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化产业前沿(第5辑)

文化产业前沿(第5辑)

  • 字数: 22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作者: 郭万超
  • 出版日期: 2019-07-01
  • 商品条码: 97875196053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深入探讨文化产业当前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明晰文化产业创业创新的路径
内容简介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尤其在经济寒潮的背景下,在人们普遍借文化产品来慰藉心灵的市场需求下,它更显示出极大的发展优势。我国需紧跟时代潮流,使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并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书围绕文化创意在我国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阐释。
作者简介
郭万超,男,籍贯山东,北京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人选(近期新一批理论家共72人,包括北大、清华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知名学者。曾任北京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现任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后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当代中国经济、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与新媒体、城市发展等。
目录
一、文产综合我国文化产业十大趋势李建臣(2)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讨陈少峰(8)传统文化要素如何赋能创意者黄斌(16)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五力模型”刘庆振(22)面对文创蓝海:传统文化应当如何连接现代生活?李晓飞(29)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需要“十力”支撑王军(34)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尚需解决的几个问题高光华(42)文化传媒企业的并购重组模式与发展趋势韩复岭(52)从“大”到“强”,电影产业发展亟待回答的三个问题可贞言炎(58)二、文化科技文化资产数字化:从区块链对IP的版权保护价值谈起周蕾(66)文化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三种关系彭罡(74)冬奥会筹办契机下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赵玉宏(80)版权产业与版权金融发展研究:基于数字创意产业视角陈能军史占中罗晓星(86)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发展趋向王丽(100)三、文化金融金融支持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刘金祥(110)“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如何介入文化资本市场刘金祥(117)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看文化资本下乡的巨大潜力王军(124)城市创意文化生态社区:创新街区升级转型的资本路径陈能军MarkY.Wong(130)四、北京文产重塑城市文化空间涵养首都文化生态郭万超(146)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助力首都经济优化升级蔡俊(150)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及与上海市、广州市、杭州市对比分析(2015-2017年)王燕宇许庆华梁小雨(154)提升北京出版业国际传播力的对策研究仇博(167)加强连接北京副中心廊道建设打造北京东部边缘文化带管文东(173)五、国际视野意大利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运作经验研究罗线波曲明球(180)以“莎士比亚”为例探讨英国对传统文化IP的高质量开发和运用陈欣欣(189)艺术消费时代到来:艺术品市场的资产化与国际化发展西沐(198)“乐园巨头”纷纷进场,中国主题乐园如何杀出重围陈卓(206)文旅融合的日本文化输出战略及启示汤治(211)
摘要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几千年来,从灿若群星的诸子百家到影响深远的宋明理学,从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到美轮美奂的唐诗宋词,中华文化可谓多彩多姿,光辉灿烂。但是,从产业角度去认识和推动文化发展,却是近年来的事情。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9年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开始实现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变。2017年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对新时代文化建设做了深刻系统的阐述。在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我国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实现增加值344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15%;2017年3.5万亿,占4.29%。年均增速20%,可谓蓬勃发展。但是横向看,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历史短起点低,规模还很有限,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还不高。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与我们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协调,与我们文化大国、文化古国的身份也不相称。故此,我国文化产业亟待有一个大发展。面向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至少呈现这样十个趋势。一、大众化——从文化产品创造主体角度看文化创造的源头本来就是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普罗大众当仁不让是社会文化创造的主体。但是传统文明形态无法提供让普通个体登上历史舞台、让优秀文化产品脱颖而出的机会和渠道。数字文明改变了这一切。今天,你发出一个信息,一秒钟可以巡游地球七圈半,而且全覆盖无死角。任何草根都有可能一夜走红,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创意。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网络新词涌现出来。词语的背后是视角、是观念、是文化。目前,网络文学写手已经达到1300万人,其中签约作者60万人;网络文学作品1400万部,日更新1.5亿字,其中不乏像《芈月传》《甄嬛传》《琅琊榜》,这样广受欢迎的作品。网上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激情歌唱,全民K歌。像《老鼠爱大米》《东北人都是活雷锋》《2002年的第一场雪》《两只蝴蝶》等大量喜闻乐见的歌曲都是通过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如果你真是个音乐天才,马上会有经纪公司或专业机构找到你、买断你、包装你,哪怕你在天涯海角。来自全社会的文化创造者与我们的专业人士交相辉映,共同推动文化的创造和创新。二、技术化——从文化产品生产手段角度看文化产品是创意的产物。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电脑绘画几乎成为艺术设计的主要手段;智能软件会让作曲家即时听到创作效果,随时修改;歌唱家跑调多远都不要紧,只要你出声,录音师就可以把你的音准拉回来;作家的创作手稿,恐怕早已成为一个历史概念;电影尤其如此,不要说大片,就是普通的电影制作,离开技术手段也几乎寸步难行。数字合成占比越来越大,对电影的本质、影像的美学意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2010年3月9日,日本东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使用了3D全息投影技术。演唱者是一个虚拟歌星,声音则是在某歌唱家声音的基础上人工合成。演唱会骤然间掀起热潮,虚拟歌星圈粉无数。任何艺人都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瑕疵,而技术手段不仅可以优选限度地弥补这些瑕疵,而且还能创造出许多人力无法达到的境界。三、智能化——从文化产品服务方式角度看虚拟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标志着数字文明进入了第二阶段。把这些技术成果应用到文化领域,促成了文化产品的颠覆性改变和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脱胎换骨。比如VR可以让医学生在虚拟空间解剖尸体;AR可以在现实空间展示虚拟景象,把真实与虚幻融合到一起。耳听为虚,眼见也未必是实。人工智能挑战人类智商已经成为历史,近年来正在向人类的情商、向人类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发起冲击,成果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文化领域的许多方面,如写报道、写评论、题诗作赋等。5G面世,将为物联网提供强大技术支撑,赋智于物。智慧物体会时时向我们提供信息。区块链技术可以对文化产品创造、运营、交易到消费全程提供版权保护。一句话,智能化技术的开发应用,将优选地提供满足人性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