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减贫政策与实践:(2017-2018)热点评论

中国减贫政策与实践:(2017-2018)热点评论

  • 字数: 17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作者: 张琦著
  • 出版日期: 2019-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96060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脱贫攻坚战是我国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最紧迫的攻坚战。《中国减贫政策与实践:热点评论(2017-2018)》是一部聚焦扶贫脱贫的著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书是月度性热点评论,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时效性。2017年-2018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两年,政策出台多,实践中创新多,理论和实践的热点讨论也多。本书聚焦热点问题,及时、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减贫的近期新动向和政策实践的新变革,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时效价值。本书作者张琦教授是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他从事扶贫政策研究多年,熟悉扶贫政策,并了解脱贫攻坚近期新进展和面临的困难问题和挑战。因此,本书所讨论的问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减贫政策与实践:热点评论(2013-2016)》的延续,既有继承性和连续性,也有很强的补充性。本书在写作上具有很强的政论性和研究性特点。同时,热点评论保持了及时性和受各界关注度高等特点,深受社会各界的认同。
作者简介
张琦、我国知名土地政策和扶贫研究专家。1963年出生于陕西省眉县,祖籍河南巩县。1986年、1990年本科硕士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农经系,199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书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外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农村扶贫脱贫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路径和创新模式研究》、教育部重大项目《贫困治理效果评估机制研究》等国家和省部委课题80余项,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目录
第一部分中国减贫政策与实践:月度评论(2017—2018)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性共享发展2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完善扶贫脱贫机制5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扶贫脱贫的四大重点11依靠大数据,提升产业扶贫效果15试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减贫合作19聚焦深度贫困是打赢脱贫攻坚关键24以精准化生态扶贫促进可持续性脱贫30中国减贫实践新探索:世界减贫合作与发展的新贡献35十八大以来中国绿色减贫的创新特色与思考38新时代中国扶贫脱贫新征程44绿色减贫是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有效路径47论提升扶贫脱贫质量的路径和重点53更加注重“精神扶贫”推动脱贫攻坚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58发脱贫效,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完成65确保“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三大重点69淄博首创“第一村医”:新时代健康扶贫的创新与探索73满怀信心,聚焦难点,厉兵秣马再创辉煌—以最严格的考核确保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77“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确保打好脱贫攻坚战目标实现82深度贫困地区如何利用教育扶贫“拔穷根”85继续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助力脱贫攻坚目标高质量完成90积极推进全域旅游与绿色减贫相融合—以贵州省荔波县全域旅游为例92新时代新使命:202。年后中国绿色减贫96实施乡村振兴,需要绿色减贫推动100对2019年后扶贫脱贫面临新挑战的思考与建议103第二部分2017—2018年中国减贫政策与实践报刊选载践行习近平绿色减贫思想,创新精准脱贫新模式1104年减贫5564万人,是怎样做到的?112精准扶贫思想统领脱贫攻坚砥砺前行116绿色减贫:扶贫工作新路向119中国,世界减贫合作的引领示范者123探索完善绿色减贫的对策机制125提升扶贫脱贫质量的路径和重点127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理论品格132创新绿色减贫探索致富新路径136新时代,踏上脱贫攻坚新征程138绿色减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143脱贫攻坚不能“小马拉大车”146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共同行动150教育扶贫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54第三部分2017—2018年中国减贫政策与实践论文选载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绿色减贫新构思和新路径158揭开新时代农村发展新篇章168后记171
摘要
