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教育观——学者跨界看教育

中国教育观——学者跨界看教育

  • 字数: 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开明出版社
  • 作者: 夏欣
  • 出版日期: 2019-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31467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以54位“教育界别之外的知名学者”为采访对象的人物访谈,访谈内容以阐述对中国教育的看法为主题。其中的48篇曾刊载于2002年《光明日报》的“名流看教育”专栏中。
受访者为20世纪90年代较受关注的知名人士,界别包括物理学家、语言学家、经济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舞蹈艺术家、戏剧表演艺术家、剧作家、作曲家、文艺理论家、画家、外交官、企业家等。因为当时他们站在各自学科、行业的前沿,有引领、开拓的绝对高度;他们多有融会古今、学贯中西的个人积累,善于辨别比较,鉴往知来;他们的教育背景丰富,其个人求学求知的经历本身,几乎就是成功教育的蓝本。
位置和角度决定了视野和思想。由于是“教育界别之外的知名学者”谈教育,他们处在不同的领域,与教育多多少少拉开了一段距离,变换了角度、方位看问题,会有不同的视野,突破思维定势,对教育的理解和见解可能更为独到和深刻。虽然言来语去当中,一些印象和思想并不成体系,甚至有些凌乱,却有大视野、多视角,恰能以近知远,以一知万。
目录
王大珩:操行之重1
启功:拿什么“范示群伦”5
李政道:“一对一”模式不能省9
费孝通:新世纪的教育应该更关心什么13
厉以宁:“利润”与非营利性不矛盾17
杨乐:学通数学不是靠大量演练20
宋健:谁来培养优质劳动力23
资华筠:学会拥抱学习化社会27
英若诚:学非所用又如何31
王绶琯:科学家要把好苗子带进科学圈34
文怀沙:“继往”才能“开来”40
王立平:把“美味”和“营养”卷起来45
艾丰:教育改革的依据最终在社会用户49
谢冕:大学应保持一方清静55
陈佳洱:科学立志在启蒙59
朱邦造:什么决定你是否“很国际”63
柳传志:我最看重“归纳总结能力”68
任继愈:重学“史”与强“立志”74
秦文君:优选的教育是提升对善的向往79
朱学勤:垂裳而治 让大学安静下来83
刘光鼎:学会学习比学习本身重要88
钱伟长:办大学要“拆掉四堵墙”92
魏明伦:独立思考 定制发现 独特表达96
赵宋光:教改的动力与范式101
附:教学岂能一成不变106
李燕:人文素质教育不简单109
谢晋:光坐在教室里成不了才113
冯小宁:历史教学缺了什么117
敬一丹:农村人口、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是大事121
何振梁:体育要强调“育”的功能125
黄苗子:好的教育应立足中国面向世界131
王选:远见和洞察力与读书、实践、思考135
陈祖芬:最基本的教育是劳动观142
滕矢初:没有什么比身心健康更重要146
朱丽兰:要有牵动体系结构的改革力度151
温世仁:西部教育要立足“留才在乡”158
崔永元:我对教育就是个着急163
余秋雨:要重现文科的魅力171
杜祖贻:现代化不是盲目西化178
黄宗英:人之初 自有梦182
柳松柏:给孩子们一个诗化教育背景187
袁隆平:“全才”未必都豪杰191
胡亚美:还是应当把“劳”写进教育方针195
徐匡迪:今天怎样做教师199
王明达:各类教育之间应有立体交叉通道204
闵维方:办教育要讲成本补偿207
刘吉:教育不能搞标准化212
周国平:教育引导人类的心智生活219
陈竺:科学伦理应成为理科生必修课223
冯骥才:人文教育靠熏陶227
张金哲:要做 敢做 能做231
全如瑊:一所大学精神气质的至深影响240
张志中:保护初心——那种发乎内心的喜欢249
王渝生:科技馆是真正有效的教育资源255
朱永新:用校园阅读改造和改良教育263
原版后记274
附录:《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书评
散点透视——看教育庐山面目 程方平27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