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飞向太空港(励志版)

飞向太空港(励志版)

  • 字数: 21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
  • 作者: 李鸣生
  • 出版日期: 2016-12-01
  • 商品条码: 978755014363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11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飞向太空港》是李鸣生创作的一部航天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飞向太空港》是中国航天历史的一段珍贵回忆,作者李鸣生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以客观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叙述了卫星发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目录
序章 本文参考消息 ................................................................... 1第一章 通向宇宙的门前 ........................................................... 5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 ....................................................... 5二、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 ..................................... 14三、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 ......................... 21第二章 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 ......................................... 28四、20 世纪的中国与美国 ........................................................ 28五、举起火箭的大旗 ................................................................. 33六、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 ..................................................... 42七、天时·地利·人和 ............................................................. 48八、周游列国的中国专家们 ..................................................... 52九、轨道大转移 ......................................................................... 60十、面对世界的挑战 ................................................................. 63十一、外交场上的风云 ............................................................. 74十二、布什: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 ......................................... 82第三章 卫星,一次总统待遇的远行....................................... 89十三、起飞,波音747 .............................................................. 89十四、护送升降平台 ................................................................. 95十五、健力宝与《上甘岭》 ..................................................... 102十六、美国“新娘”,入了中国“洞房” .............................. 107第四章 火箭,另一个伟大的文明 ........................................ 111十七、欧亚大陆怪圈 ............................................................... 113十八、起飞,在新的地平线上 ............................................... 118十九、“长征三号”和它的伙伴 ............................................. 126二十、苦恋:中国箭与美国星 ............................................... 148第五章 我们都是地球人 ........................................................ 158二十一、同一世界,两种活法 ............................................... 159二十二、伦巴、探戈与辣椒、蒜苗 ....................................... 168二十三、有车不坐要骑车 ....................................................... 176二十四、回归自然 ................................................................... 181二十五、既是朋友,又是对手 ............................................... 189二十六、“国际标准”与“家传秘方” ................................... 194二十七、英语:沟通世界的桥梁 ........................................... 198二十八、从要走,到再来 ....................................................... 205二十九、西装·领带·先生和小姐 ....................................... 212三十、打赌:一只烤鸭 ........................................................... 217三十一、“老外”采访备忘录 ................................................. 224第六章 跨越国界的飞行 ....................................................... 233三十二、人与上帝的较量 ........................................................233三十三、发射日,一个留给明天的问号 ...............................240三十四、紧急气象会 ................................................................244三十五、加注!加注! ............................................................249三十六、中国,敞开了汉唐的胸怀 ........................................254三十七、推迟打开发射窗 ........................................................265三十八、壮怀激烈 ....................................................................270三十九、升起了,25 亿人的卫星 ...........................................278四十、月光下的宴会 ................................................................291尾声 走向新大陆 ................................................................... 297延伸阅读 .................................................................................... 303  ★本书名言记忆 ........................................................................... 303作者名片 ................................................................................. 304人物名片 ................................................................................. 304读后感例文 .............................................................................. 305知识考点 .................................................................................... 308参考答案 ................................................................................. 310
