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王昭君/新编历史小丛书

王昭君/新编历史小丛书

  • 字数: 2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王克骏著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53000404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王昭君的生平及“昭君出塞”的积极历史意义。书前有翦伯赞先生关于王昭君身世的考证、王昭君所处时代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分析,史料详实,读者可作为“昭君出塞”故事的补充阅读。
目录
一 从一个民间传说谈起
二 昭君出塞前的汉匈关系
三 呼韩邪主动向汉求婚
四 王昭君自请出塞和亲
五 汉匈亲睦五十年
六 “昭君自有千秋在”
摘要
    一 从一个民间传说谈起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国广泛流传,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有一种传说的大意是:王昭君出身于普通农家,是一位正直、倔强的姑娘。汉元帝(前48-前33年在位)诏选天下美女,她被迫人宫。由于她拒绝贿赂画工毛延寿,被点破画像,打人冷宫。后来,汉元帝见她聪明美丽,封她为明妃。汉元帝要杀毛延寿,毛携带昭君的画像,逃入匈奴,怂恿匈奴单于(匈奴语“天子”)兴兵犯汉,指名要娶明妃。在强敌面前,汉元帝懦弱无能,朝臣贪生怕死,王昭君深明大义。为了汉朝的安全,她“情愿和番,以息刀兵”。在一个萧瑟的秋天,她脱掉汉装,改穿胡服,骑着马,弹着琵琶,唱着哀怨悲愤的歌儿,凄凄切切地出了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当时,朔风扑面,黄沙茫茫。在那碧空只有一行南归雁的荒漠之处,昭君面对呜咽东流的黑水,遥望故乡和亲人,举酒浇奠,投江而死。这个传说表现了王昭君的高尚民族气节和不受屈辱的凛烈情怀。在戏曲舞台上演来,真是婀娜多姿,缠绵悱恻,载歌载舞,声情并茂,充满了哀怨、悲痛的气氛和愤懑、激越的情调,使观众深受感动。几日之后,还袅袅余音留耳内,翩翩舞影寓目中。
     但是,历史事实可并不是这样。在历史上,西汉政府虽然跟匈奴贵族有过长期的战争,但到昭君出塞时,汉匈两个兄弟民族已经和好了十八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前58-前31年在位)第三次来到西汉首都长安,朝觐汉元帝,主动向汉朝求婚,王昭君慷慨请行,自愿出塞和亲。她肩负着汉朝的友好使命,去到草原,促进了汉匈两族的友好、团结和亲睦。这件事,跟画师毛延寿毫无关系。王昭君在匈奴生儿育女,她的儿女甥婿也都跟西汉友好,促进了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王昭君为兄弟民族间的友好和团结贡献了力量,在我国民族关系目前立有功勋。昭君出塞是一段动人的历史佳话。
     二 昭君出塞前的汉匈关系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匈奴是我国北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他们过着游牧生活,也射猎鸟兽,对开发我国北部地区,做出了重大贡献。匈奴人民跟中原人民有着悠久的关系。
     但是,晴天也难免暂布乌云,主流也会遇到逆澜。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匈奴贵族常常带兵南下,掠夺人口和牲畜,于是,秦、赵、燕三个诸侯国先后修筑长城,派兵驻守。秦统一以后,秦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军队,夺回河套地区(今内蒙古河套及伊克昭盟一带),在那里修城设县,把内地的人民迁去充实防务;秦始皇(前22l-前210年在位)还征发十万民工,开山填谷,修建要塞碉堡,把秦、赵、燕三国旧长城衔接起来,并向东西扩展,这道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长约万里。这就是驰名世界的“万里长城”。
     秦末汉初,匈奴奴隶主势力空前强大,乘机侵占了河套以南的地方,并不断进攻汉朝。公元前201年(高祖六年)匈奴单于南侵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进至晋阳(今山西太原)。第二年,汉高祖刘邦(前206-前195年在位)亲率三十二万大军反攻,被匈奴四十万骑兵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十七里)围困了七日七夜,才勉强逃回。以后,刘邦无力反击,只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把皇室的女儿嫁给单于,每年还送去很多金钱、丝帛、粮食和酒。接着又互通“关市”,交换产品。从那时起,直到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初年的七十年间,汉朝一直奉行和亲政策,先后跟匈奴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结为姻亲。
     P1-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