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教会大学
字数: 225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者: 《民国趣读》编辑组,韩淑芳 编
出版日期: 2019-11-01
商品条码: 97875205123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5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民国趣读”系列图书是中国文史出版社为普及宣传政协文史资料、宣传政协文史工作而精心打造的丛书。本书为该系列图书之一种,是追忆民国时期12所教会大学的文字集纳,主要讲述了民国期间这些教会大学里的课堂趣闻、名师风采、社团活动……片段小文、三言两语,再现教会大学校园里那些逝去的过往。
目录
第一辑 缘起
第一章 校史杂说
张文昌:之江大学的前身
张文昌:之江学堂到之江大学
吕树本:八年抗战中的之江大学
张文昌:之大的百年校庆
徐均望:济南的骄傲――齐鲁大学
张士新:齐鲁大学的经费来源
王神荫:实行男女同校
倪葆春:圣约翰大学简史
郑朝强:男女合校的缘由
郑朝强:圣约翰大学的学院设置
涂羽卿:美国海军撞伤学生事件
赖琯:有『贵族学校』之称的岭南大学
谭锡鸿:区别对待中美教员
陈裕光:金陵大学的创办经过
孙海英:金陵女子大学的成立
陈裕光:开风气之先的改革
陈裕光:金陵大学西迁
陈裕光:金陵大学复校
张梦白:苏州东吴大学的历史沿革
刘造时:颠沛流离,弦歌不断
刘麦生:马相伯与震旦大学
张云龙:震旦学潮
刘麦生:震旦大学的组织和发展
刘麦生:男震旦与女震旦
申人:抗战时期的震旦大学伤兵医院
刘麦生:破坏爱国运动
刘麦生:才尔孟打击中国教授
刘王立明:沪江大学的初创与发展
刘王立明:沪江大学城中区商学院
刘王立明:首招女生
郭肇民: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生源变化
郭肇民:内迁南平
李祖荫:燕京大学简史
李祖荫:竞选院长之一幕
张宗颖:特殊的临时会议
曹增祥:隆重的复校典礼
李祖荫:燕大法律系的兴废
陆卓明:抗战时期的扩招
赵紫宸:燕京大学宗教学院
方怡:天主教会创办辅仁大学
第二章 教会大学之校长
郑朝强:精打细算办学校
涂羽卿:就职圣约翰大学的经过
冯秉铨:岭南大学第一任中国校长钟荣光
陈裕光:动乱中接任校长
肖鼎瑛:绝不搞特殊的吴贻芳校长
李秉贞:令人敬仰的女校长
殷恭毅:杨永清校长洽校的功绩
刘麦生:马相伯捐资助学
刘王立明:为抗日献身的校长刘湛恩
周川:良师益友刘湛恩
方恰:陈垣校长讲故事
方怡:陈垣与『抗日大学』
第二辑 教会大学的读书生活
第一章 回想当年的校舍与生活
黄学鹏:回忆之江大学在邵武
张宏文:没有围墙的大学――之江大学
许鹤鸣:记忆中的『S』路
张鹏程:每年一次的运动会
朱联甫、汪久根:朱生豪在之江大学
徐均望:学生少,教授多
徐均望:优越的住宿条件
安作璋:学费仅为一袋面粉
崔德润:校内的主要建筑
崔德润:最讲究的建筑――康穆堂
段慧灵:重视实验
崔德润:『于大神仙』
蒋湘青:如火如荼的足球联赛
郑朝强:收费优选的大学
郑朝强:在银行任要职的学生
郑朝强:严格的考核
郑朝强:教学楼名有来历
郑朝强:圣约翰的通识性教育
林语堂:学英文的好去处――圣约翰大学
孙摩西:特殊的体育必修课――兵操
郑朝强:毕业生的归宿
郑朝强:圣约翰大学图书馆
谭锡鸿:一次家禽展览会
赖琯:岭南大学的美式教育
傅荣恩:金陵大学忆旧
陈裕光:金陵大学图书馆
傅荣恩:金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傅荣恩:注入式教学法
包仁娟:金陵大学师生建造旗杆记
