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法

  • 字数: 52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黄惠康著
  • 出版日期: 2019-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377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9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法》旨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波澜壮阔的外交理论与实践为素材,在理论与实践、法律与外交的融合处,探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传承与发展,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展示法律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的巨大空间和价值,探索中国国际法学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国际法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为政学结合搭建桥梁,为高端国际法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内容简介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法》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原则、政策及宏伟实践,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精髓、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近距离展示了条约法律外交之魅力,深入浅出地探讨条法外交调研之道,为政学结合、法律与外交结合破解入门难题;深度聚焦国际法发展前沿和外交实务法律前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向海兴国“蓝色外交”、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外交”、追逃追赃反腐败“红色外交”、网络空间治理“数字外交”、“一国两制”框架下的条务,波澜壮阔、精彩纷呈;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构建,则为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追求,为中国国际法学界履行神圣使命明晰了用武之地。
作者简介
黄惠康,法学博士,国际法教授,资深外交官。现任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中国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客座教授。著有《国际法上的集体安全制度》、《中国政治与法律导论》(英文)、《外层空间法》等10余部专著及《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法律基础》、《关于国家官员的外国刑事管辖豁免》(英文)、《国际法的发展动态及值得关注的前沿问题》等数十篇论文。中国政府在2015年9月推举时任中国驻马来西亚特命全权大使黄惠康竞选连任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的外交照会中如此评价:“黄惠康博士是一位具有广博学识的国际法专家,拥有丰富的国际法实践和外交经验……曾在武汉大学从事国际法教学与研究工作,加入中国外交部后,先后担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参赞、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副总领事、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外交部法律顾问、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等职,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和双、多边法律事务磋商、谈判……中国政府相信,如黄惠康博士当选连任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必将继续对委员会的工作和国际法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016年11月3日,黄惠康在第71届联合国大会国际法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再次以高票当选连任。
目录
目录第一章法律与外交之融合第一节概述一、有社会就有法二、有外交就有国际法三、中国外交与国际法溯源第二节对国际法作用的认知一、近代关于国际法作用的争论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法观三、外交中的经典国际法案例第三节国际法与外交实践融合之道一、调研是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生命线二、国际法与外交实践融合的方法论第二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精髓第一节中国外交进入新时代一、外交新时代应运而生二、新时代外交之优选法律宣示三、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时代特征第二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特色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鲜明特色第三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行动指南一、对外工作的根本保证二、对外工作的历史使命三、对外工作的总目标四、对外工作的根本要求五、对外开放与合作的管总规划六、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七、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内涵八、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努力方向九、对外工作的出发点十、中国外交的精神标识第四节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一、周边是首要二、大国是关键三、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四、多边是重要舞台五、以人为本是宗旨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条约法律外交第一节筚路蓝缕70载一、新中国外交条业序曲二、外交条法先贤三、外交领域国家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史久镛四、服务改革开放新征程第二节当前条法外交领域的总体态势一、国际法发展演变的基本态势二、晚近国际法发展的近期新动态三、对国际法发展演变趋势的几点初步认识第三节外交前沿值得关注的国际法问题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二、“一带一路”法治保障三、《禁止核武器条约》与全面核裁军进程四、朝鲜半岛相关法律问题五、国际法院查戈斯群岛咨询意见案六、国际司法机构与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七、条约履约机构和缔约国大会扩权动向八、全球海洋治理法律问题九、人工智能武器的法律问题十、构建中国特色国际法学体系第四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一节集体安全理念与中国的安全观一、从个别安全向集体安全的过渡二、集体安全保