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路上的夜行(下)

路上的夜行(下)

  • 字数: 14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 关宏志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114155611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假如我们总是用充满怀疑甚至敌意的眼光看待世界要想找到长久的幸福感,那无异于缘木求鱼谁能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认识世界的进程规律谁就会为人类节省更多的前进成本,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和谐与福祉
目录
第一篇 / 001听大师讲故事听大师讲故事 / 003是大学培养了谁谁谁吗? / 011生日礼物 / 0132011计划的那些记忆 / 0152012年教师节的记忆 / 023无处不在的敌意和哑铃状的爱 / 030能否给我一点安宁 / 032在反馈意见时的讲话(摘要) / 038清晨漫步×大学 / 042暴堵的北京9·25晚上 / 047工具化的大学,工具化的人 / 051感悟二则 / 054别管那么多 / 056“除了这个你们喝什么?” / 058经常不得不做的事 / 060的批判是进步的阶梯 / 061那些四溢的父母之爱 / 063第二篇 / 067中国到了需要理性飞跃的时候了中国到了需要理性飞跃的时候了 / 069打开道德的开关 / 071一场文化冲突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 073读书笔记之一 / 075多一点可读的书 / 078不幸福的假设 / 080该向他们致敬什么? / 083不仅不要歧视 / 085“不存在绝对” / 087和我无关与攀附的文化 / 089月饼在当下的新功能 / 091莫言获诺奖之所思所想 / 093国家利益不能感情用事 / 097爱自然,就分享它 / 100从想到的 / 103得理也要让三分 / 106对一种学科现象的解读 / 107发现了一个答案 / 109再议闯黄灯问题 / 111第三篇 / 115没有时差的旅行没有时差的旅行 / 117初识高雄 / 122差距在哪里? / 126文化的高雄 / 129历史的高雄 / 134精神的高雄 / 137地标垦丁 / 141美丽如歌的阿里山 / 145清澈日月潭 / 152历史与自然 / 156漫步台北 / 161台湾,台湾人 / 163两个台湾人 / 165一个人的旅行 / 170六合夜市 / 179你是作家吗? / 182印象小琉球 / 185 第四篇 / 189拉住时代还是跟上时代拉住时代还是跟上时代 / 191香山宾馆的窗外 / 193小雨中的西宁 / 195游学时光中的西宁 / 200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湖 / 202西宁,民风淳朴依旧 / 2072012年承德印象 / 209你是哪里人? / 214路上读书笔记 / 2172012年杭州印象 / 2192012年深圳印象 / 224雨中的早餐 / 228千篇一律的致辞 / 230大海那边的回声 / 232香港,那匆匆掠过的表情 / 236跟随神游魏玛 / 240减少失误——成功的秘诀之一 / 242那个绣花的男人 / 2442012年最后一日的记忆 / 247每日自言自语 / 250
摘要
    听大师讲故事
     2012年8月24日
     一个非凡的人不一定是大师。
     一个非凡的人能成为大师,必定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之路。
     ――题记
     晚上,有幸和卓有成就的石根华教授一起吃饭。席间,倾听他温文尔雅的轻谈。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他和数学家陈省身先生一起面对面吃饭。
     聊到陈先生的名气和一个数学问题时,陈先生说:“如果你读到一本书,你就只会做一个动作――下跪。”
     随之,陈先生说出了这本书的名字和作者。
     其后,他们又谈到另外一个数学问题,石教授说:“对这个问题,我也只会做一个动作――下跪。”
     我知道他说的“下跪”的意思,那是对知识、科学和真理的敬仰和崇拜之情和他谦卑的态度。
     谦逊、平和、温厚,是石根华这位大家留给我的印象。
     在这个初秋的晚上,能遇到一位知道“下跪”的大家,庆幸!
     (一)简历
     旁白:
     从资料上来看,石根华先生是河北唐山乐亭人。很多人不熟悉乐亭这个地方,但是如果说到的名字,知道的人就很多了。是河北唐山乐亭人,这就是说,石先生和是同乡。
     自述:
     “我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长到七岁以后,才回到河北。”
     (二)怎样去了白龙江?
     旁白:
     从资料上来看,石根华先生是北大数学系的高才生,后来留校做了教师。
     自述:
     “当时学校要派我到基层去。他们问我想到哪里去,我说哪里都行,只要是国家建设需要我的地方。于是,他们就派我去了白龙江水库。
     “那一天,我找到学校门口拉板车的,对他说:‘你休息,看看我蹬得怎么样。’我给了他钱,让他到北京站门口等我,我就蹬着三轮车,拉上自己的行李去了火车站。
     “到了白龙江以后,我就开始用我的数学知识搞计算。当时,要计算悬索,悬索是个抛物线。、
     “那时候有一个领导,很有实践经验。后来他找到我,问我一些问题,当我把计算结果告诉他以后,他非常满意,说我的计算结果和他的经验接近一致。
     “就这样,我从工人做起,做到技术员、工长。所以,我经常说自己是工长出身。”
     (三)离开北大并出国
     旁白: 从资料上来看,石先生出国的时候,已经43岁了。
     自述:
     “到后来,我回到了北大,又再次离开了北大,去了水利部,并从那里出了国。我回国后,被钱部长(注:应该是当时的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好一顿骂。”
     (四)师从Goodman
     旁白:
     石先生出国后,便师从有限元创始人Goodman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并且取得了博士学位。
     自述:
     “我毕业后,正好他们要搞有限元,于是就有人叫我也去搞有限元。Goodman听闻后勃然大怒,对我说:‘如果你去搞有限元,我就停掉给你的工作,并动用我的一切力量把你打压下去。’
     “当时,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想,是不是因为他搞了有限元,怕我超过他?
     “……”
     “我在美国陆军实验室的时候,接触了一个美国核计划的项目,我就用电脑开始计算。我用了六年的时间试图解决一个问题。直到有一次,我出去度假,等我回来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电脑还在运行。我知道我失败了。
     “我只好给有关部门打报告,说明我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以及我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到了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Goodman不让我搞有限元,Goodman是真正的绅士,我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旁白:
     讲课的最后,石根华先生给我们看了Goodman教授和他的合影。其中一张,是他们身着便装在他山中别墅里的合影。那一天,Goodman驱车八个多小时赶到被大雪封山的石先生的别墅,就为了和他吃一顿饭。
     大师对这张照片的解释是:“我们都老了,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但是,我们都获得了知识。”
     P3-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