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空调冷热源工程”是高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在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书内容主要根据《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所要求的知识点进行编排。本书涉及的相关技术内容均按照国家和行业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规程的要求编写。 空气调节必须有冷热源设备及系统提供冷热量,而制冷装置、热泵机组及锅炉设备是空调系统中必备的人工冷热源。本书阐述了空调冷热源设备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冷热源设备的选择、冷热源系统的设计方法等,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设计、施工、管理空调冷热源系统的基础知识,并具备初步实践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由广州大学丁云飞任主编,北京建筑大学于丹、广州大学方赵嵩任副主编,广州大学朱赤晖、北京建筑大学王立鑫等参加了编写工作。具体分工如下:绪论、第1章、第2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由丁云飞编写,第3章由于丹编写,第4章由王立鑫编写,第5章由朱赤晖编写,第6章及第10章由方赵嵩编写。全书由丁云飞拟定编写大纲并进行统稿。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广州大学及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同行专家学者的教材、专著和论文,并列于书末参考文献中,以便读者在使用本书过程中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同时对各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可作为高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该专业设计、安装、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编者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12年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原“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和“城市燃气供应”专业进行调整、拓宽而组建的新专业。专业的调整不是简单的名称的变化,而是学科科研与技术发展,以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赋予了这个专业新的内涵和新的元素,创造健康、舒适、安全、方便的人居环境是21世纪本专业的重要任务。同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这个专业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它们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学科科研与技术发展总是密切相关,不可忽视。 新专业的组建及其内涵的定位,首先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也是和社会经济状况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相关的。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大规模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本专业人才,专业的发展和重新定位必然导致培养目标的调整和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富有创新能力”,符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要求,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多规格的专业人才是本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 机械工业出版社本着为教学服务,为国家建设事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为培养工程应用型和技术管理型人才做贡献的愿望,积极探索本专业调整和过渡期的教材建设,组织有关院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了这套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这套系列教材的编写以“概念准确、基础扎实、突出应用、淡化过程”为基本原则,突出特点是既照顾学科体系的完整,保证学生有坚实的数理科学基础,又重视工程教育,加强工程实践的训练环节,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满足21世纪我国建设事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我深信,这套系列教材的出版,将对我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会为我国建设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陈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