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细节观察我在行/给孩子的历史人物故事

细节观察我在行/给孩子的历史人物故事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作者: 余茝芳、李映明、李新轩、张实等
  • 出版日期: 2019-09-01
  • 商品条码: 97875560799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2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2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给孩子的历史人物故事”系列共10册,分别是《我可以改变世界》《细节观察我在行》《心灵手巧成大器》《小才华,大梦想》《勇敢让我更强大》《拥有智慧的魅力》《足智多谋办法多》《做个聪明的孩子》《懂音乐,好修养》《好女孩,好气质》,全套共200多个精彩的故事,近百幅手绘国画风的插画。除有趣的故事内容,每篇还包含三个板块:“历史档案馆”,概述人物生平,介绍故事背景;“好词搜集本”,整合重点词汇,提高语文素养;“知识加油站”,归纳人物特点,助力深度思考。本套系以人物为核心,以人物品格为主线,讲述了中国帝王、文官、武将、才子、才女、谋士、能工巧匠等人的故事。用不一样的历史阅读视角和鲜活有趣的历史人物故事,让孩子轻松、愉悦地收获历史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拓展眼界和格局,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全人格,立下远大志向。
目录
第一章 发现与归纳线索
一封匿名信
做贼心虚
智取文书
夹底贼船
探虎穴
明察秋毫识盗贼
第二章 捕捉言行的漏洞
水验谋反书
白居易拒贿
老太师面试包拯
指纹破案
假新娘
新郎自杀案
第三章 分析事物间的关联
失踪的营士
黄金谜案
包公智断抢亲案
青粪断鹅
煮铜钱
公正的段知县
第四章 坚持不懈的探索
彭城公智辨真凶
狄公苦断铁钉案
包袱疑案
巧试赖和尚
摘要
    一封匿名信
     国渊,字子尼,乐安郡盖县(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北部)人,三国时期魏国的官吏。国渊忠于职守,正直无私,深受曹操的重视。他虽居于列卿之位,但是仍穿布衣,饮食简朴,保持着谦恭节俭的习惯。
     三国时期,在魏国的京城里,有人投递了一封匿名信,信中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对魏国的朝政大肆诽谤。这封匿名信传到了魏武帝曹操的手里,他看了十分恼火,一定要知道是谁写的。于是,曹操召来几个大臣,要他们议一议追查的办法。
     魏国国土面积很大,人口很多,要查清写匿名信的人是谁,如同在茫茫大海里捞取绣花针,从哪儿下手呢?
     几个大臣议论来,议论去。有的主张遍地开花,通令全国一齐追查;有的提出漫天撒网,叫所有会写字的人各写一张字条,然后集中起来查对笔迹。这些办法,曹操都不满意,说是动静太大,会使人心不安。
     怎么办呢?几个大臣正在为难,正巧京城太守到宫里有事,曹操就把匿名信递给他,要他琢磨琢磨,出出主意。
     京城太守名叫国渊,这个人做事肯动脑筋,机灵得很。他接过匿名信,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心中有了数,对曹操说:
     “主公,这个案子,不用惊动太多的人就能查清,请交给我办吧。”
     曹操高兴地问:“有把握吗?”
     “有!”国渊说,“不过,追查之前,我有两个要求。”
     曹操说:“只要能把写匿名信的人查出来,别说两个请求,十个八个我也答应你。快讲吧!”
     国渊说:“一,这封匿名信,请让我暂时保存;二,匿名信的事儿,请您命令朝臣不要声张出去。”
     曹操点点头,答应了。
     国渊带着匿名信回到府衙,把下级官员召集在一起,指示说:
     “咱们魏国的京城里,学识渊博的人很少,要注意培养人才。为此,我想选拔聪明的年轻人,让他们去拜师求学,希望你们赶快推荐。三日之内,要把书生选好送来,不得有误!”
     下级官员怎敢怠慢?不到三天,就送来了一批年轻而聪明的书生。国渊从中挑选出三个最机灵的,问道:
     “你们读过《二京赋》吗?”
     三个书生一齐摇头,都说没有读过。国渊说:“《二京赋》是东汉张衡的著作,是一部知识广博的书,可惜被人们忽略了。你们要找到会讲这部书的人,向他学习。”接着,国渊又把自己的破案意图告诉三个书生,要他们严守机密,及时回报。
     三个年轻人按照国渊的要求,在京城内外到处打听、走访,说是想学《二京赋》,希望有人能够传授给他们。京城的人们见这几个书生积极求学,投师心切,都乐意给他们指点线索。张介绍李,李介绍王,王介绍赵……就像滚雪球似的,三个书生在热心人的指点下,拜访了好些位文人学士,终于找到两个会讲《二京赋》的人。(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