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儿童成长心理学

儿童成长心理学

  • 字数: 18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阳光出版社
  • 作者: 吴婉绚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55254964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戳中万千父母的“儿童成长说明书”
抓住成长中各个关键期的心理变化,培养孩子的未来竞争力!
不是孩子不听话,是你不懂孩子的心!尊重孩子的天性及其发展规律,是教育儿童的基本准则!
心理学零基础家长一看就会用的儿童心理入门书?
有人能用童年治愈一生的创伤,而有人却要用一辈子来治愈童年
读心育儿书系重磅上市,多角度分析儿童心理,帮大家解开孩子的心灵密码
内容简介
本书由有名心理学专家王家奇教授作序推荐。全书从父母需要出发,深入浅出,围绕孩子的生长过程,重点针对常常令父母感到困惑的孩子心理,对孩子的各个成长阶段进行分析解读,帮助家长了解和引导孩子建设健康的心态、积极的行为习惯,帮助家庭构建更亲密的亲子关系。
作者简介
吴婉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儿童心理专栏作家。近年来致力于研究儿童心理教育,有着丰富的儿童教育经验,并总结出一套独特、易操作的教育方法,得到很多家长的青睐。
目录
第一部分
捕捉孩子成长期的心理
第一章依赖父母的婴幼儿期——孩子到底在想什么/003
01哭也是一种语言/004
02手指真的那么好吃吗/007
03令人哭笑不得的“破坏王”/010
04放手让孩子自己体验“第一次”/013
05恋母恋父情结很正常/016
06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园/018
第二章懵懂好奇的小学期——孩子有了另一个世界/021
01我从哪里来/022
02孩子看到的世界不一样/026
03打消你对孩子隐私的好奇心/029
04诚信需要从小开始培育/032
05父母也可以是朋友/035
06有些话千万不能对孩子说/038
07或许孩子在等你道歉/041
08父母吵架是孩子的阴霾/044
09孩子也要面子/047
10正面榜样与反面例子/051
11没有笨孩子/054
第三章身心萌动的青春期——孩子需要性教育/057
01令人羞耻的梦/058
02避之不及的早恋/061
03安抚性成熟带来的恐慌/064
04异性不是怪兽/067
05孩子手淫怎么办/070
06孩子喜欢同性怎么办/073
第四章脾气暴躁的叛逆期——好孩子突然不听话了/077
01为什么听话的孩子突然不听话了/078
02孩子总打架怎么办/081
03孩子是不是交了“坏朋友”/084
04孩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087
05孩子的自信心比考试分数重要/090
06用沟通打开孩子的心门/093
07分享经验,而不是灌输经验/09
第五章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难缠的“小毛病”/101
01再见,“马大哈”/102
02跟拖延症说拜拜/105
03喜欢插嘴的孩子不是心存恶意/109
04幼儿“小偷行为”的救赎/112
05耐心对待“十万个为什么”/116
第二部分
面对成长期的孩子,父母如何应对
第六章爸爸妈妈如何避免成为“熊父母”/121
01“熊孩子”背后肯定有对“熊父母”/122
02溺爱孩子就是害孩子/125
03合理的奖罚机制/128
04如何正确批评孩子/132
05理智对待老师的“告状”/135
06信任你的孩子/138
07父母要统一教育理念/141
第七章如何爱,孩子才接受/145
01你是否把孩子越推越远/146
02捉弄孩子不好玩/149
03你的孩子不比别人差/152
04尊重并不是说说而已/155
05别让父母的爱成为孩子的负担/158
06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吗/161
07恐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164
08如何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167
第八章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171
01打断别人说话很令人讨厌/172
02让孩子自己掌握决定大权/175
03通过肢体语言与孩子沟通/179
04听懂孩子的弦外之音/182
05如何引导孩子说出来/185
06说谎往往暴露孩子内心的想法/188
07鼓励能让孩子更优秀/191
08轻松幽默是心灵沟通的桥梁/194
第九章如何安抚,孩子才能淡定从容/197
01心理压力不只大人有/198
02人前不教子/201
03进步需要肯定/204
04物质奖励需谨慎/207
第三部分
关注孩子变化,做合格家长
第十章你知道自己孩子的气质吗/213
01气质不分好坏/214
02活泼多动的多血质孩子/217
03沉着冷静的黏液质孩子/220
04敏感细腻的抑郁质孩子/223
05暴脾气的胆汁质孩子/226
第十一章让孩子远离“时代病”/229
01如何避免二胎成噩梦/230
02帮助孩子管理上网时间/233
03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保护孩子身心安全/237
摘要
    "02?手指真的那么好吃吗
    
    
     有研究者对2650个宝宝做过调查,其中,46%的宝宝有吃手指的习惯。关于宝宝们的这个习惯,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习惯是好是坏,是否应该强行戒除”的困惑。其实,这是孩子口腔期的正常表现,以科学的方式处理即可。
    
     心理专家这样说:不能越过的口腔期
     婴幼儿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最早是通过嘴进行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新生儿出生的第一个性心理时期命名为“口腔期”,并将其视为人格发展的少有基础阶段。口腔期约发生在孩子出生后的0到18个月。
     所以,孩子一岁半以前的吃手指行为,可以视为一种正常表现。但是当年龄增长,吃手指现象 仍未消失时,就可以判断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偏移,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纠正,避免这一不良行为成为顽固性习惯。
    
