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德国观念论的终结——谢林晚期哲学研究

德国观念论的终结——谢林晚期哲学研究

  • 字数: 39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德)瓦尔特·舒尔茨
  • 出版日期: 2019-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02734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德国观念论的终结——谢林晚期哲学研究》初版于1955年,是瓦尔特·舒尔茨的教职论文。在本书中,舒尔茨对谢林晚期哲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认为晚年谢林对于理性与绝对者的关系进行了更的也更艰涩的思辨,谢林晚期哲学绝非一种基督教哲学,而是纯粹的、正统的、继续向前推进着的、以“主体性的自我建构”为基准的观念论哲学。相对于德国观念论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了峰点的传统看法,他在本书中声称,德国观念论正是在谢林晚期哲学中才达成了最终的形态。谢林晚期哲学中强烈地表现出了理性永远无法把握它的前提和根基,而这也最终宣告了德国观念论这一思想范式的终结。在本书的最后,舒尔茨还继续讨论了谢林晚期哲学的自我中介的范式在克尔凯郭尔、尼采和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回响,试图对谢林那为人所忽视的晚期哲学做出更精准的历史定位。
目录
前言
导论对谢林晚期哲学的解读
第一部分晚期哲学问题的入口
第一章作为概念和经验的对立的对Was和Dass的区分
第二章关于理性、经验和上帝之间关系的问题
第一节理性在经验缺失处显露出来的不安
第二节晚年谢林视角中的近代哲学的上帝问题
第三节晚年谢林的上帝概念中的“多义性”
第三章理性直接的自我扬弃:否定的哲学
第一节开端:把主体客体当作存在的潜能来思考
第二节道路:作为排除潜能在最初时的不可规定性的方法的中介
第三节结果:被对象化了的原初状态的东西
第四节观念论式的对理性和活动的考察方式
第五节理性失败的后果:无法实存的上帝
第六节“第1科学”的本质和理念
第四章理性的中介的自我设定:肯定的哲学
第一节转折:理性面对其超验时的沉默
第二节绝对者提升到其本质之中:作为纯粹自我中介的上帝
第三节解决:对上帝后天的认识
第四节否定哲学和肯定哲学的关系
第二部分谢林晚期哲学的形成过程
第一章谢林在与费希特哲学的对峙中形成的真正的观念论的主要观念
第二章谢林对黑格尔的批评
第三章谢林哲学的问题发展史
第四章自我中想把握绝对性的意志的自我领会
第五章谢林和所谓的“晚期观念论”
第三部分对“神话哲学和启示哲学”的阐释
第一章作为回到纯粹自我中介的退行的先验提升
第二章作为下降的前提的自我觉察
第三章世界作为上帝在时间中的“显象”和“表象”
第四章一神论和三位一体的范式对创世进程的“神圣意义”的阐明
第五章理性在人类中向着自我表象的转变
第六章作为对上帝与人之间关系的拆散的堕落以及作为对这一关系进行重建的宗教史
第四部分“主体性哲学”在19世纪的历史发展与谢林晚期哲学
第一章解释克尔凯郭尔、尼采和海德格尔哲学的几个提示
第一节克尔凯郭尔的作为超验运动的自我中介
第二节尼采的作为内在性运动的自我中介
第三节海德格尔的实存的自我中介与谢林的理解的自我中介的比较
第二章在完成了的主体性的诸体系中的自我中介的意义
第三章“主体性哲学”的辩证式的自我克服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