摘要
    西昌是全国优选的彝族聚居区。除汉族外,这儿还有藏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壮族、傣族、傈僳族(li su zu我国一个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和四川省的少数民族)、布依族、纳西族等十余个民族。彝族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待人热忱,十分好客。假如你有机会走进彝家山寨,主人定会十分高兴地留你做客,并为你奉上颇具彝家风味的“坛坛酒”和“坨坨肉”。
     “坛坛酒”是用玉米、高粱和荞麦等杂粮为原料,再配以十余种草药装进瓦罐里酿制而成。这种酒喝起来香甜爽口,却并不醉人。“坨坨肉”一般是用一种叫“仔猪”的肉烹制而成。由于这种猪长年敞放于山坡野林之中,活动自由,觅食丰富,能长就一身紧肉,故吃起来细嫩糯软,香而不腻。待你吃饱道别时,主人还会将一条猪腿或半个猪脸送你带走,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两年前,我曾陪同北京一位老作家钻进深山老林,在一个彝家山寨的草地上美美地吃了一顿“坨坨肉”,喝了一罐“坛坛酒”。尽管“坨坨肉”和“坛坛酒”把我的肚子早已撑了个饱,离去时我却依然恋恋不舍。我听说,这次有几位参加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美国人刚到不几天,就吵嚷着要去彝家吃“坨坨肉”,喝“坛坛酒”。
     彝族的重大节日是火把节。西昌的彝族火把节被称为“彝乡眼睛的节日”,远在汉、唐时代便有文献记载。火把节除了在白天举行斗牛、斗羊、斗鸡、赛马和姑娘舞蹈、小伙摔跤等活动外,晚上村民们还要成群结队,手持火把,遍游于山冈丛林之间。点点灯火,闪烁四野,如天女散花,似繁星落地,其景象奇特而又壮观。更有意思的是,节El期间还要举行传统的姑娘选美活动。男女双双,可以随便谈情说爱。倘若你是一位未婚而又有艳福的男子,躲在伞下的彝家姑娘,也许还会为你张开爱的风帆。
     西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便开始了人类的繁衍生息。据载,中国历史上许多有名的人物都曾涉足此地,譬如:司马迁“西征巴蜀”,诸葛亮‘‘五月渡泸”,忽必烈南征会理,杨升庵“夜宿泸山”,石达开兵败大渡河,蒋介石坐镇“西康”,等等。
     西昌是西方学者和旅行家探险的乐园。1275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来到西昌,成为到西昌的第一个外国人。此后,从1868年至1909年41年间,法国旅行家安邺(ye)、英国旅行家巴伯、法国亲王奥尔良、法国人凡尔赛、法国殖民军一等军医吕真、英国人布洛克,以及法国人多龙率领的考察团,也都先后来过西昌。
     西昌是55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途经之地。脍炙人口的刘伯承将军和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在长征经过彝区时,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等主张,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的故事,便发生于此。
     当然,让西昌一举成名的,还是1984年4月8日那个辉煌的夜晚。这个夜晚,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于是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有个西昌,西昌有个卫星发射场。
     西昌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以北约60公里处的一条大山沟里。美国人把这条山沟称为“神秘的峡谷”,而当地彝族老人则说:“什么神秘不神秘,这山沟就是我们过去放羊的地方!”故此,当地人称“赶羊沟”。
     这是一条无知的大山沟。宽二三公里,长约10公里。或许是在亿万年前的某一时刻,当两个漂移的大陆板块在这里猛然相撞时,海底就裂开了一道缝;等洪水消失、泥块长大后,便留下了这么一个大山沟。
     这是一片蛮荒的土地。荒凉的大山,空寂的野林,潮湿的云雾,发霉的礓(liang)土,历史在这里留下的是一片空白。千百年来,它如同一个昏昏沉睡的梦,连上帝似乎也忘了将它唤醒。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一支身穿绿色军装的神秘队伍,才从茫茫大戈壁浩浩荡荡而又小心翼翼地来到了这里。他们头顶云天,脚踏青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这默默无声的大山沟里,用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支起了第一顶绿色的帐篷,点燃了第一团现代科技文明的圣火!于是,古老蛮荒的山谷震颤了,野草丛中的小生物惊呆了,原本无欲无望、平平静静的山民们的日子也开始发生了莫名其妙的变化,渐渐有了生气与活力、企盼与梦想,同时也有了哭泣与悲伤、惊恐与焦虑。
     发射场定点于20世纪60年代末,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年,为了选定一个理想中的发射场,国防科委组织了数十名专家,对4个省的31个县进行了空中和地面的立体勘测。最后经过分析、比较、论证,认为这儿地处横断山脉南段的西缘,纬度较低,离赤道较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发射卫星时,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36000公里高的赤道上空。此外,火箭从这儿发射起飞后,按设计的航向飞行,整个航程可以避开大中城市,不会危及沿途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加上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洁净,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所以是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好地方。
     当然了,专家们当年在论证、选定这个靶(ba)场时,怎么也不会想到20年后这个原始的大山沟居然会发射美国的卫星。倘若当初想到了的话,或许这个发射场今天就不在西昌,而在“南昌”或者别的什么“昌”了。
     20年来,这支队伍在这荒山沟里默默地生活着,默默地创造着,也默默地期待着。他们用青春和爱情、热血与生命,铸起了一座举世瞩目的航天港,同时也经历了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历程。
     一切都是在无声中存在,一切都是在秘密中进行。这支队伍开创着人类最神圣也是最艰难的事业――空间文明,却被置身于一个近似原始的生存环境之中,甚至他们所从事的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也只用了一个简单得再简单不过的代号:“331工程”。
     然而,自1984年1月29日第一颗卫星从这里升起,到1990年3月,已经有6颗卫星从这里飞向太空,其中有5颗都是同步通信卫星,而且发射成功率高达100%。这在世界航天发射目前,也是不多见的。
     ……
     P8-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