     手指真好吃
     小林夫妇对宝宝吃手指的行为向来十分排斥。因为他们知道,吃手指容易将外界的一些病菌带到孩子体内。如果孩子的抵抗力不足,很容易引发病痛。并且,吃手指的动作很容易干扰宝宝上下颌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切咬食物的能力和脸部的正常发育。为了宝宝的健康发育,小林夫妇开始强行阻止宝宝吃手指,与此同时,他们发现孩子的脾气似乎越来越坏了。
    
     案例中的小林夫妇违背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他们通过强行改变习惯的方式来遏制孩子吃手指。
     然而,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吃手指并不是大问题。一般到两三岁时,孩子就会逐渐改掉这个习惯,所以不妨先观察一段时间。
    
     父母怎样帮助孩子戒除吃手指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口腔期时是应当被满足的。吃手指的行为可以给他们提供安全感,避免心理失衡。像小林夫妇这样的强行遏制行为,容易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使孩子长大后容易焦虑,没有安全感。
     在宝宝有过度吃手指的倾向时,父母可以选择其他更加温和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戒除该习惯。
     把手放在别的地方?帮助宝宝提升手部能力,引导宝宝用手去拿东西。慢慢地,宝宝会发现手不仅可以用来吃,还可以做其他各种动作,吃手指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少了。
     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带领宝宝认识和接触不同的东西,教宝宝玩一些用手拉扯的玩具,比如拉扯响铃、安抚巾。通过周围事物的刺激,宝宝的注意力会得到转移,他们就不会过分专注于吃手指这件事了。
     别让宝宝觉得无聊?不要长时间地让宝宝自行活动,比如在宝宝刚睡醒时,尽量不要将宝宝单独长时间留在床上。因为在宝宝感到无聊时,就可能将手放到嘴里,以至于慢慢养成吃手指的习惯。
    
    
    
    
    
     03?令人哭笑不得的“破坏王”
    
    
     不少家长都会抱怨自己的宝宝是个超级“破坏王”,尤其是男孩子。这些“破坏王”看到什么拆什么,所到之处都会被破坏,这可愁坏了家长们。
    
     心理专家这样说:好奇心是学习的主要动机
     富有好奇心的孩子,更加喜欢拆分东西,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这样的孩子往往更热爱学习。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是学习的主要情绪和动机。作为内在动机,好奇心能够引发个体的探索行为,也能让个体在探索中收获愉快的体验。身为父母或老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好奇心对孩子的发展以及教育带来的重要影响。
    
     摔玩具更有趣
     路路是个令人头疼的孩子,每次得到新玩具,他都不爱惜,总是用力地撕、扯、摔、扔。很快,新玩具就变得伤痕累累。扔东西的时候,路路还总是手舞足蹈,看上去十分兴奋。路路的父母对此十分担忧。他们总想对路路的行为进行干预,却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孩子为什么会破坏东西
     宝宝很好奇?事实上,破坏东西的阶段是孩子必经的成长历程,且这一历程对于孩子的心智成长有莫大的好处。在这期间,孩子的破坏行为其实是需要被鼓励的,因为这样的破坏往往是出于孩子的学习探索心理。很多时候,他们并非故意搞破坏,而是单纯的出于兴趣、好奇,想要一看究竟。
     快来关注我?在破坏的过程中,孩子认为自己又学习了一项新的技能,因而十分兴奋地反复进行练习。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父母能够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并给予鼓励与称赞。在扔的过程中,孩子会对东西掉落的方式和抛物线进行研究和观察,同时也会思考不同物品落地所发出的声音的差别。孩子的逻辑知识就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获得的。
    
     把破坏力变成创造力
     有些破坏值得被原谅?在孩子刚刚开始搞破坏时,父母优选先采取宽容的态度。一方面,孩子在搞破坏时,手、眼、脑是并用的,这对于思维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从儿童心理学研究角度讲,孩子希望得到父母与他人的承认、赞同和表扬,这对他们的进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恰如其分的认同和称赞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心理学中所说的“正强化”作用。
     把破坏力变成创造力?父母鼓励孩子适当的破坏,本质上是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兴趣。与其严厉批评教育孩子,不让孩子搞破坏,还不如在孩子搞破坏时,耐心参与、引导,帮助他们搞破坏。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宝宝喜欢撕东西,那就给孩子一些可以撕的废纸,或者买几本撕不烂的书,也可以买一些能够拆装的玩具,和宝宝一起玩组装游戏,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在参与的过程中,父母多提问题让孩子去思考探究。最后,再帮助孩子将被破坏的东西复原。完整地将破坏、探索、重建流程走完后,孩子的心理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每个喜欢搞破坏的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极具创造力的科学家!
     千万别让“破坏王”变成“熊孩子”?当然,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应当引导孩子减少搞破坏的行为,要让他们明确知道哪些东西是绝对不能破坏的,避免养成不良的习惯,也避免喜欢探索的“破坏王”变成肆意搞破坏的“熊孩子”。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