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丁肇中

丁肇中

  • 字数: 208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作者: 顾迈男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5361652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精选跨入21世纪后的中学生物教研成果,总体上有助于生物教师把握生物教育的精髓,细节上有助于生物教师升华生物教学的灵魂,本书适宜作为生物教师教学、师范学生学习、生物教育科研、继续教育培训等参考用书。全书分为总论、分述和展望三部分。
作者简介
顾迈男,原新华社专职科学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以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并以传记文学的形式撰写了当代一些有名科学家(包括华裔科学家)的人生经历以及科学成就。已出版的著作有:《非凡的智慧人生》《华罗庚传》《丁肇中》《炎黄之光——顾迈男科技新闻通讯选》《报国——回忆我所采访的科学家》等。
目录
涛雒镇上 年复一年,丁氏家族在这个濒临大海、物产丰富的小镇上,过着悠然富足的日子。 嘉陵江畔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和社会动乱,丁肇中在中国度过的少年时代,异常地困苦艰难…… 在台湾的日子 一个人在扎根基时是需要狠下苦功的,若自幼便思而不学,将来难免流于轻浮。 重返底特律 “我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只带了100美元,认为这个数目超过了需要,如今来到美国,吃了一顿饭就花了1美元,照此下去再吃99顿饭,我就没有钱了……” 冲破旧思想的束缚 “Ting有很强的个性,是一个很强的、有效率的领导者。并且具有那些组织基本粒子物理学经常要求的也就是有用的品质。” 捍卫量子电动力学的实验: 证明 QED 是毁灭不了的 “物理实验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跟在理论后面,去证实已经发展出来的理论;另一种做法是自己寻找题目做实验,我的实验属于后者……” 秣马厉兵, 寻找带颜色的雨滴 “像波士顿这样的城市,在雨季的时候,每秒钟也许会降下100亿个雨滴,假定其中的一滴雨,有不同的颜色,而我们又非找到那一滴雨不可……” 11 月革命——J 粒子的发现 “从1967年到1973年,我们在德国对光子和重光子做了比较系统的了解,这些实验与当时3个夸克的理论非常相近。到1973年,我想光为什么只变成3个重光子?有没有第4、第5、第6个?就想继续寻找重光子。” 寄语第三世界年轻人 一个做实验的人必须对理论物理了解,才能找到好题目,做出好文章。一个做理论的人,必须了解实验的规律,才能得到启发。 J 粒子波澜及其他 J粒子的发现,在物理学上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证明存在着第四种夸克——粲夸克。 故国情深 丁肇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极为喜欢,他喜欢研究历史,喜欢听相声,听评剧,他优选的爱好是收集线装书。 探索绵绵无尽期 丁肇中不愧是众望所归的物理学家。在这项迄今为止优选的、最复杂的国际合作项目中,人们把他视为帅才,决不是偶然的、虚伪的奉承,而是从他们的切身感受中得出的结论。 伤 逝 我非常留恋和父亲在山东度过的那一年的生活。在那里我见到了我的祖母和丁氏家族中的许多成员。父亲常常带我去看京剧和电影,却从来不强迫我念书。 AMS 计划及其他 AMS计划是丁肇中领导的跨世纪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它的科学使命是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并对宇宙中各种同位素的相对精度和高能光子进行准确的测量。 探索宇宙的起源——为飞行而战 至2018年,阿尔法磁铁质谱仪已经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上运行了6年多,超出了设计寿命的一倍,不断地给科学家们送来的惊喜。