    中国减贫实践新探索:世界减贫合作与发展的新贡献(2017年8月国内外减贫热点专题评论)众所周知,减贫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优先关注的首要任务。但与以前有所不同,在实现和完成联合国千年减贫发展目标后,世界减贫合作与发展将会跨入新的历史阶段,一个明显变化就是中国不仅成为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减贫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制定和推动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坚持减贫和共享发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推动者和倡导者,也必将成为新时期世界减贫合作与共享发展跨入新阶段的示范者。究其原因,关键是新时期中国减贫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新模式、新经验为国际减贫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遇条件和共享发展的友好意愿。随着世界减贫合作与共享发展跨入新阶段,中国减贫经验必将成为新时期国际减贫合作与共享发展的重要示范性案例,进而被世界各国所交流、学习并共享。第一,精准扶贫新探索,成为新时期中国减贫理论和实践新经验,也成为国际减贫合作与共享发展的重要契合点。在成功探索和实施了改革开放后的开发式扶贫、社会扶贫和片区推进扶贫等成功经验模式之后,从2013年开始,中国实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无论从顶层设计、政策体系还是实施过程中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项目、精准资金和最后的精准脱贫,都建立起来了一套完整的政策、制度和保障体系,创造了新的减贫经验。尽管有人可能会否认精准扶贫的国别推广性,但无法否认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法和方式的创新性、系统性和管理有效性。可以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因承载中国2020年完成历史性减贫目标而载入史册。第二,绿色减贫是中国扶贫开发实践中的一项新理念和新经验,也是未来国际减贫合作与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绿色发展和扶贫脱贫是中国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重要内容,绿色减贫已经成为中国扶贫脱贫的战略性选择。从中国扶贫脱贫实践看,中国绿色减贫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主要体现在:中国绿色减贫已经从单纯的绿色减贫理念,上升到了绿色减贫的政策层面和制度层面,进而又推进到了多项绿色减贫创新实践,中国绿色减贫新方式主要包括了光伏扶贫、旅游扶贫、“互联网+扶贫”和文化减贫等。实践证明,绿色减贫是中国开发式扶贫的深化和提升,是一种可持续性扶贫,是一种低碳扶贫方式,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方式。它不仅提高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而且也使得精准脱贫持久性效果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中国减贫不仅仅是单纯为了实现减贫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兼顾环境资源保护和绿色发展的人类生态文明目标的新追求。同时,“一带一路”倡导也成为中国开展绿色减贫国际合作与共享发展的重要示范带,也预示着绿色减贫将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新前景和新期许。第三,减贫政策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两线合一”制度新探索是新时期中国解决扶贫脱贫的重要经验之一。与以前有所不同,中国新时期扶贫脱贫将对有劳动能力者实施多项扶贫开发政策(帮扶政策、产业、生态、教育、易地搬迁等),对丧失劳动能力者采取低保兜底政策,并最终实现贫困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从而将所有农村贫困户都纳入到扶贫脱贫的范围内,实施全覆盖性的脱贫。对此,中国政府民政部和扶贫办系统以及地方政府制定了有效的制度和政策保障措施。因此这也是新时期中国扶贫脱贫的又一项新经验和新做法。第四,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创新模式,也是新时期中国减贫的新验,接近以成国际减贫和共享发展的重要内之一。中国社会化扶贫的重要基础就是2013年以来国家实施了补短板的扶贫优先和倾斜性政策以及建立了减贫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减贫成为第一民生工程,甚至成为统领贫困地区发展的第一要务,从而动员了全社会资源和力量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提升了减贫的效率。第五,各种形式的减贫新方法、新方式和新业态以及扶贫新品种的推出,是新时期中国扶贫脱贫的重要经验。例如,中国国土资源部在促进扶贫中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复垦和增减挂钩土地指标交易、土地整治政策等。此外,在金融扶贫中,除了包括小额信贷、互助资金外,还出现了资产收益性扶贫、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全覆盖、各种新型保险扶贫新品种、新方式等。这些都是新时期中国扶贫脱贫中出现的创新模式,也将成为推进国际减贫合作和共享发展的重要经验,在推进中国扶贫经验推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学习和共享各国减贫经验,推动世界减贫合作与共享发展跨入新阶段,将成为世界减贫合作与发展的新潮流。伴随“一带一路”倡导共识认可度的提升和快速推进,加强减贫合作交流和共享发展的平台、机遇将会不断增多。在很多国际减贫实践中,如泰国“乡村发展计划、小农发展规划和乡村就业工程”、巴西“家庭补助金计划”、法国“积极就业团结收入”等经验,都值得学习和借鉴。中国作为减贫成效最显著、探索创新经验比较突出的大国,在未来的国家减贫合作中,必将在共享发展中不断取得新成果,为国际减贫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