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瓦檐下的旧器物
装帧: 线装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黄孝纪
出版日期: 2019-10-01
商品条码: 9787219108437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64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 【知名乡土散文作家】 作者黄孝纪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孙犁散文奖获得者,是从乡村走出的乡土作家,近年以其出生地八公分村为写作样本,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中国乡存丛书”“八公分记忆”系列散文集。 ● 【变迁中的乡土记忆】 知名乡村作家亲身经历,细数中国南方几代人的乡村日常旧器物,深情再现一个中国村庄几十年来的时代变迁,以及余味悠长的乡土记忆。 ● 【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愁】 以人文视角观照农村的变迁,关注并描摹旧器物中的故事、风物、人情,让人记住的乡愁,具有较大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 【精美而不媚俗的散文】 作者黄孝纪的文字如著名作家王跃文所言,深扎土壤,写尽童年的纯真、青年的多艰、中年的忧思,是对过度堆砌与矫饰的当代审美的去芜,也是对农耕社会精神原点的回归,在他笔下,一草一木一花一藤,都充满人世温情,散文的语言之美、思想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 【近百种乡村旧器物】 书中讲述近百种南方乡村器物,每一旧物都关系湘南乡人的生存、情感和生活,关联着家人、时间和记忆,每件旧器物都散发着那个年代乡村的独有味道。 ● 【国内很好设计师操刀】 本书邀请曾获得“中国好看的书”“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的资深设计师操刀,整体装帧设计紧密贴合乡村旧器物的主题,封面和版式均以乡村瓦房和器物为灵感,反复修改,精雕细琢,使书籍内容与版式完美结合。 ● 【数十幅精美艺术插图】 38幅手绘精美彩色插图,24幅器物剪影图插图由功底深厚的插画师手绘而成,历时半年,反复打磨。 ● 【精选高品质纸材】 封面250g俄罗斯牛卡,腰封125g俄罗斯牛卡,正文80g皇家精品牛仔纸,书脊原白天蚕丝,麻线装订。 ● 【限量手工毛边本】 毛边书对爱书人始终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诱惑,但碍于手工成本较高,我们只能做少量毛边本供爱书者收藏。 ● 【逻辑结构别出心裁】 本书按照空间顺序分为六辑,由近及远,同时这也是农人一天的劳作路线。每一辑中器物的先后顺序也做了精心设计,如第一辑按照村人一生中会用到的器物的大致顺序排列。 该书面世后,拟参评2019年“中国好看的书”评选,出版社与作者将进行为期半年的持续的线上、线下推广活动。
内容简介
本书是广西人民出版社重点打造的“中国乡存丛书”的开篇之作。书中,作者对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南方乡村的日常旧器物,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细腻而深情的描述,并配以具有艺术价值的彩色插图和极美的版式设计,立体化展示了几代人历经的南方农耕岁月,是一部别样的南方农村生活史、中国乡村文化传。不同于其他作家以“体验生活”的方式来写乡村,本书是作者写他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一方土地,文风质朴却于平淡间感人于无形。全书牛皮纸印刷,从封面到版式的设计都与文字内容紧密贴合、相辅相成。
作者简介
黄孝纪,1969年出生于湘南山区八公分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获孙犁散文奖等奖项。近年以出生地为样本书写中国南方乡村社会变迁,在全国各级期刊发表散文作品数十万字,著有“八公分记忆”系列散文集多部,已出版《老去的村庄》《八公分的时光》等。新作“中国乡存丛书”着眼乡村旧器物、食单、农事等,将由广西人民出版社陆续推出,旨在为一个时代保留一份乡土记忆,为中国南方乡村立传。
