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肖鲁伟/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肖鲁伟/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 字数: 131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童培建
  • 出版日期: 2019-09-01
  • 商品条码: 97870306212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2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为学校各学院和附属医院浙江省省级名中医和全国名中医指导老师,以及学校老中医专家。三、统一编写内容与体例以名医成长、成才之路为主线,结合名医学术思想形成、学术经验体会等从不同视角进行撰写,尽量避免与已出版著作内容重复。每本字数要求在10-15万字。
目录
第一章 中医萌芽
第二章 名师指引
第三章 声名鹊起
第一节 断指再植,立足省中骨伤
第二节 精湛医术,融汇中西医学
第三节 医德高尚,救死扶伤
第四节 健康宣教,沟通医患
第四章 高超医术
第一节 “从肾论治”腰痛病
第二节 “肾髓同治”股骨头坏死
第三节 “补肾活血”治骨性关节炎
第四节 “疏肝健脾益肾”辨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第五节 “解表通痹”辨治颈椎病
第六节 病证结合、标本兼施治肩凝症
第五章 学术思想
第一节 构建“髓系骨病”理论体系
第二节 重视“整体辨证,审因论治”
第三节 关注病理,病证结合
第四节 药简效宏,擅用经方
第五节 崇尚经典,注重养生
第六章 桃李天下
第一节 润物无声,传承弟子
第二节 虚怀若谷,扶植后学
第三节 医教研协同创新
附录一 肖鲁伟发言稿精选内容
附录二 大事概览
附录三 学术传承脉络
摘要
    第一章 中医萌芽
     肖鲁伟,籍贯浙江慈溪,1948年9月份出生于山东省,因此名字当中有个“鲁”字。小时候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肖鲁伟始终在山东和浙江两地跑。肖鲁伟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一部分时间都是在浙江度过的。1969年,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肖鲁伟踏上了北上的火车,和同学一起插队落户到了黑龙江的合江地区依兰县,扎根在条件艰苦的平原公社。依兰县这个地方和浙江很有缘,北宋皇帝被捉后就关押在黑龙江省依兰县,而南宋建都在浙江,因此肖鲁伟回忆说:“浙江是我的家乡,山东是我的出生地,黑龙江是我插队的地方,我对这三个地方都有特殊的感情。”
     在下乡期间,肖鲁伟的身份发生了改变,去的时候是“黑九类”,期间由于父母亲成分错划被改正,肖鲁伟也从“黑九类”变成了革命干部子弟。但是,由于是知识青年,因此还要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因此,下乡三年多,肖鲁伟成为黑龙江中医学院第一批工农兵学员。1975年底从黑龙江中医学院毕业,在校时间三年八个月。毕业后,来到了佳木斯卫生学校,后来该校改名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分校,直接隶属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在大学期间,肖鲁伟非常珍惜学习机会,学习十分刻苦。因为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学生们对老师都非常尊重,老师也非常爱护学生。当时黑龙江中医学院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中医医院的医生必须都来自于中医学院。这样的规定就给中医学院的教学提出两个要求。比如手术,中医学院的课程安排里面手术是很少的,黑龙江中医学院就搞试点,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先学西医,西医课程全部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的老师来教,当时哈尔滨医科大学和黑龙江中医学院就隔了所黑龙江大学,乘公交车两站路。肖鲁伟分在了先学西医的这个班。因此,肖鲁伟打下了扎实的西医基础。另一个班是先学中医,把中医基础打扎实后再学西医。因此,肖鲁伟认为他的专业选择和当时的分班有很大关系,而且认为这种专业探索很有意义。
     肖鲁伟毕业以后有两个选择,一是回到依兰县中医院,一是到合江地区的佳木斯卫生学校。佳木斯卫生学校当时组建了一个中医教研组,有两三个老师。因为是第一批的毕业生,也可能是天生注定当教师的,肖鲁伟被分到了佳木斯卫生学校,组建中医教研组。
     在佳木斯卫生学校就职以后,肖鲁伟平时除了上课以外,还要到佳木斯中医院上班。当时佳木斯卫生学校的校长希望他搞外科,校长跟肖鲁伟说:“你到外科,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动手能力还是蛮强的。”但是由于下乡第一年,跟着医疗队下乡的时候,亲身经历了三个死亡病例,肖鲁伟觉得自己的外科学业还不够精深,加上当时佳木斯卫生学校的校长在合江地区是骨科临床一把手医生,因此,他决定跟着校长干骨伤科临床,从此他走上了中医骨伤的行医生涯,一直奋斗在医疗战线上。
     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