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跑步向太阳

跑步向太阳

  • 字数: 12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刘天瑞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306174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十八岁的你正在干什么?也许你正在题海战术中遨游,也许你正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也许你正在操场打球,挥洒汗水…… 有一个姑娘,十八岁的年纪,却已在写作这条“甜美苦涩”的路上走了十几年。在高三繁重的学习之余,还能静下心来写作;在学习之余还能有着对人生、对世界的诸多感悟。她爱自由,爱写作,爱摇滚,爱生活,更爱奔跑。她说,太阳奔跑是她心之所向,奔跑是她的方式。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跟随作者天马行空般的思想,一起来一场奔跑之旅。
内容简介
本书为小作者提笔写作以来的优秀作品集锦,包括三个部分:品百味书香(读书笔记)、寻先贤智慧(《论语》心得)、书素锦华年(生活随笔)。 作者涉猎广泛、眼光独到,由《巴黎墓地书》体悟生与死;读《蓝印花布》体悟传统文化……此外,作者特别善于总结生活,由茶悟人生、在秋雨中感悟成熟与智慧……。笔触中闪耀着小作者的智慧,尽显小作者鲜明的个性——冷静而不乏热情,感性、直观且不乏深度,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刘天瑞,女,2001年8月生,北京四中高三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思考,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春的断想》、北京西城报发表《与书为友》、在传播力研究杂志社发表《短视频软件海外受众心理的探究》;获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获“文心雕龙杯”全国校园文学艺术大赛三等奖;被评为北京四中校级优秀团员、校级五项标兵。爱文学 好读书,倾心写作;间或发表,偶获奖;成果选集如所见。 爱摇滚 平克·弗洛依德、皇后乐队、大卫·鲍伊、、披头士……乱花迷人眼,斯人若滚石。 爱思考 胡思乱想为人生一大趣味,宇宙为头一本大书。 爱哲学 爱智慧,寻找美感、追求真理、不懈创造,是为自由。
目录
品百味书香And you're looking into itIn memory of读《足球:文明人的战争》有感漫长的告别罗素逻辑思维与人文精神的绝妙结合读《在卢梭铜像面前的思索》有感读《发条橙》有感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有感关于《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一点感想讲“废话”的艺术《雷雨》人物分析——周繁漪善意读《三棵树》有感英雄之下寻先贤智慧读《论语?为政》有感读《论语?巴佾》有感读《论语?公冶长》有感读《论语?雍也》有感读《论语?述而》有感读《论语?泰伯》有感读《论语?子罕》有感读《论语?优选》有感读《论语?乡党》有感读《论语?阳货》有感感恩《论语》教学书素锦华年冰与火短视频软件海外受众心理的探究“咥笑”与“痛咥”艺术之意经典与流行那个下午,他看见世界之后与书为友写给我的2017无法预测的未来谈谈娱乐化瞬间春的断想支教总结茶写给我的2018涂鸦改革开放: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教育成就灵魂之美:知识,集体与道德早霞秋雨为什么喜欢吃辣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钱就像硬币,而它也可以是硬币与君绝,祝君好有所信仰的在冰水里安吉,安吉防火卷帘冷却喷淋水泵接合器日给北京大学
摘要
    And you're looking into it
     读《看灵魂》有感
     作者触景生情,看景的时候像戴了一副有色眼镜,从里面看出自己的倒影来:读者看书,看到那种自己体会到的微妙情感或事件,不免心头震颤――这也是从书里,从作者处看到了自己。于是读者的理解随着名人背景的不同而分化,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一千个人的自我与认知的投射。
