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央日报》副刊与民国文学的历史进程

《中央日报》副刊与民国文学的历史进程

  • 字数: 3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 作者: 张武军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53608832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7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央日报〉副刊与民国文学的历史进程》是“民国文学史论”丛书第二辑其中一本。《中央日报》副刊伴随着《中央日报》在大陆发行了20多年,过去我们总是囿于意识形态的偏见,简单地把它视作国民党反动派在文艺界的传声筒,或批判《中央日报》副刊如何体现国民党政府钳制思想和控制文学宣传。但《中央日报》副刊的面貌并非如此单一。最早的革命文学倡导曾集中出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中央日报》副刊,武汉《中央副刊》曾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译介苏联革命文学理论,发表一些革命性的作品,如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谢冰莹的《从军日记》等都是率先刊登在武汉《中央日报》副刊。1928年上海《中央日报》副刊虽然是在国共分裂之后创办,但是其副刊仍然是左翼文学的主要阵地,大名鼎鼎的左翼作家丁玲,左联五烈士之一的胡也频,左翼戏剧的先导田汉都曾担任上海《中央副刊》的主编。1930年代,左翼文学革命文学论争,民族主义文学兴起的来龙去脉,《中央日报》副刊让我们得到新的理解和认知。《中央日报》副刊与抗战文学的发生有莫大的关系,会带来我们队抗战文学的全新理解。战后《中央日报》副刊有助于我们理解1945—1949文艺思潮走向。总之,摆脱过去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在民国历史文化语境中,以原始史料为依据,重新梳理和探究《中央副刊》的意义和价值,并由此考察《中央日报》副刊之于民国文学历史进程的文学史意义,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命题。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上编《中央日报》副刊与“革命”文学
第一章武汉《中央副刊》与革命文学的历史检视
第一节被忽略的武汉《中央日报》及其副刊
第二节激进昂扬的革命姿态与革命文学的倡导
第三节《中央日报》与女兵作家谢冰莹的“走红”
第二章武汉《中央日报》副刊与革命文学历史谱系的重构
第一节国民大革命与革命文学的历史审视
第二节民国历史语境与武汉《中央日报》及《中央副刊》
第三节“酱色的心”:革命的颜色和心态
第四节从东京回到武汉
第三章“红与黑”交织中的摩登
——上海《中央日报》副刊之考察
第一节“夹缝”中的上海《中央日报》
第二节1928:红与黑、革命与反革命交织的文学
第三节革命文学的另一“战线”
——《文艺战线》
中编《中央日报》副刊与“民族国家文学”
第四章训政理念下的革命文学与民族主义文学
第一节训政与革命文学及启蒙
第二节革命文学与民族主义文学论争的重新阐释
第五章《中央日报》副刊与抗战文学的发生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