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约见资本人Ⅱ:从企业家精神到中国梦

约见资本人Ⅱ:从企业家精神到中国梦

  • 字数: 335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 作者: 深圳市全景网络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09-01
  • 商品条码: 97875507272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作为“全景网”分享知识 、服务资本市场的新尝试 ,两年前,《 约见资本人》系列图书第一辑出版后,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专门推荐了《约见资本人》。 近一年多来 ,全景网采访团队走遍大半个中国,采访了近百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得来数百万字的采访速记稿、逾千张原始图片,后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影像、公告、行业数据等资料,经过撰写、反复确认及审核,最终完成《约见资本人Ⅱ 从企业家精神到中国梦》。 本书以访谈、述说方式 ,反映了50位企业家拥抱资本市场的心路历程 ,涵盖诸多行业 ,是近年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缩影 ,以鲜活的视角重现了成功企业家的资本之路,对于后来的创业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不仅充满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更蕴含了勇于担责、百折不挠的中国当代企业家精神。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访谈、述说方式 ,反映了50位企业家拥抱资本市场的心路历程 ,涵盖诸多行业 ,是近年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缩影 ,以鲜活的视角重现了成功企业家的资本之路,对于后来的创业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不仅充满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更蕴含了勇于担责、百折不挠的中国当代企业家精神。
作者简介
深圳市全景网络有限公司(简称“全景网”)是全资本圈高端交流、分享平台,成立于1999年。公司创办的“全景网”是中国有名的财经网站,先后推出上市公司网上路演、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等中国证券市场创新服务模式 ,至今举办各类路演2万多场。
目录
前言——梦想的力量  /001 赞誉与评论  /005 第一章  追梦人 “人,就是要有梦想和追求。如果没有梦想,我可能只是一名手艺普通的木匠;如果没有追求,我可能就是一名默默授业的老师。当然,木匠可以服务乡邻,老师可以为学生解惑,但那都不是我追求的人生。” 从地质工人到珠宝大佬  /002 “勘测煤矿的时候,我们跋山涉水,钻过涵洞、爬过坑道,后来从事珠宝行业再累再辛苦都觉得没什么。” ——周大生董事长、总经理  周宗文 连续创业成功者的情怀和秘笈  /011 “每个人创业都有很多困难,看你怎么理解这个困难。如果把这个困难和坎迈过去,反而觉得自己很兴奋,而且很成功。” ——中环环保董事长、总经理  张伯中 一个想当医生的木匠  /018 “我反复问自己,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是小富即安,还是富而求进,再上台阶?” ——九典制药董事长  朱志宏 “成为跨着设计边缘行走的人。” ——风语筑董事长、总经理  李晖 西北贫困县民办教师的逆袭之路 /034 “我很清楚,如果没有自己的牧场,就不能控制奶源,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企业就无法活下去。” ——庄园牧场董事长  马红富 初中毕业的焊接工,要做自动秤领域的奔驰宝马  /042 “2004、2005年前期的研发、生产和推广投入很多,几乎花光了我们几个股东多年来打工攒下来的钱,但市场还没有打开,那是我们最艰难的时期。” ——海川智能董事长、总经理  郑锦康 和父亲赌气出走当搬运工,却踩准时代节拍  /049 “奥士康的英文缩写就叫ASK。