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花道的艺术:日式花道完全指南

花道的艺术:日式花道完全指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日]佐藤昌三
  • 出版日期: 2018-02-01
  • 商品条码: 978757140430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5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畅销欧美50多年的经典日式花道全书,全新升级彩印版 ※系统介绍日式花道的历史源流、风格流派、造型特点、制作技法及鉴赏要点,一本书掌握日式花道的方方面面 ※内含500张彩图,100件原创花道作品,50多幅造型结构示意图 ※附录100多种植物花语解析及搭配技巧,在一花一木之中,感受日式花道之美
内容简介
《花道的艺术:日式花道接近指南》是一部全面介绍日本花道艺术的作品,首次出版于1966年,在欧美畅销数十年。本书为全新增订的彩色图文版,由日本龙生派花道第三代家元(舵主)吉村华泉亲笔作序推荐,是广大花艺爱好者了解和学习日式花道的不二之选。主要内容特色如下: ◎细致梳理日式花道的历史源流与文化内涵演变 ◎图文赏析各种日式花道风格(立花、生花、盛花、自由花、 投入花)的特色及造型技巧 ◎悉心传授各类花道工具的使用方法及花道作品制作技法 ◎内含500多张彩图和170多件日式花道原创作品 ◎附录100多种日式花道常用花材的特点及花语
作者简介
[日]佐藤昌三(Shozo Sato),日本传统文化艺术研究家,擅长的领域包括花道、茶道、日本戏剧以及水墨画。因在传授日本传统文化与艺术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日本天皇授予瑞宝章(Order of the Sacred Treasure)的殊荣。其著作包括《茶道》《花道》和《水墨画的艺术》等。他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日本之家的创始人以及名誉教授,长期从事日本文化与艺术的教学和推广工作。 译者:曲文静。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毕业。对花艺以及文学有浓厚兴趣,曾从事英语教育、文案策划、花艺研究等工作。
目录
日本人与自然 第一章  日式花道的历史   壁龛   立花——最早的花道风格   砂之物立花   非正式——禅宗与茶道   投入花   生花——简洁与形式的统一   盛花——全面的自由时代 第二章  日式花道的风格 立花   立花的九大役枝   立花的变体   左手式和右手式   古典立花 生花   水际:依水而生   燕子花和花菖蒲的叶片组合方式   单元划分:Kabu Wake和 Tobi Nejime风格 从盛花到自由花 当代花道   雕塑作品 第三章  基本工具和技法 插花工具   插花的基本工具 基本的花道技法   处理枝材的方法   高温处理   制造较大的弯曲度   如何给叶片和茎塑形   如何用铁丝支撑花材   如何给花瓣塑形   如何给大的叶片塑形   如何使用剑山固定植物   如何固定易开裂的茎   如何固定空心茎   如何使花材保持平衡   如何利用细铁丝绑缚支撑物   花材保鲜的方法   传统的平衡花材的方法   投入花制作技巧   当代立花制作技巧   大中型当代花道作品制作技巧 第四章  日式花道实践课 生花实践课   真的弯曲度对作品的影响   一叶兰叶片练习 盛花实践课   确定花材的长度   正式型、半正式型和非正式型   正式型:基本型及其变体   半正式型:基本型及其变体   非正式型:基本型及其变体 投入花实践课   正式型   半正式型   非正式型 植物的寓意 致谢 资源指南
摘要
    早在6世纪,佛教刚从中国和朝鲜传入日本时,就有了简单的插花。在佛像前摆放鲜花是寺庙僧院的传统,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作为祭品的花束逐渐形成了一种十分精致的样式。公元752年,东大寺入驻了一尊高达53尺1的佛像,据说佛像前的祭祀用花尺寸大得惊人,17世纪寺庙重修时,据真实资料记载,佛前供花足足有40尺高。 虽然我们已无从得知早期的佛前供花是如何布置的,但从后期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典型的插花一般由几个花朵或是枝条组成,它们被随意放置于高的细颈花瓶中,或是几朵无梗的鲜花飘浮在浅盘中。早期的佛像和织锦显示佛教的神明手持的花瓶都比较相似,里面都包含莲花和莲叶。莲花在佛教中象征宇宙,所以它的意象在早期佛教中频繁出现。 至于插花究竟是从何时开始被用于非宗教目的的,我们已无从得知。不过在平安时代(8~12世纪),在诗上附上一枝花以表达情意已是一种很普遍的习俗。这枝花之后会被放在盛水的碗中或是房间里某个特定的角落。最早的世俗插花很可能就来自于这些寄托情愫的小花枝。 从平安时代结束到镰仓时代的13世纪,一种依墙平放的长板开始出现,并被用来装饰宫廷贵族和高级武士的住所。一般这种平板上会放置3~5个矮桌,中间的桌子上放烛台、香、香座和花瓶,两边的桌子则放上插花。花的高度是花瓶的1.5倍,与如今的插花相比要短一些,桌子上方的墙上则会挂上3或5幅卷轴画。这些正式而庄重的插花形式构成了后世的壁龛的雏形。 壁龛 在14~15世纪,作为宫廷守卫的日本武士逐渐崛起,最终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花道、茶道、书法、诗歌等,是武士阶层学习 “文武合一”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中,花道在学习自然规律、美学与生命价值的内容中占据重要地位。之后,将军建立了幕府,成为武士阶层的中流砥柱。获得名望与霸权的封建统治者急欲展示自身的财富和权力,建筑形式也随之受到影响。 毫无疑问,第一个壁龛是为了展示盔甲而建造的,可一旦国家统一之后,壁龛中所展示的盔甲就被艺术品所替代了。壁龛一般会建在主室的一整侧,作为中央焦点的“相框”,用来展示和欣赏艺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