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单兵装备008

单兵装备008

  • 字数: 203千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 作者: 指文战甲工作室
  • 出版日期: 2018-02-01
  • 商品条码: 9787516815977
  • 版次: 2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7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册《单兵装备》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美国战后步枪曲折的发展历程,全书有图片450余张,正文12万字,另有十几篇档案、报告和图表。全文分为两条线索,一是冷战期间美国主力步枪的发展之路,展现了M1改进型步枪、M14步枪、AR-10步枪和M16步枪纷繁复杂、枝繁叶茂的发展脉络;二是步枪子弹的发展,以1950年北约遴选步枪子弹为开端,到功败垂成的SCHV项目,再到构思新颖的齐射项目和箭形弹项目。两条线索齐头并进,时而交叉,时而分离,勾勒出了一副栩栩如生的步枪发展画卷。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越南战争这段时期内,美国军用步枪的曲折发展历程。包括T20步枪、T44步枪、M14步枪、M16步枪的发展历程,齐射项目、SCHV项目等重要尝试,以及穿插其中的第一次北约选弹等重要事件。
作者简介
指文战甲工作室,汇集众多单兵装具玩家、军品收藏家、携行具及辅助装备研发者、轻武器和战术专家,以及军事史学者,致力于传播贴近生活的装备文化、打造让人身临其境的军事读物。
目录
承前启后——T-20步枪M1改装型步枪U.S. Rifle, Caliber .30, T20U.S. Rifle, Caliber .30, T20E1U.S. Rifle, Caliber .30, T20E2加兰德的T20E2 HB尾声 群雄逐鹿——第一次北约选弹.30口径“轻量化”弹药T25步枪.280口径EM-2轻型步枪.280口径FAL轻型步枪1950年步枪测试测试之后的故事龟兔赛跑——从T44到M14步枪背景.30口径T44轻型步枪.30口径 T44和T44E1轻型步枪, 1953年改进版.30口径T44E4轻型步枪尾声M14之死——从生产到项目的终结春田兵工厂方面的概述哈灵顿和理查森武器公司(H&R)的生产情况奥林-马修森化学公司(温彻斯特)的生产情况汤姆逊-拉莫-伍尔德里奇公司(TRW)的生产情况项目的终结M14的改进型齐射项目——奇思妙想的启迪性项目“齐射”的史前时代“齐射”理论和创意的来源齐射项目的奇幻世界齐射一期地面测试齐射二期地面试验尾声锥膛齐射项目被抛弃的优选者——阿玛莱特AR-10步枪小传约翰逊半自动步枪Tomorrow’s Rifle TodayAR-10步枪在荷兰现实的残酷打击折戟南非-最终的“北约”型荷兰人拒绝了AR-10AR-16:另一种思路的尝试结语SCHV——最成功的失败项目SCHV的“史前时代”阿伯丁.22口径版M2卡宾枪SCHV:从概念到现实从阿伯丁到阿玛莱特:一条崎岖之路在阿玛莱特的新开始温彻斯特.224口径轻型军用步枪对第一批AR-15的改装6.35毫米和北极的“脏事”.224口径春田步枪情况突转从阿玛莱特到柯尔特结语泥泞之战—— M16在越南AR-15步枪在越南M16步枪的入役艾科德委员会调查发射药M16A1步枪1967—1968年间的可靠性士兵对M16步枪的评价结语XM148在越南未能问世的致命武器——SPIW项目AAI单头箭形弹SPIW的出炉SPIW一期项目SPIW二期项目柯尔特罗伯特 E.罗伊的个人调查AAI XM19可控点射箭形弹步枪
摘要