作为民营企业家,我没读过大学,如果不学习,怎么能把一个PCB板大厂搞好?” ——奥士康董事长  程涌 电路板梦想家的“文攻武略”  /058 “我开个五十铃的货车,一边给人送货,一边要账。我扛着大箱子,爬好几层楼送货,跟‘老赖’斗智斗勇甚至斗狠,什么都得会,简直是‘全武行’。” ——明阳电路董事长  张佩珂 让医疗从医院走进千家万户  /067 “希望明德能够成为新型医疗方式的原动力,这是作为一个创业的医生,最希望能够实现的。” ——明德生物董事长、总经理  陈莉莉 第二章  创新!创新!还是创新! “我们的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我们所有的产品、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实实在在的创新,创新一定要和客户的需求结合起来。” 全球安防龙头的成长密码  /076 “市值增长不是我们关心的事情。我们关注的是产品能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技术能不能保持领先,方案有没有竞争力。” ——海康威视总经理  胡扬忠 永远不待在舒适区  /086 “希望通过云轨业务,再造一两个比亚迪。” ——比亚迪董秘  李黔 走到前面才能赚到前面  /093 “我几十年的创业经验,如果用一句话表达,就是走到前面才能赚到前面。” ——蓝盾股份董事长  柯宗庆 敢吃螃蟹,也敢“吃软饭”  /103 “我们的研究跟国外差不多同步。他是有这个实验室的产品、有概念,而我们最开始起步的时候是没有产品的。” ——岱勒新材董事长、总经理  段志明 第三章  要么转型,要么等死! “作为传统制造业,你必须转型升级,你不转型就没有出路,因为过去的模式没有未来。” 百年老字号脱胎换骨  /114 “云南白药需要涅槃新生。唯有变革,方能生存,而其中最为迫切的,就是从根本上扭转传统国企的陈旧管理和缺乏进取之心的现状。” ——云南白药总经理  尹品耀 “在那‘被遗忘的十年’,我们用8年时间妥善处置了历史遗留巨额债务,可以说非常艰难。但公司一旦具备回馈股东的能力,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执行。” ——西藏珠峰董事长  黄建荣 从新商业模式到新盈利模式裂变 /128 “零售是一个永远的朝阳行业。我们始终以零售为核心、以商品为核心,来寻找自己增长的空间。十年前的时候,我们说要做‘中国的沃尔玛’。今天的沃尔玛看到我们,说要做‘美国的苏宁’。” ——苏宁易购副董事长  孙为民 家电巨头的涅槃重生  /136 “当时(2012年)的美的像一辆汽车一样,跑在一条高速公路上,时速才八十码。何总交给我的时候说,你不仅要以八十码跑,还要跑到一百码。” ——美的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方洪波 “人是逼出来的,既然选择了创业,就要不断创新,不能满足于现状,也不能拘泥于某一个技术,或者说某一个小的行业。” ——岭南股份董事长  尹洪卫 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146 “我少年历经磨难,以前那么多经历,就有那么多办法。好像什么困难到我这儿,都能够迎刃而解。” ——盘龙药业董事长、总经理  谢晓林 有门槛,才有话语权  /153 “如果没有相当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特别是技术和营销人才,实际上是挺难生存的。在公司以后的发展中,我们更重视产业选择和人才培养了。” ——宏川智慧董事长、总经理  林海川 32年四次创业,每一次创业都是背水一战  /161 “我优选的优点就是做好决定后会把自己的后路断掉,这样才能很大程度上地用心去投入,才能熟透这个领域,然后才能抓住机会去成长、去超越。” ——顶固集创董事长、总经理  林新达 第四章  一切都是优选的安排 “当时很多朋友质疑,说2008年金融危机你创业,必败无疑。但我觉得危机危机,有‘危’就有‘机’。” “公司最困难的时候缺钱到什么地步?几乎发不出工资了!我带头,员工自愿掏腰包集资了300多万元才渡过难关。那一阵,我们真的是一天天熬过来、扛过来的。” ——德生科技董事长、总经理  虢晓彬 “危机危机,有‘危’就有‘机’,我看准了客户对进口替代降成本及柔性交付的迫切需求。” ——科创新源董事长、总经理  周东 40岁被外企裁员,60岁敲响上市钟  /185 “这个真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其实我们进入资本市场,并不是说有深谋远虑。