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甲午战争诗话

甲午战争诗话

  • 字数: 298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齐鲁书社
  • 作者: 王新顶
  • 出版日期: 2019-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33405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甲午战争史事诗料的深入挖掘和探研,以诗史互鉴的方法,介绍甲午战争英烈本人诗联作品的发现与罗掘过程并予品鉴;对甲午战争以来名人志士的优秀诗作,解难、辨伪、溯源、赏析;对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头面人物的中文诗作,择选予以展示、剖析、述评。是诗话兼顾史话,也是甲午战争诗词楹联之精品荟萃。
作者简介
王新顶,威海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著有《奋战非洲》《出国打工之路》等著作多部。
目录
序一
序二
自序:诗中端倪
凡例
○一 景星聚处五云多――漫说北洋海军军歌
○二 敢夸砥柱作中流――能诗善对的丁汝昌拼战到死
○三 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的自撰联及其挽联考证
○四 留取丹心照汗青――甲午战争民族英雄赞诗
○五 渊翁风骨自雄奇――刘永福率黑旗军拒日保台诗略
○六 八卦山围战火红――台湾义军诗人吴彭年和吴汤兴
○七 龙性难驯或一鸣――连横的甲午诗和《台湾诗乘》
○八 血沾甲胄久还红――甲午战将萨镇冰的诗及网传伪作
○九 丈夫只手把吴钩――李鸿章的诗与假托《临终诗》
一○ 休将成败讥前辈――目前诗家如何诗评李鸿章
一一 设晚节无以自见――又一首李鸿章“遗诗”出现始末
一二 不畏浮云遮望眼――今人诗评李鸿章之误区
一三 弱国外交酸泪流――诗史互鉴评价李鸿章举隅
一四 万绿丛中两条路――析李鸿章世界之旅和途中诗
一五 手揽扶桑旭日温――士大夫笔下的甲午战争诗
一六 世间无物抵春愁――潭嗣同的甲午绝唱及其他
一七 谁怜爱国千行泪――梁启超的甲午义愤与悲鸣
一八 寸寸山河寸寸金――外交官黄遵宪的甲午诤愤
一九 怒搅海翻喜山撼――黄遵宪“敢战必胜”军歌
二○不堪挥泪说台湾――丘逢甲的台湾义军情怀
二一 一腔热血勤珍重――奋笔甲午战争之巾帼诗人
二二 千古伤心是马关――以马关为题的甲午诗作
二三 愿化干戈见太平――一首李鸿章的马关诗悄然发见
二四 直把马关移芷江――从甲午忠愤到日本投降喜赋
二五 回首何殊失估恃――痛失琉球与战平壤之诗思
二六 铁火炼成日本胆――伊藤博文甲午战争诗述评(一)
二七 成败由来疾似风――伊藤博文甲午战争诗述评(二)
二八 甲午悲风滚雷霆――日本靖国神社门前石狮怨
二九 百载风雷激大洋――中日修好诗词中的战争记忆
三○ 宜将剑戟多砥砺――解放军将领们的甲午战争诗词
三一 甲午风云动国魂――当代诗词名家吟甲午战争
三二 自家航母已开锚――有名诗家甲午战争诗词之豪情
三三 弩射腥潮海未平――甲午战争诗词风靡互联网
三四 怒潮夜夜扑崖来――甲午应征诗稿修改得失及诗函
三五 普天忠愤吟甲午――甲午战争120年来诗词集简介
三六 诗魂带血泪滂沱――“两甲子”征稿花絮和宏愿
三七 亿番春雨荡尘埃――“情系甲午”诗词二十一首
附录一 历版《辞海》中的李鸿章
附录二 悲壮的挽歌
跋:悉心秉笔析疑声
摘要
    “百五十年无限事”,是指琉球之事无疑。但“百五十年”和“无限事”,大概是指清军入关不久,琉球国王尚贤就派遣使者金应元前来请求册封。由于琉球使者没有携带明朝政府的册封印信,因而请封未成。后尚贤去世,于是改由其弟尚质继续上表请封。顺治十一年(1654),琉球国王被清顺治帝册封为琉球国中山王。康熙元年,又改封琉球国王。此后百余年,琉球不断遣使进贡,历任琉球新王即位后都要遣使请封,从未间断。直到前面提到的1874年琉球的丢失。对此,赵朴初1955年访日飞过琉球,有感而发。“百五十年”只是个约数,“无限事”是指期间所有发生的事。
     总之,强占琉球,让日本尝到了甜头,随即入侵中国另一个藩属国朝鲜,进而侵略台湾,染指钓鱼岛。
     琉球被日本吞并后,清政府曾三番五次地请求与日本谈判,但都遭到拒绝。清政府只好退而求其次,“延宕搁置”。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后,连台湾都割让给了日本,清政府就更没有心思去管琉球归属之事了。
     直至抗日战争后期,1943年11月开罗会议召开时,日本侵略者已成强弩之末,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日本投降后,将东北、台湾、澎湖列岛交给中国,琉球也交给中国管辖。蒋介石称收复其他失地就心满意足了,唯琉球不能要,希望中美共管或国际托管。罗斯福很不理解,两天后再次约谈蒋介石,并指出中国收复台湾如果丢掉琉球,台湾也不安全,但蒋介石仍然是那四个字:坚决不要。1972年美国把军管了27年的冲绳私相授受,移交给日本,琉球再次与中国失之交臂。
     历史上的事,只能用历史的眼光看。清朝的李鸿章也好,民国的蒋介石也好,他们放弃琉球,都不是存心“卖国”,因当时国家没有那个能力,管不了那么多――或者说还缺乏海权意识和战略眼光。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与遗憾。
     2013年5月,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在《人民日报》上刊文指出,按照法律,不仅钓鱼岛属于中国,琉球的地位也可再议。这篇文章刺中了日本的痛处,日本政界要人纷纷向中国表达抗议。但《冲绳时报》5月10日指出,日本“用武力吞并冲绳(琉球),强制合并的历史却是事实”。
     2016年清明节期问,福建省有一处与琉球有关的古墓被盗,墓地的主人叫赵新。
     在中国和琉球交往的五百多年间,中国派出册封琉球的使团共计25次,这些册封使团的人数众多,少则二三百人,多则700余人。而航海日期少则数日,多则近一个月。
     赵新(1809-1876),字又铭,福建侯官人,咸丰二年进士,清代最后一任册封琉球国的正使,著有《续琉球国志略》等书。记载仅此而已。 赵新的墓建造于1879年,去世后被安葬在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劳光村。墓有58圹,葬其本人和他的梁、叶两任夫人及儿子儿媳。赵新的后人赵学坚扫墓时,发现坟墓被盗。盗墓贼除了将死者遗骸翻出之外,还将刻有墓志铭的墓碑打碎!墓上方树上挂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木牌也没了,墓顶上方五六米外的大大的“福”字红漆石碑更是不见踪影。
     这让考古专家非常痛惜!正是这块墓碑记载了赵新生平,对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该地文物部门正想办法尽快修复。
     P274-27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