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脊柱养护全书:从此

脊柱养护全书:从此"脊"病不缠身

  • 字数: 1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作者: 栗庆东范永坤
  • 出版日期: 2019-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141037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12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姿势不正确、积劳 成疾、寒凉侵袭、突受外伤……日常生活中,导致脊柱受损、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脊柱一旦受损,其椎管束内的神经也会跟着受压迫,从而出现各种影响身体健康的症状。本书从规避妨碍脊柱健康的原因出发,帮助大家制定不同脊椎分区、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脊柱养护方案。并盘点11种脊柱养护有效方法,精选35种与脊柱问题相关的病症,详细列出对症疗法,让大家有理有据地治疗“原发病”——脊椎,从而促进整体身体健康。
作者简介
范永坤,自由撰稿人,有十余年基层医院院工作经验,深切了解生命和健康的可贵。在医者和患者家属之间自由切换,把“医生来不及说”和“患者来不及问”的都付诸于通俗易懂的铅字,让医患沟通更加透明、亲切、爱意满满。
目录
第一章 脊柱,健康的“顶梁柱”
颈、胸、腰、骶椎,构成脊柱的四成员
四个自然弯曲,脊柱的完美弧度
椎间盘,脊柱必不可少的“减震器”
脊髓与脊神经,藏在脊柱里的神秘“控制器”
肌肉与韧带,脊柱离不开的强力“助手”
脊柱健康从娃娃抓起,只因“顶梁柱”作用巨大
第二章 细节里有伤害,但也有养护脊柱的好方法
5大原因伤脊柱,养护脊柱先防护
2大不良习惯,想养脊柱就要跟它们说再见
6类人群,多多注意脊柱病的高发“地带”
12个信号,脊柱求救时千万别忽视
2项常规检查,轻松判断与脊柱相关的酸痛
18个误区,养护脊柱先“排雷”
手术或不手术,具体情况具体判断
第三章 脊柱养护要“分区”,这样才能更健康
颈椎活动多而大,这样养护不生病
胸椎是身体“要塞”,正确养护奠定健康基础
腰椎易受伤,一定要注意日常防护
骶椎关乎骨盆,可别让它拉响不健康的“警报”
不同年龄段,脊柱养护重点有区别
不同人群,养护脊柱方案各不同
第四章 掌握养脊特色方,做自己的脊柱健康小助手
药膳,吃对补骨强筋又益髓
按摩,养护脊柱的常用方法
拉筋,养护脊柱轻松又方便
瑜伽,安全又和缓的养“脊”运动
艾灸,让你的脊柱暖而不病
拔罐,找专业的中医师来帮忙
热熨,平时可以常用的缓解酸痛小方法
水疗,让“洗澡”变得更具养生性
药浴,养护脊柱的妙方大盘点
药枕,睡眠养脊柱的好帮手
药酒,酌情适度也能养护脊柱
第五章 脊柱是“百病之源”,防治与它相关的各样病瘟
落枕,颈椎病的信号要警惕
颈部软组织劳损,学会放松常按摩
颈椎病,5种类型治疗有别
颈源性头痛,尝试咬筷子放松操
颈源性眩晕,中医正脊能帮忙
呼吸困难,有可能是第一颈椎被压迫引起的
视力下降,养好脊柱也能亮眼睛
脊柱侧弯,不要盲目迷信正骨
轻微驼背,常常拉筋有效果
强直性脊柱炎,外治用药皆需谨慎
腰椎滑脱症,谨遵医嘱很重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摩穴位可帮忙
腰肌劳损,多管齐下养腰椎
椎管狭窄,治疗方法遵医嘱
腰腿疼痛,与腰椎错位有关系
假性“冠心病”,治疗的同时养脊柱
肩周炎,“扒墙”方法助恢复
肩膀酸痛,常按风池穴有疗效
手臂酸痛,按压膏肓穴效果好
腕管综合征,快速解痛有妙招
手指发麻、发冷,常做手指操就能解决
高血压,与颈椎相关就这样防治
颈椎型糖尿病,辅以穴位按摩效果好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可能是胸椎在作怪
支气管炎,与脊柱息息相关
哮喘,通过按摩止咳平喘
更年期综合征,养护腰椎有帮助
乳腺增生,胸椎上藏着治愈点
月经不调,防治的同时别忘了查腰椎
腿脚怕冷,连同腰椎一起呵护
骨盆不正,常做骨盆操来矫正
前列腺功能障碍,积极治疗的同时养腰椎
性生活不和谐,把腰椎问题考虑在内
反复腹泻、便秘,检查腰椎再防治
摘要
    颈、胸、腰、骶椎,构成脊柱的四成员
     脊柱是什么?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后背上那根脊梁骨。这样的定义正确,但是也不是接近正确。因为脊柱不单单是一根骨头,还包括椎间盘、脊髓以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椎骨是构成脊柱的中轴,椎间盘、脊髓以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是其重要的分支和组成部分,“大家”同心协力,构建了人体生命大厦的主梁――脊柱。
     人体的脊柱是由33块椎骨和椎间盘、韧带、关节等连接而成的。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这一节,我们先来了解构成脊柱的“四大基础成员”。
     从正面看,脊柱(图1-1)位于人体背部的中央,像一根中轴,分为五大部分,即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和尾椎(4块)。其中,尾椎在幼年时期是3~5块,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后融合成一块骨。