我们每年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把我们的客户服务好,把公司规模做大,这个是我们每年在追求的东西。” ——光弘科技董事长、总经理  唐建兴 重资产砸出“机房”快车道  /194 “没有什么犹豫,年轻人的想法比较简单,想做一件事情就去做一件事情,因为没有经历过,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也就没有太多的犹豫。” ——奥飞数据董事长  冯康 “如果把整个光伏行业看成一个企业的话,它巨大的压力就是现金流,因为产品最终是靠发电、收电费来兑现收益,但收费周期有几年的过程,初期都是投入,熬过了五至七年的一个完整周期,才有可能形成循环并生存下来。” ——捷佳伟创总经理  李时俊 第五章  守住风口 发现风口,需要眼光;守住风口,更需要勇气与耐力。 “让公众少跑一趟路、少踏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让市民和企业充分享受到‘轻轻松松上网,方方便便办事,用鼠标去工作,让数据去奔波’的便捷和乐趣,将是万达信息矢志不移的目标,也是万达信息智慧城市战略的成功实践。” ——万达信息董事长、总经理  史一兵 不怕被模仿,优选的竞争对手是自己  /221 “很多人认为我们是个硬件公司,但实际上我们多数研发人员是软件人员。 进入每一个行业,我们的目标就肯定是做这个市场的第一。” ——视源股份董事  黄正聪 深耕20年,终于搭上智慧城市发展快车  /226 “企业要发展,要聘请高手过来一起合作,首先要让员工过得比较好。当时我们的员工大概月薪1500元,我们几个老总的工资只有600元。” ——科创信息董事长  费耀平 “我优选兴的就是我们帮客户解决了问题,客户认可我们,一个又一个国际知名的大客户选择我们做供应商。接到客户给我们颁的奖,比如很好质量奖、信用5A级供应商、技术创新奖、优秀供应商奖,那一刻真的非常高兴。” ——金力永磁董事长、总经理  蔡报贵 第六章  打造民族品牌 “我们公司要成为一家国际知名的公司,同时我们也要让全世界认为这是一个受人尊重的中国企业,因为你在技术上能领先,你的产品质量比人家好,你就能受到尊重。” “宝武重组实际上有三层意义:第一是积极推进国内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是将国企、央企做强做大;第三是打造一批上级公司,要成为世界范围内占有重要行业地位的企业。” ——宝钢股份原董事长  戴志浩 “未来我们要把地级市和县级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起来,希望2020年左右在国内达到1000家左右眼科医院。让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 ——爱尔眼科董事长  陈邦 用大数据打造无贼天下  /253 “希望基于公司已经搭建的大数据平台的能力、存证能力、计算能力以及人工智能的能力,搭建一个‘美亚大脑’平台,将业务延伸至电子合同存证、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实现‘用大数据打造无贼天下’的愿景。” ——美亚柏科董事长  滕达 “国际大公司不去的地方,我们会派专车送过去”  /260 “我们潮汕老板做事都比较踏实、专注、能吃苦,优选特点就是敢拼。” ——名臣健康董事长、总经理  陈勤发 质量比人家好,你就能受到尊重  /267 “你在技术上能领先,你的产品质量比人家好,你就能受到尊重。” ——锐科激光董事长  伍晓峰 第七章  工匠精神 “能做事和能把事情做好接近是两码事。” 药品关系到千万条人命  /276 “医生可能只管一条人命,但药品却关系到千万条人命。” ——赛隆药业董事长  蔡南桂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285 “能做事和能把事情做好接近是两码事。” ——安达维尔董事长、总经理  赵子安 永不过时的小窑、慢烧    /290 “到西樵山上去喝茶只是一种生活的理想和追求罢了,现实中不可能放下公司的事天天去喝茶。” ——蒙娜丽莎董事长  萧华 只选择世界一流的客户  /298 “想做世界第一就要选择一流的客户。唯有一流的客户,你才能够接受很多的挑战,尤其在技术上的挑战。” ——鹏鼎控股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沈庆芳 第八章  企业家责任 “我们从来不敢把企业的财富视为己有,我们小心翼翼地掌管好,然后让它回到它应该去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的扶贫,就是它应该去的地方。” 