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辽宁省岫岩县,在县城郊区的一条马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群人在欢快地扭着秧歌,路边的行人也敲锣打鼓地庆祝着。他们高兴、自豪,心里充满着期盼――对新社会、新时代的期盼。他们的心和北京相连,他们知道,此时此刻北京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典礼。早在前几天,人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这一消息。 在扭秧歌的人群中,有一个21岁的女生(我们叫她“瑞雪”吧),在随人群舞动的同时,心绪飞扬,想象着北京开国大典的场景,充满着对新时代、新社会、新政府、新生活的期盼。“新”似乎意味着确定性,瑞雪确确实实被她所经历的旧时代的不确定性搞怕了,并对那种不确定性充满恐惧。 1928年出生的瑞雪,童年与青年时代的记忆主要和日本侵略者相关:关于家庭,就是父母如何把有限的粮食千方百计地藏起来,以防被日本兵抢走或被过路的匪军抢走;关于春节,就是家中要用极其稀缺的细面包饺子以及吃饺子,同时要有一人在门口站岗,防止有日本兵或其他人突然过来,防止细面或饺子被抢走。瑞雪童年时代和青年时代的恐惧,映射着人民在那个时代的恐惧,映射出人民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每一个人都想安定下来,都期盼一个安定的社会。而1949年10月1日北京的这场盛典,终结了战乱,开启了人民对确定性的期盼。确定性,似乎成了当时社会运行的逻辑起点。 当时瑞雪没有想到,也不可能想到,从1949年到2019年,这70年间竟然会发生如此巨变――一个如此翻天覆地的剧变。她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会离开岫岩来到沈阳,又离开沈阳来到甘肃,再离开甘肃来到广州。她没有想到,世界上居然有缝纫机那样的东西,居然能在退休的时候看上彩色电视,居然能在90岁高龄的时候用微信,和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家人与朋友联系。 瑞雪记得,小时候每逢过节,家中招待客人需要做一桌子菜。既然是宴客,通常要有鸡有鱼,否则会被视为对客人的不敬。所谓“无鸡不成宴,无鱼不成席”。其实,这讲究的都是好兆头谐音。鸡,大吉(鸡)大利;鱼,年年有余(鱼)。然而,瑞雪也记得,当时家中买不起鸡和鱼,只能将用木头雕刻的鸡和鱼放人盘中,摆在桌子最中间的位置。当时,似乎很多人家都是这样做的。客人自然知道那是木头鸡和木头鱼,也就看看而已。如果客人眼力不好,用筷子动了那木头鸡或木头鱼,主人就极其尴尬了。 鸡和鱼,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奢侈品。鸡虽然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禽之一,是人类肉食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它依然是餐桌上极其稀缺的奢侈品。 瑞雪不知道,就在她出生的那一年,美国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tt Clark Hoover)的竞选口号是“每个锅里都有鸡,每个车库都有车”(A chicken in every:pot and a car in every garage)。20世纪早期,尽管美国并没有“无鸡不成宴”之说,但一顿有鸡肉的家宴还是很特别的。大部分美国孩子热切期待圣诞节早晨的到来,怀着能在他们的袜子里发现橙子的期望。对当时的许多美国人来说,橙子是一种奢侈品。 1928年,已经38岁的哈兰?山德士没有想到,两年之后,他在开加油站时,竟然无心插柳般地发明了“肯德基炸鸡”,成为肯德基――世界上优选的炸鸡快餐连锁企业的创始人。而以其本人形象设计的肯德基标志,成为世界上最出色、最容易识别的品牌之一。肯德基连锁店的快速分布,也意味着鸡肉已经在美国脱下了奢侈品的外衣。 哈兰?山德士更不会想到,59年后的1987年11月12日,中国的第一家肯德基店在北京前门开业。一大群人在雪地里排队近1个小时,只为买一块2.5元的原味鸡。当时的2.5元,可是一个大数字,很多人的月工资也就几十元。那时肯德基炸鸡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奢侈品,吃肯德基成了特别有面子的事儿。前门肯德基店在当时竟然成为北京旅游的一个景点,成为消费者举办婚礼的餐厅。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