    M16A1步枪1967—1968年间的可靠性自首批美国地面部队(第173空降旅、第1旅以及第101空降师)1965年春夏开始装备M16A1(XM16E1)以来,部队接收此款步枪的数量已经相当多了。当年,陆军部总部并未收到部队遇到步枪可靠性问题的报告,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拿到武器的部队在使用和维护方面做的训练很到位。举个例子,空降部队在前往越南前一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拿到了XM16E1,他们到越南后也获得了必要的维护工具。2.这些部队在他们到越南的前几个月内没有频繁参与作战,因此有更多时间来维护枪支。1965年年底,COMUSACV(美军越南助理指挥部指挥官)要求所有参战的美国部队都装备XM16E1步枪。能搞到的步枪都在几周内起运,并增加了采购量。第一个提到XM16E1可靠性问题的是一份来自驻越美军的消息,要求空运清洁工具,特别是弹膛刷。文中提到:最近的报告显示,由于缺乏清洁工具,没法除去弹膛中的积碳,战地故障率有所上升。部队急需弹膛刷……1966年春夏,XM16E1步枪已经尽可能快地生产并配发到了其他USARV部队。由于步枪数量的上升和战斗烈度的升级,USARV清洁工具的缺乏变得非常严重。1966年9月,第1后勤指挥部要求尽快空运50000套清洁工具和50000把弹膛刷到越南。1966年10月,XM16E1的问题已经变得如此严重,以至于迫使USARV在越南展开训练、保养和检查的项目,并请求USAWECOM(美国陆军武备指挥部)调派一支技术协助队伍,顺便携带修理工具。队伍很快就调度过来了,1966年10月30日,领队向步枪项目经理提交了一份非官方报告,证实了训练、保养、清洁工具和备用零件供应方面的问题。尽管1965—1966年间,并没有对越南战场M16步枪可靠性进行过数据统计,但故障率明显很高。抱怨最多、同时也是最难处理的故障就是抽壳失败。几乎所有在越部队都接受了技术协助团队的保养指导和帮助。保养水平的提升,更多维护工具的供应,以及新缓冲器的采用,使M16A1的可靠性在1967年上半年有了明显改善。1967年春,美国海军陆战队也采用了XM16E1,供应给他们在越南作战的部队。海军陆战队很快就遇到了新的可靠性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维护训练不足以及维护工具(尤其是通条和弹膛刷)不足。陆战3师师长本来在1966年11月22日通过步枪项目经理收到了USAWECOM提供技术协助团队的议案,但他否决了这项协助。技术协助团队在1966年11月月底回国,但1967年初又被重新组建,以继续协助步枪的维护。团队发现尽管步枪的可靠性和维护水平都有了长足的提升,但抽壳失败依然是个问题。这次越南之行中,团队给出了给M16A1步枪弹膛镀铬的建议,以清除灰尘、抑制腐蚀点蚀,并方便清理更。这项建议被采纳,从1967年9月开始,所有新生产的M16A1步枪弹膛都镀上了铬。专享一份详细的越南战场故障数据是海军陆战队第3远征军收集的。从1967年6月开始,第3远征军每隔两周就撰写一份M16A1步枪的故障报告(见本书第200页)。尽管由于战场收集信息的困难性,很多故障都没有被报告,但这是专享可用的数据。除此之外,1967年11月初,参谋长还主持了一次对整个M16项目的复审。11月8日,M16步枪审查小组在副参谋长办公室名下成立,他们奉命准备一次对M16项目的综合历史回顾和评估。这个审查小组于1968年1月24日—2月5日在越南进行了一次前线调查,收集关于可靠性、训练维护状况以及M16-M16A1步枪系统总体效能的数据。从报告中不难看出,M16在越南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士兵不懂如何进行维护,即使会维护,也经常遇到缺乏维护工具的问题。缺乏维护的步枪可靠性自然上不去,就连AK突击步枪也概莫能外。不过,这个问题在后期得到了缓解,加之生产上进行的改进,使M16A1的可靠性得到了较大提升,实际上成为了一支可靠的武器。士兵对M16步枪的评价同样,这里援引两篇前线调查,来说明士兵如何看待M16/M16A1,看看该枪是不是真如后世所说的那样,“是将士兵置于死地的塑料玩具”。国防部助理部长办公室下的勤务监察局(Directorate for Inspection Services,DINS)于1967年8月22日到9月6日之间,在越南进行了一项前线调查,以检验M16步枪的表现。调查组对1585名使用M16的武装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本书第197页图表),此外,前面提到的M16步枪审查小组的前线调查也有关于士兵满意度的部分;可以看出,M16的确不像AR-15那样有口皆碑——但这不意味着士兵们就真的那么厌恶它。