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宇宙形式与生命形式:诗学新解

宇宙形式与生命形式:诗学新解

  • 字数: 36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吴晓
  • 出版日期: 2019-07-01
  • 商品条码: 978730819297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7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书稿从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理念出发,提出了诗的优选境界即宇宙形式与生命形式的诗学命题,并以此展开对诗美的产生、诗美的呈现、诗美的形态的系统而深入的阐述与论证,并提出了诗美的构成为“过程美”与“整体美”的审美统一观,及建构诗的“情感空间”的设想与路径。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吴 晓,1949年生于浙江义乌。1977年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分配至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3年由讲师越级晋升为教授。2000年5月调入浙江大
目录
第一章 诗的宇宙形式与生命形式
第一节 “有意味的形式”:宇宙形式
第二节 诗与科学探索宇宙形式殊途而同归
第三节 诗的宇宙形式:从时空结构到意义结构
第四节 诗的宇宙形式的审美特质及诗学意义
第五节 现代诗探索宇宙形式:永远在路上
第二章 意象系统与情感空间
第一节 作为意象符号系统的诗歌存在形态
第二节 诗歌意象的符号质与系统质
第三节 诗歌意象功能论
第四节 意象形态与情感空间的创构
第五节 直觉与意象创造
第六节 意象结构及其表述
第三章 美感效应与诗美形态
第一节 平易美及其语言策略
第二节 空灵美与空灵境界
第三节 诗境的朦胧美及其形成
第四节 荒诞美与非理性思维
第五节 静穆境界及其美感特征
第六节 变异美及其形成机制
第七节 意象内在美的拓展――以王国侧诗歌为例
第八节 情感形式美的表征――以骆刚诗歌为例
第九节 从意象表现看新时期诗歌审美走向
第四章 传达:指向诗自身
第一节 诗传达其自身
第二节 艺术传达的构成与发生
第三节 从现实之境到幻象之境
第四节 色彩的表现与诗歌审美意识的深化
第五节 感觉还原与传达
第六节 空间的分解与时间的呈现
第七节 情感认知与传达
第八节 诗的深层意识与传达
第九节 冥思者的理性之光
第十节 禅悟与诗悟:心灵状态与艺术境界
第五章 融合与生态:诗的可能性
第一节 面对现代诗:“视角交融”模式
第二节 回归诗本体与“新诗戏剧化
第三节 主体论诗学的特质与意义
第四节 建构现代知性诗学
第五节 物崇拜的诗学意义
第六节 “天涯美学”的诗学内涵
第七节 文本嬗变:诗与歌的分离
第八节 诗:从“融合”到“生态
第九节 超越性:诗的永恒话题
第六章 接受与解读:诗美实现
第一节 关于诗美接受
第二节 个人化写作语境下的诗歌阅读与批评
第三节 鲜活丰美的意象创构――辛笛诗歌艺术探析
第四节 生存体验与生命书写――叶延滨诗歌阐释
第五节 心与语词的同构――林方亮诗歌解读
第六节 阳光对清泉的超度――季乐诗歌解读
第七节 感悟时间――岑其诗歌解读
第八节 复调?综合?反差――新加坡诗人槐华的诗美拓展
第九节 诗性智慧与文化返乡――马来西亚诗人田思诗作解读
第十节 澄心静照了悟宇宙深境――中国台湾诗人杨平的“古典现代诗”解读
余论 现代诗的未来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静穆无声的豪迈――诗美求索与思考
附录二 新高度的追求――吴晓的理论与创作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