让企业创造的财富回归本源  /308 “一个企业的价值就是创造财富,服务社会,然后推进社会进步,我觉得这是我们扶贫深层次的动力。” ——牧原股份董事长、总经理  秦英林 公益与利润的平衡之道  /314 “未来华大要把握住技术的门槛,又要让老百姓都做得起基因检测,华大追求‘相对合理利润,使社会价值优选化’。” ——华大基因CEO  尹烨 小城市的飞行大生意  /321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现在叫做‘三网通’,即打通通用航线和支线、干线之间的网络,将为我们打造旅游、冷链、物流供应等一系列服务的核心能力。” ——华夏航空董事长  胡晓军 第九章  铁打的营盘铁打的兵 “像很多外派的管理者,来了两三年,匆匆忙忙,没有留下什么东西。但是我既然来到了这个地方,那就好好把这个公司给发展起来。” 军民融合先驱者半个世纪的坚守  /330 “360行里面,我们算是危险性比较高的一行,但是我们能管好。” ——新余国科董事长  金卫平 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336 “不管你是在公司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内对外一定要遵守规则,遵守团队协作以及有坚毅的精神去克服各种困难,勇往直前。这是我们的要求,也是正在努力塑造的中新赛克的企业特质。” ——中新赛克总经理  凌东胜 一位国企外籍董事长的中国梦  /344 “我自己见证了中国高速发展的情况,也见证了中国在不断进步,不断提升,我应该会将这份工作做到退休,我将完成我的历史使命。” ——德赛西威董事长  陈春霖 第十章  美丽中国的愿景 “科技让自然和人达到和谐的统一,既保证现代的生活节奏,又有青山绿水,这就是我心中的美丽中国。” 将金色阳光化作无穷的事业  /352 “引领中国光伏企业走出去或许只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因为对于致力‘将金色的阳光化作无穷的事业’的太阳能人来说,这个探索没有终点。” ——太阳能董事长  曹华斌 从膜法治水到综合性环保供应商  /358 “如果说你有灵魂,你就有创新的思想,没有灵魂的人是很难有创新的,这就是对于有灵魂的我们的一个理解。碧水源是为创新而活着的一家企业,我们一切都是为了创新。” ——碧水源原常务副总裁、CFO、董秘  何愿平 秸秆的华丽变身  /364 “三聚环保立志成为世界上领先的绿色能源化学品公司,现在在这个行业里,世界上还没有巨头!” ——三聚环保总裁  林科 做中国的“牧羊人”  /368 “生态无国界。美丽中国还远远不够,还要有美丽全球,让美丽中国引领全球的美丽。” ——铁汉生态副总裁、首席生态专家  刘德荣 用“高科技+苦脏累”换绿水青山  /376 “想回到过去那种原生态的环境难免过于理想化。但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把它扩展到原来的10倍、20倍,甚至上百倍。” ——高能环境副董事长  刘泽军
摘要
    …… 创业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有的是想施展自己的专业才能,有的是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是在老工厂危难时力挽狂澜,还有的一开始就有一个上市的大目标。然而,赛隆药业董事长蔡南桂创业的原因却很简单、朴素:只想多赚点钱送孩子去国外留学。 “当时想着赚够200万就好,够送孩子留学,还能剩下一点钱养老。”如今,蔡南桂的小梦想实现了:2017年,女儿在美国拿到法学博士学位,儿子也去了美国读大学。 2017年9月,他一手创办的赛隆药业成功上市,上市首日蔡南桂直接持股市值接近10亿元,远超当初设定的200万的“小目标”。 “丽珠是我的母校” 蔡南桂出生于湖南一个农民家庭,曾祖父是私塾先生。或许是受曾祖父的影响,蔡南桂特别热爱学习。十几岁时,他就考上了湖南中医学院(即现在的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系。上大学的第一天,他就特别想考研究生、读博士,但他也很清楚,作为农民的儿子,自己没有条件继续深造。不到20岁的他一毕业便很懂事地参加了工作,赚钱养家。 蔡南桂毕业后被分配到岳阳制药二厂。上个世纪80年代初,大学生不多,很受工厂器重,蔡南桂刚进厂就做上了车间主任。在这里,他将学校里的理论知识和制药实践结合起来,慢慢深入制药领域。 90年代初,南下风潮正热。岳阳制药二厂要调配一部分人才到珠海支援丽珠医药,蔡南桂是其中一员。 “去珠海之前我曾经跟着销售到广州做一些市场推广的工作,发现广州人每天都可以吃虾,早茶非常好吃,我就很喜欢南方。