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道既隐

大道既隐 "美术"如何兴起?

  • 字数: 25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069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1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初,包含着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歌等内容的大美术观念传入中国。代表儒家文明的传统绘画每每伴随着传统主义的复兴而繁荣发展,但其背后的一套理学修身系统已然不明确。只有将“画”视作文化、学术之公器,重新审视中国画修身的转向,才能真切感受到深刻的“文化焦虑”。因此,进入美术时代,面对中国画时不禁有三问:1.美术的意义是什么?2.中国画是怎样成为传统与民族文化代言人的?3.现代写生观如何影响着中国画?本书以三个章节,对这三个问题逐一进行了回应。
作者简介
彭卿,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现任教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论、数字人文。代表作《中国现代“美术”观念的形成与演变——1895-1924年的美术观念》,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
目录
总序 被理解和创造中的传统
金观涛/文
序 何为“叁问”?为何“叁问”?
史劼/文
编者序 施锡斌/文
壹问 何为“美术”?
20世纪初“美术”与“艺术”的观念更迭 彭卿/文
术语的生成:“文人画”在近代日本的建构 李赵雪/文
中国当代“写生”观念的形成
史劼/文
贰问 中国画如何改革与传承?
黄宾虹:最后一位文人山水宗师
刘蘅/文
殊途:林风眠与徐悲鸿中国画改革之歧见 朱正/文
新传统主义背景下的《国画月刊》
张婧雅、彭卿/文
革命路上:三四十年代中国画中的平民意识 魏祥奇/文
1949年后中国画的精神图景及其影响
彭卿、刘蘅/文
中国“新文人画”活动十年纪实
王少羽/文
叁问 收藏与鉴定如何走向当代?
国宝的形成:漫谈晚清民国至今书画收藏的现代转型 徐莺/文
学科畅想:从赏鉴到鉴定学
林如/文
策划人后记 郑儒儒/文
作者简介
摘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