傅荣恩:美籍教师的丰厚待遇
沙兰芳:新生入学周
沙兰芳:饮食规律化
沙兰芳:严格的健康与卫生检查
沙兰芳:金陵女大的迎新会
孙海英:注重培养学生气质
张梦白:重视体育
殷恭毅:东吴大学的办学特色
陆章甫:于右任入学经过
刘麦生:医学院毕业生最吃香
刘王立明:沪大学生的第一次斗争
刘王立明:罢教风波
郭肇民:突如其来的火灾
唐翼雪:燕大女生宿舍
唐翼雪:女生宿舍楼里的阅览室
第二章 学生来源与课程设置
安作璋:被齐鲁大学破格录取
王神荫:细化系别
徐均望:齐鲁大学的院系设置
邹韬奋:投考圣约翰大学
吴贻芳:金陵女子大学的系科设置
陈裕光:文、理、农三学院
刘造时:我在东吴大学法学院
张梦白:『主科』与『副科』相结合
黄渊:震旦大学的学生来源
庞薰琹:考取震旦
黄渊:法文教科书
刘麦生:震旦大学的院系设置
郭肇民: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课程设置
郭肇民:独具特色的家政系
第三辑 名师趣事与校风校制
第一章 名师剪影
汇文、张鹏程:之江大学国文系教师剪影
李耀曦:初见老舍
李耀曦:老舍讲新文学
李耀曦:拜访老舍先生
安作璋:恩师张维华先生
崔德润:泰戈尔的演讲
沈元津:英籍教授司美礼
徐均望:齐鲁大学的高水平师资
王神荫:教员最多的英文系
洪侣明:终生难忘的杨嘉仁教授
李承基:经济系主任沙利文博士
徐家柱: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四位名师
李祖荫:成绩记分法的争论
李祖荫:亲历各种仪式
叶国庆:许地山在燕大
叶国庆:论文指导老师许地山
胡适:注重中国文史的教学
夏自强:新闻系讲师斯诺
夏自强:开展『心理卫生』的先驱――夏仁德
夏自强:英文系教授包贵思
郑骞:人才荟萃的燕京大学中文系
第二章 漫谈校风与制度
段慧灵:七年制
段慧灵:英文很重要
郑朝强:教师实行聘任制
郑朝强:有效的激励制度
陈裕光:基督化教育
吴贻芳:金陵女子大学的办学特色
傅荣恩:学分制和等级制
孙海英:教育体制与培养方法
肖鼎瑛:不准跳交际舞
陈裕光:被抵制的五等制
刘麦生:聘请教授的要求和条件
刘麦生:法国式的考试制度
郭肇民:男女教师授受不亲
郭肇民:对女教师的
郭肇民:常用的词汇
郑骞:以『通才教育』为办学宗旨
范日新:学分制与评分等级
李祖荫:最常用的是英语
方怡:学术风气浓厚
第四辑 学生社团与革命运动
第一章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与刊物
胡才甫:之江大学的社团活动
张士新:齐鲁大学的国学研究所
涂羽卿:圣约翰大学学生会的成立
孙摩西:最早成立的篮球队
孙摩西:『飞梭』羽毛球队
蒋锡礽:加入戏剧研究社
彭显光:圣约翰大学交响乐团
马宇红:学生主办的刊物――《约翰声》
郑朝强:《圣约翰年刊》
赖琯:岭南大学学生自治会
谭锡鸿:岭南大学农学部的创办
谭锡鸿:农业部的开办情况
傅荣恩:金陵大学的学生组织
吴贻芳: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吴贻芳:学生女青年会
吴贻芳:金陵女大学生自治会
金林祥、杨建华:陶行知与《金陵光》
王国平、熊月之:仅出版一期的《雁来红》
张梦白:最早的中国大学学报――《东吴月报》
刘麦生:震旦大学联谊会
刘麦生:《震旦法律经济杂志》
聂崇岐:哈佛燕京学社
陈翰伯:燕京大学抗日会
史复洋:《燕京学报》
郭肇民:抗战时期的社教活动
第二章 风起云涌的爱国运动
张文昌:坚决罢课
吕树本:之江大学师生的爱国民主斗争
段慧灵:强制与对抗
赖琯:革命浪潮席卷校园
肖鼎瑛:金陵女大的抗日活动
吴贻芳:参加校外活动
张梦白:东吴大学的爱国学生运动
刘麦生:救死扶伤,支持抗日
刘王立明:学生运动蓬勃开展