     在国际通行的惯例中,习惯将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分别用C、T、L、S代表,然后再用数字来表明顺序,比如第七颈椎就是C7,第二胸椎就是T2,依次类推。在本书的后面章节,我们会连续用到这些字母+数字的组合,请大家提前知道下。
     从侧面看,脊柱像个S形,可见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四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椎和腰椎向前凸,胸和骶曲向后凹。当然,这是正常健康脊柱的生理弯曲情况,长期坐姿不正确或某些疾病会导致脊柱异常弯曲,形成驼背、脊柱侧弯等疾病,这些我们后面的章节再详细介绍。
     ◎“四大基础成员”之一:颈椎,位于脊柱很好的重要交通枢纽
     在人体的脊柱中,颈椎无疑是“出镜率”优选的椎体。电子信息时代,大多数人的颈椎都会出点小问题。头部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就是颈椎,由7节颈椎骨组成,除了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外,其他颈椎之间都夹有一个椎间盘,所以颈椎共有6个椎间盘。在颈椎周围,由颈部肌肉、神经、血管和皮肤包裹,构成我们俗称的“脖子”。
     颈椎位于脊柱的最很好,向上承托颅骨,向下连接着第一胸椎。除了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的结构比较特殊,其余五节颈椎和下面的胸椎、腰椎结构基本相似,主要都是由椎体和椎弓(图1-2)组成的。其中,椎体是椭圆形的柱状体,与椎体相连的是椎弓,两者共同形成椎孔。
     所有的椎孔相连就构成了椎管,也有称为椎间孔。椎管内容纳的是神经的重要通道――脊髓,它就好比重要的交通枢纽,肩负着将大脑发出的指令输送到全身各处的任务,同时还负责把躯体发出的各种信号反馈给大脑。
     颈椎的横突比较短,除了第七颈椎横突孔较小外,其他六节的横突孔都有椎动脉穿过。椎动脉主要供应小脑、脑干和大脑后半部的血液运输,所以颈椎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就很容易出现颅内供血不足,进而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相关症状。
     特殊的结构势必有特殊的使命,医学上把第一颈椎称为寰椎,第二颈椎称为枢椎。它们在结构上和其他五节颈椎明显不同,使命也更为重要。寰椎和枢椎是大脑传递信息的关卡,扮演着促使脑部和身体各部位良性互动的灵魂角色,并掌管自主神经系统。
     1.寰椎即第一颈椎,主导人体执行点头、抬头等动作
     从结构上来看,寰椎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构成,像一个不规则的圆环,所以可以支撑头部。同时,寰椎长长的横突增强了其对整个颈椎的控制力。颈椎的旋转约50%就是由寰椎关节提供的,而且寰椎的上关节突与枕骨髁形成寰枕关节,主导人体执行点头、抬头等动作。
     2.枢椎即第二颈椎,是偏头疼、头晕等多种功能性疾病的重要病因
     枢椎的结构特点更为特殊:它的前上部有个像齿状的向上突起称为齿突,与寰椎自然衔接,支撑寰椎和头部在上面自由转动;下半部分又与下面’的五节颈椎结构相同,完成了与下面颈椎的协作过渡工作。一旦头部或寰椎有任何动作,枢椎就会用自己强大且柔韧的力量带动整个颈椎随之而动。因此枢椎在颈椎中是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椎”。
     生理结构虽然让枢椎成为所有椎体中最灵活的一个,但是也成为最不稳固的一个。所以我们的头部和颈部能灵活转动,也容易出现错位、扭伤、劳损等,造成相应的血管、神经受到挤压,出现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颈椎病、多动症等与头颈部密切相关的疾病。
     不仅如此,枢椎本身也非常“娇嫩”。在枢椎齿突根部的后方有寰横韧带,起着固定作用,但这个韧带比较细小,稍微大些的外力就有可能导致其受到损伤,造成寰枢关节脱位,甚至骨折,这种损伤会压迫或伤到脊髓,非常严重。所以大家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枢椎。
     从功能上看,如果是头部是“司令员”,那么寰椎和枢椎就是“正帅”和“副帅”。作为司令员的头部发出任何微小的指示,作为正帅的寰椎都会审核、体验并马上执行,而副帅枢椎就会负责贯彻落实。因此,日常生活中要保护好颈椎,更要保护好寰椎和枢椎。
     除了寰椎和枢椎之外,其余的五节颈椎在结构上基本类似,都是由椎体、椎弓、突起(包括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等基本结构组成的。但是在剩余的五节椎体中,我们要重点讲一下第七颈椎。
     第七颈椎的位置非常好找,就是我们低头时用手摸到的颈后的优选隆起部位,隆突于皮下,所以第七颈椎也称为隆椎,这是其优选的生理特点。第七颈椎是临床辨认脊柱体序数的体表解剖标志,也是中医推拿、针灸、刮痧、拔罐等经常使用的重要穴位――大椎穴的位置,中医学认为,这是人体六阳经脉交汇之处。在日常保健或者临床上,大椎穴是一个运用频率相当高的穴位,因此第七颈椎也变得意义重大。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