     在一个好故事,一部好小说里,大多数人或事情都有着各自对应现实的投射,经过作者加工和叙述后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所以人们在读它们时往往感同身受,从各个角度都有理解和共鸣。这又是一种“哈姆雷特”。而如果你去挖一挖作者的经历和背景,你又会发现有趣的现象:作者们常常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观点、特点或偏好呈现在作品当中。
     作品是作者思想的产物,是作者们去过的地方,经历过的事情和他们自身观念所集合出的“虚无”。作品往往带有作者的个人色彩。作者写东西,一部分是因为创作的激情和欲望,而这是很私人化的东西。
     简?奥斯汀的爱情虽未能如愿,但这位才女经常创作美满的爱情故事。她在作品中实现了自己的愿景,由不完满到完满,人人都爱她写出来的故事。读者们与奥斯汀感同身受,在“虚无”中看见美好并间接地体验它。因此,在作者身上的投射往往也适用于读者。
     In memory of
     读《巴黎墓地书》有感
     在拉雪兹神父公墓,许多灵魂沉睡于此。王尔德墓上布满唇印,波德莱尔墓旁栽满鲜花,而杜拉斯的墓前是各位扫墓者留下的笔。人们大概是希望她在彼世也笔耕不辍。
     整个墓园熙熙攘攘,逝者的墓前往往有鲜花,以前墓碑上通常还会有涂鸦。生者和逝者通过这种纪念方式联系了起来,给人以人文关怀的温暖,就仿佛他们从未离开。生命一直不息地流动。
     放眼巴黎,乃至整个欧洲,坟墓往往建在住宅旁或城区中,并无什么不吉利的忌讳。而即使是普通人的墓,也往往精心修葺,旁边总有鲜花盛开,石碑和十字架光洁如新。在远处看来,一片墓地倒不像是会有孤魂野鬼出没的地方,更像是一片公园。亲切、平常而美丽。
     在那里,所有灵魂都有了合适的栖身之地;在那里,逝者不会感到恐惧;在那里,生活在尘世的生者依旧爱着长眠于此的人。
     墓是为了纪念死者而作的。虽然死者并不会知晓身后事,但爱着他的人依旧精心地料理后事,为他扫墓、修缮。墓寄托了死者的存在,生者心理上得到了慰藉:他就在那里,等着我们。
     可以说,墓是一个象征,连接了生与死,欧洲人们把墓地修建得精美而富有生活气息,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是对生与死这一客观事实的平静接纳。死亡或失去并不悲伤,我们都有以后的路要走。 读《足球:文明人的战争》有感
     在《化身博士》中有一句台词“In each of us,‘two natures are at war”,大意就是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两种本性在做着斗争。
     这句话还有另一个翻译版本:每个人都徘徊在善与恶之间。我觉得,这两面倒不如释义为“兽性与人性”来得贴切,即本能与后天形成的自我斗争。暴力与文明的斗争就像这样,在每个人的身上贯穿一生。
     放眼看,文明与暴力的斗争史不仅贯穿每个人的一生,而且贯穿整个人类历史。本文中提到的欲望出口――足球,在古罗马就变成角斗,万人盛事,对抗,冲撞。不过角斗比现代运动血腥残酷得多,所以随着社会发展它消失了。而现有的运动会在以后也会被视为“野蛮”吗?抑或“残酷”?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文明,大家学会在公共场合压抑自己的生理需要,不随地解手,不高声交谈,而在这看似越发规矩的社会之下,也有不安的因素,像烧开水前默默堆积着的气泡一般汩汩上翻,最终可能会在一个时机爆发。欲望和兽性的诉求只是被掩饰得越来越好,从来没有消失过。
     还记得《发条橙》里,主角是个暴力少年,他被捉去做“洗脑”的实验来消除他的暴力倾向。他被打不还手,对性避之不及。然而就像被压住的弹簧,在形变以后终究会弹回来。主角最后本性不改,继续胡作非为。结果当然是失败了。
     《发条橙》是本问世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书,然而它抛出的问题依旧悬而未决,“恶”或是暴力能否被消除?今天无论医学还是教育学都不能给我们一个答案。我相信暴力不能,也不可能被根除。它是兽性,也是人性。
     如今我们有了如此多的发泄“恶”的出口:竞技体育,漫画,电影,游戏,甚至某些公司里出现供人发泄的沙袋和用来摔的盘子。我们允许血腥猎奇的存在,理解运动比赛时大声的呐喊发泄。我们对于自我的认识更加深入,对自己也更加宽容。
     P3-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