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阳明心学与明中后期文学批评

阳明心学与明中后期文学批评

  • 字数: 2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马晓虹
  • 出版日期: 2019-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4676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69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明代是中国思想目前的转型期,文学批评也随之步入一个转型阶段。明代前期理学思想渗透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之中,成为一种普遍的意识观念、思维模式。正德、嘉靖年间是明代社会转变的一大枢纽,王阳明在陆九渊、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创立心学的思想体系。心学以“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核心命题,肯定并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具有思想解放的倾向。心学的出现,无疑是明代文学思想由“师古”向“师心”转变的标志。从明代中期以后,文学批评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气象,既有对宋元文学批评的惯性延续,又有异于前代的新质,具有明显的多变性、复杂性,其间雅、俗、师古、师心文学观在博弈中此消彼长。明代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与明代哲学思想的演进过程大致同步,具有对应关系,阳明心学的确立和流播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明中后期文学批评的走向。
作者简介
马晓虹,1969年2月生,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87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91年本科毕业,同年攻读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考取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方向为古代文学与文论,2013年获博士学位。工作以来,主持、参与重量、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奖10余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王阳明及心学概说
第一节 王阳明其人
第二节 心学的基本命题
第三节 心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 阳明心学与明中后期文学观
第一节 泰州学派与晚明文学
第二节 阳明心学与唐顺之的文学观
第三节 阳明心学与徐渭的文学观
第四节 阳明心学与李贽的文学观
第五节 阳明心学与汤显祖的文学观
第六节 阳明心学与袁宏道的文学观
第三章 阳明心学与明中后期诸体文学批评
第一节 心学背景下诸体文学批评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 诗歌理论批评
第三节 散文理论批评
第四节 小说理论批评
第五节 戏曲理论批评
第四章 阳明心学与明中后期审美理论批评
第一节 理欲冲突中审美观念的变革
第二节 心学背景下审美特征的内涵
第三节 感性视角下审美范畴的确立
第五章 阳明心学与明中后期文论话语
第一节 明中后期文论的话语特征
第二节 明中后期文论话语的表层范畴
第三节 明中后期文论话语的深层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