目录
第一辑 温暖的卧房 003 长 凳 支撑乡人的生与死 009 笼 罩 菜蔬衣物的烘晒器 015 书 柜 那个年代无书可装 021 板 箱 中学时代的好伙伴 029 脚 盆 洗涤劳累与辛酸 035 淤 桶 土地因之而肥沃 039 炭 箩 担回御寒的温暖 043 廒 稻谷满仓,心中不慌 049 米 筒 度量家人的一日三餐 057 米 筛 宛如青篾丝编织的铜锣 063 板子楼梯 犹闻上楼脚步声 第二辑 灶屋的烟火 073 宽板长凳 与正灶共守一生 077 灶 桌 乡人切菜的地方 083 竹 勺 舀一勺井水甘洌清凉 089 火 柴 点燃乡间的晨与昏 095 火 筒 吹起一灶烟火 099 木 甑 蒸出疏松好吃的甑蒸饭 107 筲 箕 饭粒盛在其中洁白如玉 111 碗 欃 红漆雕花的“百宝柜” 117 接手板 一种别样的饭桌 121 碗 盆 叮叮悦耳洗碗声 125 茶叶篓 淡淡茶香让人回味 129 圆 盘 承载儿时的欢乐 第三辑 厅屋的时光 139 木工箱 旧时木匠的百宝箱 143 八仙桌 一桌规矩,四方礼仪 147 果 盒 精致而庄重的礼器 153 抬 盒 体面又风光的排场 159 婴儿轿 属于婴儿的小小世界 165 砻 呈现金黄稻谷的内在美 171 罩 盆 酿出芳香醇厚的红薯酒 177 脸盆架 美好生活的启蒙 183 竹 篙 敲一串开心的日子 189 香 筒 插几缕袅袅的轻烟 193 相片框 留着遥远的青春模样 199 千年屋 较为栖居的住所 203 神 台 家族血脉的源流 第四辑 幽深的巷子 213 子楼梯 高处风光,别有境界 219 扁 担 挑起生活的责任 225 水 桶 新的一天从挑水开始 233 竹 笼 笼中鸡犬之声相闻 241 提 桶 婴儿成长的游泳池 247 洗衣杵 敲一片飞溅的水花 251 潲 桶 零存整取的银行 255 猪 盆 人用瓷碗猪用盆 259 弹 弓 敢与村庄万物为敌 265 火 桶 装一钵童年的温暖 271 课 桌 读书识字自兹而始 275 竹 椅 盛夏里的一席清凉 第五辑 金黄的禾场 283 仙人掌 打出平整的禾场 289 连 枷 挥动旋转的力量 293 谷 箩 挑一担丰收的喜悦 297 梳 板 梳出无数道金黄的线条 303 竹扫帚 扫一片洁净的天地 307 撮 筛 收拾稻谷的好帮手 313 风 车 禾场上的高头大马 319 簸 箕 别样的风车与禾场 323 杆 秤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329 算 盘 拨一片跳动的清响 333 瓦 桶 宣告一片瓦的诞生 341 陀 螺 飞速旋转的好玩物 第六辑 田野的剪影 349 犁 翻出乡村壮美的牛耕图 357 铺 磙 打碎一田草籽花 361 耙 梳理平整的田野 367 水 车 灌溉高处的梯田 371 渡 槽 将清流输给田野 377 打禾机 驱动烈日下的“双抢” 385 水轱辘 日夜转动不停的引擎 391 竹 篮 盛装农人的收获 397 筛 子 挑一担四季的农活 401 鱼 盆 买卖鱼苗的担子 405 鱼 篓 收获一篓美味 411 竹 筢 搂满一筐树叶 417 柴 枪 肩担责任与艰辛 421 油茶篓 背起记忆中的油茶林 427 木 桥 飞奔跑过的童年
摘要
长凳 支撑乡人的生与死
旧时的故乡,每个村人的诞生,都离不开瓦檐下那方逼仄的卧房,离不开一铺凳床,我也是如此。因此,当我回首来路,我愿意从那间光线幽暗的卧房开始,从那些支撑床板的粗糙长凳开始。
在我的故乡八公分村,木凳的形制大体有四:矮凳、独凳、宽板长凳、长凳。
这些木凳,材质以杉木为主,都是四条腿。区别在于面板的长短、宽窄与厚薄,以及腿脚的高矮粗细。最矮小的自然是矮凳,多给小孩子坐,成人长时间做一些离地面很近的活也坐矮凳,我父母每天剁猪草,就是坐矮凳。独凳,可看成是矮凳的升级版,比矮凳更高大,顾名思义,也是一人独坐,更适合于成人,小孩坐着往往腿不及地。最宽最长的,是宽板长凳,这是灶屋里的专门坐具,通常一户人家两条这样的凳子,呈曲尺状靠墙摆放,围着正灶,一日三餐都是坐在这里。长凳,则是宽板长凳的缩小版,面板更窄,也更短,通常情况下,能坐两个成人。
长凳是八仙桌的标配。一张八仙桌,四方各配一条大小接近一样的长凳。在往日,村人围着八仙桌吃饭喝酒,多是在红白喜事办宴席的场合。平素过小日子,很少有这么正规的。当然,也有房舍宽敞的人家,在厅屋里常年摆上八仙桌和长凳,作_日三餐之用。
八仙桌未必每家都有,但长凳却肯定无家不有。新的、半新的、旧的,端正的、瘸腿的,面板光滑的、粗糙开裂的,上了油漆的、没上油漆的,家家户户的长凳也各有不同。要不然,夏日里一条石板巷子常常摆了好几家歇凉的长凳,也不见谁搞混拿错了呢?
