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课本里的《论语》

课本里的《论语》

  • 字数: 23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李山
  • 出版日期: 2019-11-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102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言行,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儒家极为重要的经典,也可以说是中国经典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宋代朱熹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四书”是古代文人士子推荐阅读书目,对中国人的思想与价值观念、一言一行有着深远的影响。
《课本里的<论语>》是北师大教授、《百家讲坛》名师李山老师特意为孩子打造的《论语》精读本。内容覆盖中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论语》“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举一反三,因材施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字句,李山老师将这些字句摘选出来,还原到所在《论语》的章节,进行句义串讲,同时不局限于小学教材,结合《论语》全书以及其他儒家经典,以及《左传》《史记》等史书故事,对其进行阐发。在阅读中拓展了孩子知识边界,提升了孩子古文阅读力、理解力、逻辑力。随着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内容增加,个别地区更是把《论语》纳入了高考经典阅读考察范围,学生如何学习《论语》,家长如何进行指导,老师如何教学,成了中小学生、家长、一线语文老师关注的焦点和难点。李山老师《课本里的论语》一书,旨在帮助中小学生、老师、家长读懂《论语》精髓,知行合一,乐在其中。
作者简介
李山,知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师从启功、聂石樵、夏传才等学界诸耆宿。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在《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除日常学术研究和教学之外,致力于经典的普及。创办“桃李国学堂”,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以及孔子《论语》等经典普及作品。
目录
第一讲:学而时习之
学习的问题002
学习、交友、自处005
孔子博学的故事006
好学的孔子008
六言六弊010
孔子与柏拉图学习观对比012
向自身开战013
第二讲: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三省016
曾子持身谨慎018
曾子的言论020
言忠信,行笃敬022
第三讲:贤贤易色
孔子与子夏的切磋028
子夏其人031
家国和忠孝033
人伦关系中的信035
学习的态度037
第四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其人040
聚敛之臣冉有041
善问且孝的子贡042
尊师重道043
恕之道045
第五讲:各言其志
各言其志053
子路的回答055
冉有的回答056
公西华的回答057
曾皙的回答058
孔子的点评061
《论语》的文学价值063
第六讲: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066
儒家的历史观068
百世可知069
温故知新的历史意义071
第七讲:见贤思齐
冀己亦有是善076
儒家的学习观077
圣人无常师078
第八讲: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和小人082
和与同的概念差异082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084
中国人的“和”的观念086
儒家辩证法088
第九讲:有教无类
孔子的教育092
国人和野人093
讥世卿出身论094
孔子的成人教育096
孝悌与政治099
第十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而识之102
学而不厌103
诲人不倦106
何有于我哉106
第十一讲: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与仁者110
山水悟道112
仁者寿的本意117
中国的宇宙观118
儒家文学情调119
第十二讲:贤哉回也
颜渊的贤德122
孔子曲肱而乐123
孔颜乐处125
儒者的气命与情调126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127
寻孔颜乐处129
第十三讲:举一反三,因材施教
启发式教学134
和易以思135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137
孔子的教育精义139
第十四讲: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文子谥号142
孔文子其人143
孔文子的好学精神144
朱熹解读谥法文化147
孔子眼中的贤148
第十五讲: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释义152
弘毅之争153
内圣外王,崇德辨惑155
孔子的宽和157
临大节不可夺159
任以为己任161
第十六讲: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知、仁、勇164
天下之达德167
智慧与爱人169
管仲之仁172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173
君子义以为尚175
第十七讲: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儒家人生规则178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179
赋诗言志和用典181
富贵贫贱观184
第十八讲:子贡问政
子贡之问188
富而教之188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91
宁死而不失信于民193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194
政治优选的精神196
第十九讲:不怨天,不尤人
孔子的落寞200
西狩见麟事件200
天命有穷有通205
下学上达意在言表207
第二十讲:何如斯可谓之士
春秋时代的士212
士的标准213
次等的士215
孔子的不满217
第二十一讲:后生可畏
儒家之畏222
无闻223
后生可畏的资质论224
关于名声的启示225
第二十二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贡问为仁228
因果之仁229
为仁之资230
知之为知之231
第二十三讲:欲速则不达
儒家的礼乐理想236
无欲速无见小利237
欲速则不达240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241
做一个治民者244
第二十四讲:君子之道孰先传焉
子夏的教育主张246
子夏和子游的分歧251
子游之道253
君子儒与小人儒255
摘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