摘要
    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山东省由于三面环海,素有半岛之称。在波光粼粼的黄海岸边,坐落着一个名叫日照的地方。在这个濒临大海的城市里,有个涛雒镇。涛雒镇又名涛口。由于这个镇子地处青岛附近,从海上乘船去上海距离也很近,因而在中国结束帝制前后,也曾有过一段繁荣昌盛的美好时日。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涛雒镇的居民们便用旧式的帆船与沿海的各商埠通商,南至上海,北至青岛、石岛、旅顺、大连,镇上的经济很繁荣。从这里卖出去的农产品多为花生、生油、咸猪等。从外埠进口的有布匹、糖果,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洋货。
     当时,涛雒镇优选的商号有四家:广记、永记、同记、协记,当地人称之为四大记。永记为丁观海教授(丁肇中的父亲)的父亲经营,同记为其四叔祖经营。永记有4艘帆船,而且有武装(旧私土炮)。每逢一年一度的贸易风来临,四大记的帆船便满载着附近村镇居民们生产的土特产品,诸如核桃、棉花、布匹等,以及各种各样的海产品,扬帆出海。这些帆船大都驶往青岛、上海等地,出售了土特产品,再满载着大城市的百货、工业品、书籍和报刊,以及各种各样的舶来品回到镇上。
     据丁观海教授回忆,每年春季,四大记的帆船都开到长江口的崇明岛一带的海域捕捞黄花鱼,在当地出售之后,购买一些粗布(又名崇明布)返航。从1870年至1926年,在大约60年的漫长岁月里,涛雒镇很是繁荣兴旺,当地百姓中流传着的歌谣“大乱不乱,大患不患:官不过一品,财不到百万”正是这里的人们生活的写照。
     人们在这个宁静的、生机勃勃的镇子上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黎明优选见到一轮喷薄欲出的红日,从茫茫的大海里冉冉升起,置身于日出东海的壮丽景色中,不禁吟诵出这样的歌谣:日照大海湾,涛雒小江南。
     日照共有五个大姓:丁、牟、秦、安、李。五大姓互通婚姻,甚少与他姓往来。据说,这可能和当地的科举制度有关系。民国初年曾有人说:“丁牟秦安李,不如固子许”,固子许者系指清朝末年的名翰林许印林(书法金石名家)及民初济南两省之专校校长。到1976年(即丁肇中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丁观海教授在台北碰见一位姓牟的人士对他说:“还是姓丁的根基深厚,你们土山老林(指丁氏老祖坟所在地)又冒烟了!”
     上述五大姓的人家究竟何时从何地迁来日照?据日照《丁氏家乘》记载:“高祖来可知者才五世耳……(注:即上溯祖先才有五代)父老化为古人,其为湮没何可胜悼即于今,始祖以下、高祖以上以及高曾祖之别支竟如残碑断碣查不可稽。”
     《丁氏家乘》还记载:“祖考中翰公行述本为江南海州之东海人,明初祖顺北徙占籍于邑南之刘家寨迤东二里许时,朝廷命郡县募壮丁守沿海哨墩,以勇敢应且利甚少,既禀为资斧竟以军籍隶青州伍世为日照人,四传皆业农积渐田连阡陌,至今人呼其处为丁家庄,然而名讳皆不可考矣。”
     《丁氏家乘》还记载:“吾族自前明由东海迁日照,江南板浦一带族人尚多,阅其所刻之谱吾始祖讳之,上格称为夹目公注云兴公之弟行三,任山西保德州吏,同与兄先后迁西海阙,其名子三长,即吾始祖注云名升,明初迁山东日照涛雒镇,次讳昂册名详岁实生,后人迁山东失考,三讳永布衣,海州南门人始迁板浦,吾始祖之下两代……”
     上述记载表明,丁氏家族并非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而是在明朝初年迁至山东日照,在涛雒镇定居后繁衍至今。到了20世纪初期,在山东日照的丁氏家族已经是世家巨室,可谓瓜瓞绵绵了。
     涛雒镇有户人家,当地人称之为“丁五宅”。据说,早在明朝后期,“丁五宅”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了。每逢元宵节或是灯会,凡有讨赏者,必呼丁五宅。逢年过节,有人来讨赏的,看赏的账房先生就会多给几个钱。据考证:丁五宅的祖先在封建社会里都是有功名的人。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