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1759-1949)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及其演进

(1759-1949)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及其演进

  • 字数: 352千字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周祥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430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广州城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国际贸易一直是广州城市发展的直接动力,从1759年开始的一口通商贸易政策促使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向更大范围的西关地区迅速拓展。1759年至1949年的190年间是近世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这个时期广州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具有典型的岭南地域特征,其演进也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在认清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以及内涵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历史的方法、类型学的方法和结构联系的方法,从城市设计与形态学的角度研究广州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将城市公共空间看作是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结构,并采用类型学方法,注重物质实体空间的精神内涵,结合广州城市空间的地域特点,将城市公共空间分为自然山水、整体形态、商业街道、滨江空间等几个方面,总结建筑、空间和街块的类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广州城市公共空间的宏观与微观、二维与三维形态,即形态结构的描述以及拼贴、中心、网格等特征的全面分析,努力还原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本来面目及其带给当时人生活的真实意义。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对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历史发展的渐进演变过程进行综合研究,结合政治经济环境,注重演变与社会文化思想要素的关联,揭示转型期形态的深刻文化内涵与内制因素。最终,总结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历史形态特点,以及演变规律,得出研究结论。论文在广州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描述、类型分析以及城市公共空间深层内涵方面提炼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为全面研究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和城市设计打下基础。主要目录第一章 绪 论第二章 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及形态第三章 清代中后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1759~1910)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1911~1949)第五章 广州城市公共空间的演进(1759~1949)结 论
作者简介
周祥,1973年出生,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目前为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与城市设计。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课题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及形态
第一节 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
第二节 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清代中后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1759~1910)
第一节 城市发展背景
第二节 城市自然山水
第三节 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形态
第四节 城内商业街道
第五节 城内开敞空间
第六节 城外滨江空间
第七节 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综合分析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1911~1949)
第一节 城市发展背景
第二节 城市自然山水
第三节 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形态
第四节 主要商业街道
第五节 重要城市公园
第六节 纪念场所
第七节 沿江马路空间
第八节 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综合分析
第九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城市公共空间的演进(1759~1949)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演进
第二节 空间结构的演进
第三节 纪念场所的演进
第四节 城市公共空间演进的社会思想基础
第五节 城市公共空间演进受欧美实践影响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清代中后期广州数字地图的绘制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