障理念三、中国的新安全观第二节联合国的集体安全体制一、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的政治基础二、联合国宪章下的集体安全义务三、联合国集体安全的职能划分四、和平的威胁、破坏及侵略行为的应付办法五、安理会集体强制决议的实施六、禁止使用武力之例外——自卫权七、集体安全的未来第三节关于和平与安全问题的中国立场一、关于国际形势和联合国的作用二、关于全球性国际安全问题三、关于地区热点问题第四节从国际法看晚近武力干预事件一、近20年来的十大武力干预事件二、关于武装干预问题的合法性争论三、对武力干预问题发展演变的几点认识第五章向海兴国“蓝色外交”第一节伏波万里向海兴国一、我国的海洋环境二、我国海洋维权的总体形势三、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第二节迎接挑战维我海权一、钓鱼岛问题二、黄岩岛问题三、中菲“南海仲裁案”四、周边涉外渔业问题第三节国际海洋法前沿法律问题一、在海洋国际治理中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二、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三、公海保护区问题四、在他国专属经济区内的军事活动问题五、岩礁的法律属性问题六、低潮高地的法律地位问题七、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的新动向八、第三方争端解决机制问题九、国际海底资源开发规章的制定问题十、南极的国际治理第四节“蓝色外交”新疆域—北极事务一、北极的自然状况和形势变化二、北极的战略意义三、北极治理的法律框架和合作机制四、中国与北极的关系五、中国关于北极问题的政策主张第六章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外交”第一节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一、气候变化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二、气候变化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三、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四、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第二节气候变化国际治理任重道远一、艰难的谈判进程二、复杂的谈判议题三、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四、谈判进程中的政治博弈五、积极推进谈判进程六、气候变化谈判近期新进展第三节气候变化国际治理的基本原则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二、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三、可持续的发展四、预防优先,减缓与适应并重第四节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一、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成就三、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第七章追逃追赃反腐败“红色外交”第一节概述一、“红色外交”永远在路上二、追逃追赃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第二节追逃追赃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一、主权原则二、法治原则三、合作原则第三节境外追逃合作的主要方式一、引渡二、遣返或驱逐出境三、警务合作四、劝返五、异地追诉第四节境外追逃的法律问题一、境外追逃优选的法律障碍二、遣返前风险评估三、人身保护令问题四、国际人权机构的介入和程序五、积极配合被请求国法律程序第五节跨境追赃国际合作一、跨境追赃国际合作形势二、跨境追赃国际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三、资产追回的法律含义四、通过民事诉讼主张所有权(直接措施)五、通过刑事司法合作追回资产(间接措施)六、被没收资产的归还与分享第八章网络空间治理“数字外交”第一节网络安全国之大事一、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二、从“制海权”到“制网权”三、网络问题之由来四、5G技术发展状况和全球竞争格局第二节网络安全国际博弈态势一、“一个核心”:网络空间规则之争二、“两大阵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三、“三对矛盾”:网络空间治理博弈四、主要大国的网络安全战略第三节网络空间治理国际机制一、联合国框架下的机构和会议二、联合国框架外的会议和机制第四节中国的涉网络外交一、中国涉网外交的机遇与挑战二、中国的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观三、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四、涉网络外交中的若干敏感问题第九章“一国两制”框架下的条务第一节少有的伟大构想一、香港、澳门、台湾的命运同祖国紧密相连二、“一国两制”构想:从萌芽到基本国策第二节“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一、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三、“一国两制”事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三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一、宪法是特别行政区宪制的根本法源二、“一国两制”是特别行政区法律地位的政策基础三、基本法是特别行政区法律地位的授权依据四、特区是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第四节涉港澳特别行政区条约法律事务一、特别行政区的对外交往权二、回归过渡期的条约法律事务三、回归后的条约法律实践第五节“一国两制”对国际法发展的贡献一、确认和维护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二、丰富和发展了国际法的具体制度三、为国际法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第十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构建第一节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中国方案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旗帜第二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法意义一、深厚的思想渊源和坚实的法律基础二、重要的引领价值和道义高地三、为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动力四、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第三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法内涵一、和平共处原则二、普遍安全原则三、共同繁荣原则四、开放包容原则五、可持续发展原则第四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与方式一、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二、强化国际法对国家整体外交的支撑三、全方位推进中国国际法理论和实践创新四、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制度建设五、为热点问题提出国际法解决方案六、用国际法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七、提升国际法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