陆卓明:『一二·九』运动的发源地
陆卓明:公开抗日
曹增祥:青年从军运动
吴德雨:参加『一二·九』大游行
张宗颎:第一次逮捕
张宗颎:风云变幻的二十天
张宗颎:第二次逮捕
第三章 大学里的宗教氛围
段慧灵:浓厚的宗教氛围
邹韬奋:索然乏味的『做礼拜』
赖琯:基督徒的优待
张梦白:《圣经》为公共必修课
刘麦生:震旦大学的宗教活动
黄渊:重视宗教节日
黄渊:严格的教规
刘王立明:沪江大学的宗教活动
赵紫宸:宗教学院里的宗教生活
摘要
第一章 校史杂说
张文昌:之江大学的前身
之江大学的前身是宁波崇信义塾,由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于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创办的,当时的崇信义塾相当于现在的小学程度。1867年(同治六年),崇信义塾从宁波迁到杭州,先在皮市巷,后在大塔儿巷,改名为育英书院,分正、预两科,各4年,由美国传教土裘德生任校长,以英文课为主,中文次之,规定圣经为必修课,学生必须做礼拜,对清寒基督教徒的子弟免费,培养学生亲美、崇美思想。开办34年(1845-1879年)中,毕业生95%以上是当教牧人员及教会学校、医院职工。1880年起开始注重理科,搞科学实验,举办通俗科学知识讲演,传授西洋科学知识。从1890年起增设英文科,为学生深造做准备。毕业学生的就业也由教会所属部门扩大到从事医药、教育、商业、税务、洋行、邮政等工作,学生人数增加到近百人。1897年育英书院得到美国长老会“差会”(“差会”是美国基督教国外传教机构)同意,可办理大学。
《之江大学》
张文昌:由之江学堂到之江大学
由于原来校舍狭小,从1907年起,即在杭州秦望山麓二龙头修建新校舍,经过3年规划经营,主要建筑如教学大楼、宿舍、图书馆、实验室先后落成。该处三面环山,面临钱塘江,又当六和塔西侧,地势开阔,江山如画,学校占地面积300余亩。当时美国的南长老会也看中这个地方,从1910年起南长老会与北长老会合作,共组校董会。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2月正式迁入新校舍,因地处钱塘江弯曲处,呈“之”字形,故取名之江学堂。后来办之江大学的计划已实现,又改名为之江大学,由美国传教士王令康任校长,学生增加到140人。1912年,孙中山先生曾到校讲话并同全体师生合影留念。1913年,该校的天文气象台落成。同年,校董会同意由毕业生同学会推选代表3人参加校董会,第一次当选参加校董会的校友代表是沈兰田和陈柏园。1914年开始军国民训练,规定军事操为必修课。第二年校董会核准学校临时组织大纲,设立课程、经济、建筑3个常设委员会,这时清寒学生的工读自助发展为50名,除担任校内的清洁卫生、文书缮写、司钟、司灯、绿化环境外,还担任管理图书室、理化实验室,帮助教师批改作业、织毛巾等。这年建成了教职员住舍3幢。
1916年校董会推举司徒雷登的弟弟司徒华林为校长,聘请之大的老毕业生丁恺丰为教务长,增设学生奖学金及免费贷学金。在头龙头与二龙头之间架设木桥(后曾称情人桥),又建船坞练习划船。1927年,校刊《之江潮声》出版,并在城里办夜校,举行通俗科学讲演会等。这一年又新建了两幢教职员宿舍,1个礼堂(都克堂),1座蓄水池,宿舍开始使用电灯,运动场也落成了,华东教会大学(金陵、东吴、圣约翰、沪江和之江)的联合运动会、英语辩论会就是在之大举行的。1919年司徒华林赴美添聘教师,征募捐款,并向美国哥伦比亚特区立案,获准后施行新学制,分文、理两科,对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
《之江大学》 P3-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