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分离与协作研究

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分离与协作研究

  • 字数: 242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黄忠顺
  • 出版日期: 2019-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4740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29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关系包括分离与协作两方面内容。“审执分离”主要解决的是审判权与执行权各自作用范围及其协作问题,本书重点研究民事执行机构设置以及拍卖决定权与拍卖实施权分离。“审执协作”主要解决的是审判权与执行权、判断性执行权能与实施性执行权能之间的协作两方面问题,本书重点研究执行力正当性基础以及不具有既判力的生效法律文书所承载的执行力对诉的利益的阻却问题。
作者简介
黄忠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纠纷解决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CSSCI来源集刊《人大法律评论》主编、Renmin University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创刊主编、《民事程序法研究》执行主编。在《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六十篇,独立或合作出版著作及教材十余部,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六项。科研成果获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2015年)等多项奖励。
目录
导论
一 “审执关系”的多重解读
二 “审执分离”的基本展开
三 “审执协作”的基本展开
第一章 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基本关系
第一节 执行权的本质属性应为司法权
一 执行权性质之争的方法论反思
二 司法权包括但不限于审判权
三 执行权的法律性质之争
第二节 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基本关系
一 从权利确认到权利实现的审执关系
二 从权利实现到争议解决的审执关系
三 审判权与执行权共通原理
四 审判权与执行权互异原理
第三节 审判权与执行权相分离的层次
一 执行人员与审判人员分离
二 执行机构与审判机构分离
三 执行程序与审判程序分离
四 执行裁决与执行实施分离
第四节 审执协作原则及其实践尝试
一 从“审执合一”到“审执分立
二 从“审执分立”到“审执协作
三 贯彻审执协作原则的具体机制
第二章 审执分离Ⅰ:以执行机构改革为中心
第一节 他山之石:执行机构设置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 法院内部集中模式
二 法院内部分离模式
三 法院外部集中模式
四 法院外部分离模式
五 小结
第二节 理论争鸣:我国执行机构改革的各方观点
一 法院内部集中论
二 法院内部分离论
三 法院外部集中论
四 法院外部分离论
五 小结
第三节 实践归纳:我国执行机构改革的主要模式
一 横向静态分权改革模式
二 横向动态分权模式
三 集中裁决型纵向分权模式
四 集中实施型纵向分权模式
五 双重集中型纵向分权模式
第四节 理性反思:我国执行机构改革实践之反思
一 民事执行机构改革的应然目标与实际功能相悖
二 民事执行机构改革目标之嬗变及其原因
三 小结
第五节 展望未来:我国执行机构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 刑事执行体制的模式抉择
二 行政执行体制的模式抉择
三 民事执行体制的模式抉择
四 民事执行机构改革面临的法律困境及其破解
五 狭义审执关系视野下的民事执行机构设置
第三章 审执分离Ⅱ:以网络司法拍卖为中心
第一节 司法拍卖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 与现场拍卖相结合的委托拍卖原则的确立
二 与网络拍卖相结合的自主拍卖原则的确立
三 委托拍卖原则假借司法网络拍卖卷土重来
四 自主型网络拍卖原则的回归及其规则构建
第二节 网络司法拍卖的形成:从局域网到互联网的跨越
一 重庆模式:传统现场拍卖向纯粹网络拍卖的发展
二 上海模式:现场与网络相结合拍卖模式的形成
第三节 网络司法拍卖的发展:自主型网络司法拍卖的确立
一 试水阶段
二 确立阶段
三 完善阶段
第四节 网络司法拍卖的模式构建及其抉择
一 自主型网络司法拍卖与委托型网络司法拍卖
二 纯粹网络司法拍卖与附带的网络司法拍卖
三 基于自有平台的网络司法拍卖与非基于自有平台的网络司法拍卖
第五节 评析:网络司法拍卖的未来展望
一 司法强制拍卖改革的执行法院视角
二 司法强制拍卖改革的拍卖机构视角
三 司法强制拍卖改革的执行当事人视角
四 司法强制拍卖改革的未来展望
第六节 破产财产网络拍卖的特别检讨
一 破产财产网络拍卖的基本界定
二 破产财产网络拍卖的试点状况
三 破产财产网络拍卖的法律属性
四 破产财产网络拍卖的特殊规则
五 破产财产网络拍卖的未来展望
第四章 审执协作Ⅰ:执行力的正当性基础及其制度化
第一节 执行力的正当性基础
一 执行力正当性基础传统观点之反思
二 正当程序保障下的自我归责原则
三 自我决定:明示抑或默示
四 效率优先:前置抑或后置
第二节 执行力的赋予机制
一 独立赋权模式抑或附带赋权模式之争
二 特殊类型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力赋予
第三节 执行力的消灭机制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审执协作Ⅱ:执行力对诉的利益的阻却
第一节 调解书和确认调解协议的裁定书
第二节 实现担保物权或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的裁定书
第三节 公证债权文书
一 公证债权人据以申请强制执行的执行名义
二 债权人因可直接申请执行而丧失诉的利益
三 公证债权文书执行力之消灭及诉的利益之回复
四 余论
第六章 审执关系与民事执行法制定
第一节 审执关系概述
一 审执关系的应然与实然
二 从审执分离到审执协作
三 从审执关系到单独立法
第二节 民事执行单独立法难之原因分析
一 民事执行单独立法难的表现
二 民事执行理论研究储备不足
三 民事执行实践缺乏深入研究
四 立法机关理性选择规避风险
第三节 审执关系混淆是优选的立法障碍
一 执行机构设置方案尚未确定
二 执行力正当性基础尚未厘清
三 “异议前置”原理尚未阐释
四 “以执代审”现象尚未反思
五 “审执协作”原则尚未贯彻
第四节 策略:专项化?多层次?编撰式
一 一步到位抑或循序渐进
二 单行立法抑或司法解释
三 单独编撰抑或混合编撰
参考文献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