岸关系研究。
目录
绪论
一 海外中国文化研究的不同观点及其范式
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十年的“民族文化热”
三 21世纪以来:近代中国文化嬗变与民族自信研究热潮
四 关于前人研究成果的评论与思考
五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及方法
第一章 “盛世王朝”背景下国民的东西观及文化心态
第一节 民族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意义
一 文化的内涵分析
二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中国化成果
三 关于文化自信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中西文明碰撞下的中国社会
一 中西方文明的双峰并峙和震撼
二 落日辉煌:“康乾盛世”的闭关保守
第三节 国势之兴衰与中西文化的碰撞
一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的检讨
二 鸦片战争后士人“中国观”的转型
结语
第二章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嬗变下的文化心态变迁
第一节 有名政治家群体的民族文化自信研究
一 太平天国领袖视野中的文化传统与心理转换
二 从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到国民党总裁蒋介石的中西文化观
三 早期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和周恩来
第二节 有名知识分子群体的民族文化自信研究
一 文化保守主义:从马一浮到辜鸿铭
二 文化激进主义:从陈独秀到
三 文化理想主义者的歌唱:瞿秋白和鲁迅
第三节 近代教科书的演进与民族文化自信之变迁
一 浸润与激荡:清末民国新教育中教科书的变革
二 “建造常识”:清末民国教科书的近代转型特征
三 “迎新纳旧中的坚守”:清末民国教科书的文化特征
结语
第三章 近代民族文化自信建构历程及其反思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文化危机的本能应对
一 清末“体用之争”:承上启下的第一次文化大辩论
二 民初“中西之争”:开新弃旧的第二次文化大辩论
三 “本位之争”:溯本探源的第三次文化大辩论
第二节 1949年以后台湾知识界的文化反省与批判
一 1958年台湾四教授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二 20世纪60年代台湾中西文化论战的再认识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文化道路的选择与整合
一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传统文化的大论战
二 2004年北京七十方家的《甲中文化宣言》
三 近代文化宣言对中国发展路向的启迪
结语
第四章 全球视阈下世界各国文化自信构建之镜鉴
第一节 超级帝国:美利坚的强权霸道及文化自信
一 “二战”后全球控制与美国的文化自信
二 “二战”后美国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
三 美国文化的体制优势与资源基础
第二节 经典欧洲:苏德两国的民族文化自信
一 战斗民族俄罗斯的文化自信和困境
二 德国日耳曼文化之民族主义思想探源
第三节 亚太地区民族文化自信之比较
一 印度崛起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二 从自卑到自信:澳大利亚的文化历程
结语
第五章 儒学背景下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选择
第一节 脱亚入欧:近代日本社会的文化转型
一 日本文化自信:生成与借鉴
二 “二战”后日本文化发展战略
三 日本物质性文化产生的自信力
第二节 儒家文化圈与亚洲“四小龙”社会变迁
一 韩国之儒学转型与东北亚发展模式
二 新加坡的精英主义文化
第三节 坚守中的转型:港台地区文化传统与现代化
一 传承与交融:台湾文化之镜像
二 香港文化的尴尬围城
结语
第六章 大国复兴进程中的民族文化自信建构
第一节 大国复兴曙光及文化软实力的缺失
一 用全球视野谋大国复兴
二 软实力:补齐大国复兴的“短板”
第二节 未来国家文化战略的五个核心问题
一 文化立魂: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问题
二 返本开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问题
三 内外兼修:维护文化安全,加强对外交流
四 双轮驱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五 重点突破: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第三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点难点
一 教育: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 党建: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发动机
三 精英: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孵化器
结语
余论:民族复兴背景下文化自信与国家形象塑造
一 自信于我们的道路是正确的
二 自信于我们的理论是科学的
三 自信于我们的文化是优选的
四 自信于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