长凳多是在夏秋问用来闲坐的。严寒冬天,春寒料峭,我们家里来了客人,或有邻里来访,父母肯定是热情邀请来人到灶屋里的宽板长凳上坐,且还要客气地让出正对着灶门口的位置,以便客人烤火取暖。夏秋间则不同了,除了母亲在那里汗水涔涔烧火做饭做菜,谁也不愿坐灶屋里。我们通常在厅屋里,或檐门口,摆放几条长凳,随时坐歇。吃饭时端一个碗,或站或坐,尽量找一处凉爽通风的地方。
夏秋之夜,一天的酷热总算过去。青石板巷子里,也早已泼了水,消去余热。各家邻居的长凳矮凳,纷纷摆了出来,靠着一侧的屋墙。众人摇着蒲扇,坐凳上吃饭、闲聊,巷子里碗筷之声叮叮当当。这里也成了欢乐的夜场,孩子们奔跑,玩耍,仰看星子,缠着大人说古道今。主妇们则家长里短,嘁嘁喳喳,往往要等夜色已深,孩子们和男人上床酣睡了,她们才打着哈欠,收捡长凳矮凳进屋,各自关门上闩。
那时村人青砖黑瓦的卧房里,木板床多是用长凳铺搭。两条长凳,靠墙摆放,一端一条,搁上木板,铺上稻草和席子,就是床了。我童年时期,居住在一共有五户人家的大厅屋,我家只有两间窄小的房子,前间为灶屋,里间为卧房,由斜靠卧房一角的宽板楼梯上楼。我家的卧房里,就是这样的两张凳床,紧靠两面墙壁,呈曲尺状摆放,连在一起,一床是我和父母睡,另一床是我二姐、三姐睡,看起来简朴又寒碜。另在楼上也搭了一铺凳床,以便我已经出嫁的大姐带着外甥回来时睡。
长凳也是村人垫脚取物的用具。比如,要把大瓦罐搁到碗橇的顶板上,或者取物时,拿一条长凳,站上去,伸手就能够得着。
长凳又是大肥猪受死的刑具。每户人家杀家猪时,屠户都是先在猪栏门口的空地上摆上一张结实的长凳,面前是接血的碗盆和尖刀。猪被赶出来后,屠户和帮手有的捉猪耳朵,有的提猪尾巴,拼力将猪前身紧压在长凳上。猪号叫着,反抗着,但终归无济于事。
长凳还是习武之人的器械。那时村里有几个拳师,农闲收徒习武。每年春节期间,他们常在本村和附近的村庄耍狮子,表演各种拳术和器械套路。其中就有一项,不是刀枪棍棒之类,而是长凳,挥舞得凶狠有力,虎虎生风。
村庄里的长凳最为集中的场合,当属看露天电影和在宗祠里看戏的日子。放电影的来了,巨大的银幕挂在禾场旁边的屋墙上,时才黄昏,早有孩子少年肩扛长凳络绎而来,密密麻麻摆放,抢占好位置。看戏的时候也是如此,尚未开演,戏台前方的中厅,各种长短高矮新旧不一的长凳,已经摆得拥挤不堪,人声鼎沸。
乡人的一辈子,坐着长凳,躺着长凳,用着长凳。及至生命终止,盖棺定论,仍然离不开两条长凳。许多年后,父母的棺材先后搁置在厅屋中央的长凳上,亡亲平躺于里面,在我们家的厅屋里睡上最后的几个日夜。出殡的那一天,当棺材稳稳地被众人抬上了肩,长凳被推倒在地,父母从此永别了家,永别了村庄和人间。
P3-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