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直面媒体20年 赵启正答中外记者问
字数: 5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 赵启正
出版日期: 2019-06-01
商品条码: 9787510466809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489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1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任外宣办主任、政协新闻发言人期间在接待媒体时的言论。作者历任上海市副市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等与媒体联系紧密的职位,同时,作者还是中国公共外交的积极倡导者之一,深信媒体在传播主流信息和思想方面的价值。本书所录文章为作者在不同时期与媒体交流的结集,反映了中国近二三十年来的发展变迁,同时,也可以领略作者的思想睿智、老到娴熟的传播技巧和机智幽默的语言,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赵启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物理专业毕业,从事科研设计20年,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上海市委组织部长、上海市副市长兼任浦东新区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是中共16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和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滨海研究院院长。著作有:《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和一位基督徒的友好交流》(与路易·帕罗合著)、《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与吴建民合著)、《对话:中国模式》(与约翰-奈斯比特合著)等,其中多种著作在国内外有多种译本。
目录
如果地球是平的,就能看见日本
(1995年3月21日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接受NHK记者采访)
我相信开发浦东用不了50年
(1996年4月20日在上海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亚洲台主持人韩玉花采访)
上海是观察中国经济的好地方
(1996年7月17日在上海答外国驻沪记者问)
你对中美关系的理解很客观
(1996年9月27日在上海答美国海外新闻俱乐部访华团记者问)
外滩代表过去,浦东代表未来
(1996年11月19日在上海接受美国《时代》杂志驻华首席记者吉米·克鲁兹采访)
每当中日关系有进展时就很高兴
(1996年11月19日在上海会见日本《读卖新闻》副社长加藤博久的谈话)
上海和香港像兄弟一样携手共进
(1997年10月25日在上海会见美国新闻团的谈话)
加强接触对中美关系会大有好处
(1998年1月12日在上海会见美国记者交流团的谈话)
让世界知道中国的真实情况
(1999年7月22日在北京与法新社社长吉伊利的谈话)
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不能不重视中国
(1999年12月5日在北京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
人民之间的友好是非常重要的
(2000年8月17日在北京与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共同举行记者招待会记录)
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远远超过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
(2000年8月30日在华盛顿全关新闻俱乐部演讲后答听众问)
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往往不准确
(2000年9月14日在旧金山接受《旧金山纪事报》记者采访)
地位越高的人可能说话越谨慎
(2000年11月2日在北京日本驻华记者茶话会上的谈话)
保护知识产权既符合外国的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2001年9月8日在伯尔尼会见瑞士《商业金融日报》总编辑皮埃尔·维亚的谈话)
文化的理解是最重要的基础
(2001年9月14日在柏林亚太周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
战略性伙伴的合作
(2002年2月22日在北京会见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首席执行官李文的谈话)
中国人为民主奋斗了一百多年
(2002年3月29日在北京会见瑞士新闻代表团的谈话)
媒体要在中日关系间起稳压器的作用
(2002年5月13日在东京中日媒体研讨会上答记者问)
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
(2002年10月13日、2006年6月27日在东京、北京接受日本有名电视时政
节目主持人田原总一朗采访)
北京是产生世界新闻的地方
(2002年11月5日在北京会见加拿大广播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宾诺维奇的
谈话)
中国的社会制度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2002年11月22日在北京会见日本主要新闻媒体评论员访华团的谈话)
圣彼得堡人很懂文化艺术
(2003年8月19日在圣彼得堡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俄《消息报》采访)
让媒体架起中俄友谊的桥梁
(2003年8月22日在莫斯科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的演讲及答问)
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信仰
(2003年9月12日在北京会见伊朗通讯社社长纳塞利的谈话)
中日关系的发展令人忧虑
(2003年10月24日在北京会见日本《产经新闻》主笔住田良能的谈话)
德国人崇尚哲学,中国人也一样
(2003年10月29日在北京会见德国《时代周报》经济部主编霍伊斯尔的谈话)
全面观察,才能对中国经济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2004年4月19日在北京会见香港《南华早报》财经采访主任陈宜宁的谈话)
我们之间开展网络与出版方面的合作不谋而合
(2004年9月7日在北京会见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总裁李尔庭的谈话)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2004年11月22日在北京会见日本主流媒体论说委员访华团的谈话)
新闻发言人的热线电话
(2005年1月10日在北京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专访)
回望浦东十五年
(2005年4月18日在北京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
文化是财富,友谊也是财富
(2005年5月15日在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高端访问》节目——2005《财富》对话)
与世界媒体同行
(2005年5月16日在2005北京《财富》论坛文化圆桌会议上的对话)
品牌中国
(2005年7月15日在北京接受美国《领袖》杂志中国专刊首席代表杨红采访)
一份报纸可能影响100万读者
(2005年8月8日在开罗与埃及《金字塔报》主编鸟萨玛·萨拉亚的谈话)
中国已经进入了“公共外交”的时代
(2007年9月21日在北京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
和法国人谈文化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2007年10月26日在北京接受法新社驻京记者卜光采访)
挑战性的问题往往是外国最关心的问题
(2008年3月14日在上海接受《嘹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
希望有一天法国解放并涤清了自己
(2009年3月2日在北京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人们在危机的时候会出现新的智慧
(2009年9月12日在大连达沃斯论坛与(INN主持人兼记者安德鲁·斯蒂文的对话)
谁说我外行,我就感激谁
(2009年9月17日在北京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
回头吃好草的马是聪明马
(2010年3月2日在北京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时间就是金钱,诚信就是生命
(2011年3月2日在北京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越是敏感的问题,越是有回答的必要
(2叭1年6月2日在纽约与《纽约时报》负责人座谈)
和记者交谈是我的一个乐趣
(2011年6月6日在华盛顿与《华盛顿邮报》负责人座谈)
中国并不隐瞒自己的问题
(2011年6月8日在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演讲并答记者问)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将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业
(2叭2年2月24日在北京答境外记者问)
记者提问要提在点子上
(2012年3月2日在北京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背后的故事
(2012年3月7日在北京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
准备发布会,我都像高考前那样用功
(2012年3月8日在北京接受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兼首席评论员阮次山采访)
风高浪急,“吴越”如何同舟?
(2012年7月3日在东京接受《朝日新闻》记者若宫启文采访)
中国坚定支持半岛无核化
(2012年7月5日在首尔接受韩国联合通讯社记者采访)
我向世界说明中国
(2012年9月7日在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开讲啦》)
请到中国列车上来
(2013年6月13日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中国梦不是自私自利的梦
(2013年6月27日在上海接受《解放日报》记者采访)
中蒙合作应该是多面的
(2013年12月24日在乌兰巴托答记者问)
中国人应该表达好“和”的思想
(2014年4月23日在北京接受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新闻学院采访)
企业的公共外交
(2014年7月28日在贵阳参加贵州卫视对话节目《论道》)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