此外,丽珠当时已经是一个很有名的大国企,是中国医药行业的骄傲,我非常向往。”蔡南桂说,“所以,我就很开心地来到了珠海,加入了丽珠集团。” 1992年,蔡南桂作为高级人才被引进珠海,拿到中级职称,29岁便被评为副教授级别的高级工程师。 “那时一般人到珠海需要有边防证,但我当时就有户口本了。记得有一年春节回来,在火车上要查边防证,我就亮出了我的户口本。结果边检人员问,这些都是你的家人吗?我就说,是啊是啊,我身边四五个人都跟着一起过了。我是特别自豪的!” “90年代初,丽珠就有一个多亿的利润,A股、B股同时上市,走到马路上,只要说是丽珠人,大家都会很羡慕,作为丽珠员工我很自豪!” 蔡南桂最初到丽珠做的是车间主任,分管生产相关事务。“每年年底的时候,我一定要亲自贴完封条我才放心下班,上班的时候我一定要检查一遍,没有问题,打开封条我才放心。而且我那时还说了一句话,‘我提上这个岗位三年没有质量问题,才算是达到我的目标。’后来也确实实现了。”蔡南桂说,“为了搞好工作,我四年没有回家过春节。”富有进取心的他也一路升职加薪:从部门领导提拔到子公司的副厂长,又从副厂长做到集团质量部长,分管30多家分子公司的产品质量,直接向总裁汇报。 “我抓产品质量非常严格,不能容忍出现一点问题。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说过一句话‘医生可能只管一条人命,但药品却关系到千万条人命。’一旦一批药品出问题,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在丽珠的10年,蔡南桂学到了大医药企业的管理理念、模式和架构,对他影响很大。“丽珠是我的‘母校’,特别是丽珠第一任董事长徐孝先先生,他的远见卓识和人格魅力十分让我钦佩,我一直把他作为自己的榜样。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丽珠,不会有今天的赛隆,也不会有我的今天。” 说起蔡南桂下海创业的理由,竟是如此简单朴素:想赚点钱送孩子留学。 蔡南桂从小热爱学习,特别羡慕那些上清华、北大,或者读博士、留学的。“高中同学就有留德博士,我非常非常羡慕他。但我也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农民的孩子,没办法。所以我就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能把孩子培养成博士,送到国外留学。” 虽然已经当上丽珠集团的质量部长,但他的工资只有3600元左右,要想送儿女读博、出国,还是非常困难。蔡南桂就跟老婆商量辞职创业,“如果我们能挣够200万就好了,一个孩子60万左右去国外读书,我们还能剩下几十万养老。” 他的想法得到了太太的支持,于是,2002年珠海赛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原来在丽珠的同事蔡赤农(现赛隆药业副董事长、总经理)也加入赛隆,分管销售工作。但公司成立起来了,具体做什么项目却不知道。 “我们没有资金,规模上比不上别人;我们也没有在市场上打拼过,所以也不能从销售干起。制药企业能不能长足发展,还要看核心科技,所以,经过讨论,我们决心从实验室做起,然后又确定了药品的研发方向。”蔡南桂说,“我们几个人就坐在一起喝茶,边喝边聊,慢慢方向就清晰了,就是这杯茶开启了赛隆的征程。” 当时中国药品行业非常特殊,要有GMP证书和生产线:首先要有药厂,建设一个药厂再快也要两三年,一条生产线就要千万资金;药厂建成后要通过审批拿到许可证,这个时候才是正式的药厂了;每一款药品都要到国家药监总局注册报备产品;研发的常规周期要3年左右,如果是国外没有的新药最起码要5到7年。这意味着从开始到最终投入市场,最起码要10年时间。 但蔡南桂没有选择这种传统模式,而是走国外比较优选的路子:研发药品,持有药品技术,然后找药品生产企业加工生产,这样就不需要建厂了,可以省下一大笔资金,节约时间。 “研发药品必须要有生产线其实是不科学的,建厂过多会导致产能过剩,而且不利于药品研发创新。”蔡南桂说,“虽然那时政策没有明朗,但我觉得这是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所以我就做了。” 和蔡南桂有共识的还有赛隆药业的合作伙伴,原山西普德药业的董事长胡成伟先生。“他说,我就主要干一件事,就做很大的药厂,做全国优选的生产基地,你们所有的药品品种全都放到我这来生产。”蔡南桂说,“我们一拍即合,就开始做了,这也算是一种缘分吧。虽然当时政策还没有那么明朗,但我们认为这是对的,我们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然后合作。这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