该枪依然是班组火力的中坚,是抵抗AK突击步枪全自动火力的支柱。至于丢M16捡AK,那是不可证伪的传说。无人能了解到当年越南战场上数万美军的一举一动,不能说这种情况就一定不存在。但是,这种说法没有任何可靠的出处。总体而言,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M16前期声誉确实不太好,但在越南战争后期,美国士兵对M16步枪大体上还是满意、信任的。结语作为一款服役半个世纪、影响力还越来越大的武器,AR-15步枪毫无疑问是优秀的,越南战场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归结于枪本身。从M16在越南的这段经历中不难看出,再优秀的设计,走向成熟也需要一定时间。欲速则不达,还没成熟的AR-15被“一次性购买”,强行拉到战场上,当然无法发挥出很好性能。但经过不断改进之后,M16先天具备的很多优势就显露了出来。最后用一张LRRP(远程侦查巡逻兵)的装备照片说明问题:在越南,AK是优秀的武器,M16也是。XM148在越南鉴于XM148也是越南战争中M16A1步枪上常见的附加组件,这里简单介绍下XM148在越南服役时的情况。XM148是一件革命性的兵器,可以让步兵轰击手榴弹优选投掷距离和轻型迫击炮最小射程之间的敌人。然而,尽管具有开创性意义,但是它的实际作战效能很难让人满意。在XM148之前,美军使用M79榴弹发射器。这种榴弹发射器受到了广泛好评,但榴弹手只有M1911手枪作为备用武器,且步兵班组会失去一位步枪手,从编制角度来看并不是很理想。因此,美国人开始研究将40毫米榴弹发射器挂到M16上。最早的尝试始于1963年年底和1964年初,通过一个简陋的发射器验证了可行性。1964年5月,柯尔特的CGL-4被正式采用,命名为XM148。第一批将生产1764具,于1967年1月中旬交付驻越南的陆军部队。列装的部队中,一个班装备2具,一个营大约装备84具。1966年11月,陆军参谋长助理处长办公室在XM148正式列装之前就已经安排了一部分部队试用,以收集数据,评价其在战斗环境下的表现。12月25日,USARC请求让在桢沙特别区开展作战的第199步兵旅试用并评估XM148。这次测试主要对5个方面进行了评估:1.这种武器对小队战术的影响;2.武器在战斗环境下的表现;3.故障率、维护难易度以及具体部件的破损速度;4.调查XM148作为M79的代替者是否受士兵欢迎;5.列装后,战斗支援步兵的负重是否在合理范围内。调查发现,M79榴弹手欢迎将榴弹发射器和步枪结合的概念,M16A1和XM148的组合确实可以同时提供点面杀伤能力。不过,M79榴弹手还是发现了4个主要缺点:1.射速和携弹量下降;2.发射所需的反应时间增长;3.榴弹手在茂密的植被中运动困难;4. 需要特殊的关照才能让武器保持洁净和正常工作。小队战术方面,大部分人反映XM148的部署并没有影响战术。保养维护方面,使用者抱怨部分维护步骤过于繁琐:连接XM148和M16E1的小六角螺丝和锁定销很容易丢失;另外,整套系统很难清洁,螺纹容易生锈,手枪型握把容易破损。除了这些小缺点,XM148还有两点重大设计缺陷。一是机匣后部暴露的阻铁杆和击发部件:在1967年的调查中,士兵报告说扳机可能会绊住阻铁杆,使武器无法待击。异物可能会堵塞扳机,或是填充到XM148扳机和M16E1步枪机匣的间隙中。实际上,XM148的扳机就是一根几英寸长的延长杆,环绕在武器右侧;无论是枪背带、树枝还是手指,只要卡进XM148机匣和M16E1机匣之间,武器就不能正常工作。有趣的是,尽管暴露在外的阻铁杆很不安全,但仍受到士兵们的喜爱;待击时,在阻铁杆上施加额外的力也可以击发。士兵报告说,可以通过左手拇指按阻铁杆而非右手扣扳机来击发。二是发射管和机匣之间的连接方式。与M203不同,XM148的机匣是一根管子。发射管安装在机匣内,需要向前推动手枪型握把来开膛。士兵回忆说手枪型握把很容易损坏,握把损坏时,士兵就很难退出弹壳和装弹了。另外,机匣和发射管的接触面积很大,很容易进污物、泥浆等杂物,导致武器卡住或很难运作。不过几个月,使用XM148的部队就吵着要换回M79。总而言之,XM148的设计过于简陋,很多地方甚至可以说是愚蠢(比如那个巨大的杠杆式瞄具),因此尽管在理念上首开先河,却不怎么受部队欢迎,很快就被撤装,重新换成M79,最后被更为成熟的M203所取代。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