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十国春秋之乱世圣主徐知诰

十国春秋之乱世圣主徐知诰

  • 字数: 26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明轩公子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20509567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62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历史类通俗读物,讲的是五代十国时候十国南唐开国皇帝徐知诰的故事。也通过个人的经历,带出了他所经历的十国吴的一些历史和后唐开国时候发生了一些事情。本书为评传,就是对徐知诰带有一定主管色彩的评论,以作者对他的了解和感悟,带有创新性的写出来关于徐知诰更多潜伏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明轩公子,生于无锡,长于苏州,“九?后”作家,对春秋、六朝、十国等乱世纷争的中国历史有独到研究,已出版《玉树流光:南陈帝国兴亡录》《日落南国:梁朝萧家那些事儿》《天命风流:刘骏评传》《三国之狼觊天下》《三国之神州陆沉》等通俗说史作品。曾从事网络歌曲填词,原创歌曲《日落晋陵渡》被酷狗和百度云音乐收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闲暇之余喜欢旅游,将诗和远方定为生活的追求。
目录
第壹章 江东有虎
一、离奇的身世
一、江淮之主杨行密
三,主弱臣强的王朝
四、养父徐温
五、徐知诰的政冶开端
第贰章 父辈的旗帜
一、危机四伏
二、血战江西
三、【豆包也是干粮】
四、金陵城下徐知诰
五、未来天子的交锋
六、无锡,这是我的家
七、南吴【国父】
第叁章 天下大势
一、枭雄丧子
二、最后的江西王
三、进击的徐知诰
四、无锡,狼又来了
五、徐温之政
六、洛州刺史
七、前蜀覆灭的教训
八、世子争夺战
第肆章 掀起易鼎的大幕
一、大权在握
二、南齐的诞生
三、【李唐苗裔】
四、【慈父孝子】
第伍章 南唐岁月
一、内修政理
二、挫败的此伐
三、南方诸国的态度
四、东官风波
五、烈祖之死
第陆章 走上歧路的南唐
一、李?的穷兵黩武
二、南唐政治的崩坏
三、泣血的淮南
四、【江南国】自此来
五、无奈的李后主
第柒章 何计身后评
一、为徐知诰正名
二、乱世圣主
三、历代对徐知诰的评价
摘要
    一、离奇的身世
     唐光启四年(888)十二月二日,在淮河北岸,风雨千年的彭城内一户叫李荣的人家中诞生了一个男婴,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李荣自然是把这个孩子视作上天给予自己的恩赐。
     当然,此时的李荣是万万不敢想象,襁褓中的男婴竟会在日后成为九五之尊,建立起雄极一时的南唐帝国。不过,上天似乎也异常眷顾着这座“龙争虎斗几千秋”的古城,两位刘姓开国皇帝――刘邦、刘裕,都和这座古城有着相当的渊源。
     这个男婴即是后来的南唐烈祖――李?,对于李界我们想必都很陌生,因为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名气远没有他的孙子――南唐后主李煜出名。但是,在李?五十六年的人生之中,伴随着他绝大多数时光的却并非这个名字,而是另一个名字――徐知诰。
     咦,为何会如此?在解释这两个名字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李?,也就是徐知诰的家世。和名字相比,更耐后人寻味的当属这位皇帝扑朔迷离的家族往事。
     李?的父亲叫李荣,目前来说这个说法基本得到了所有相关史书的佐证(《吴越备史》除外)。可是再往上翻一翻李荣的祖上,不同的史书典籍便开始产生分歧了。宋朝人龙衮的《江南野史》、马令的《南唐书》、陆游的《南唐书》均说李?是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李恪的玄孙。而《旧五代史》则说李异自称唐玄宗第六子永王李磷的后人,《新五代史》更是称说李异“世本微贱”,祖上不知为谁。
     而郑文宝《江表志》却说李?是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郑王李元懿之后。最为荒唐的是,与南唐毗邻的吴越国所撰写的史书――《吴越备史》中一口咬定李?根本就不姓李,而是姓潘,湖州安吉县人,甚至连李荣这个父亲都是杜撰的。
     那么,根据这些史料,我们稍作整理,去伪存真,来看一看究竟是哪种说法更贴近真实。先从最荒唐的《吴越备史》开始分析:
     鼻本潘氏,湖州安吉县人。父为安吉砦将。尝因淮将李神福侵我吴兴,据潘氏而去,遂为神福家奴。徐温尝造神福家,见而异之,求为养子,至是乃隐本族而冒徐姓焉。后尝致书於我,以毗陵求易吴兴,仍引枋田为说,则本潘氏明矣。徐温尝过神福,爱其谨厚,求为假子。以识云“东海鲤鱼飞上天”,知诰始事神福,后归温,故冒姓李氏以应谶。――《吴越备史?卷三》
     这里面说到李?本来姓潘,是湖州安吉人。父亲是安吉的一个小将官,吴将李神福领军过湖州的时候,把李异顺手掳了回去当仆人。徐温到李神福家,喜欢李?谨厚的性格,于是要了过去当养子。后来李界为了应“东海鲤鱼飞上天”的谶言,就冒姓李。
     吴越这个国家,在五代十国时期一直谄媚北朝,多次侵略南唐领土,所以两国是世仇。根据这个“战时舆论宣传”的法则,我们接近有理由相信,这是一部吴越国对内自行宣传的史籍。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吴越备史》内容较少,基本着力于介绍吴越国历代君王。 当然,转过头来,我们从内容上去分析,也会发现这段文中出现不少常识性的错误。首先,介绍李?父亲是小将官却不介绍其姓名,此疑一也。说李?要用毗陵(常州)交换吴兴(湖州),这是孤证,无其他史书佐证,此疑二也。
     那么抛去不靠谱的“李异潘氏说”,我们再来看看“李恪后裔说”。提到这个李恪,又会岔开两种说法,因为唐朝历史上不止一个李恪,比较出名的是两个,分别为唐太宗的儿子吴王李恪,唐宪宗的儿子建王李恪。
     “吴王李恪说”来源有些奇特,因为据史料记载这是李?后来在改姓追溯先祖时用过的一个人物。倒是“建王李恪说”占了目前有关李?的所有史料中的七成,我们之前提到的龙衮的《江南野史》、马令的《南唐书》、陆游的《南唐书》均支持此说法,但三者间又有区别。
     龙衮的《江南野史》记载比较丰富,甚至还提到了李界的祖父,李?祖父叫李志,官拜徐州判官,父亲李荣是个无业的浪荡子,平日里结交了一些江湖好汉,结果有一天他带着这群混子前去海上找一个叫夏韶的海盗头子搭伙,其目的是光复当年祖上的李唐基业。别说,这光复运动刚开始还是蛮成功的,结果很快和江淮大佬杨行密产生了摩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李荣全军覆没,还遭到个全家被杀的下场,唯独年幼的李异运气好,侥幸逃出被一个濠州的老和尚所救。由于老和尚和杨行密是安徽老乡,所以李?倒也没什么事,后来徐温恰好和老和尚交好,又看到李?这孩子乖巧伶俐,日后大有出息,便带回去收养了。
     这段经历写得很有戏剧性,符合了野史的套路。也给我们理清楚了里面的恩怨情仇,因为李异老爹为光复运动而死,所以他后来也致力于光复李唐基业。因为杨行密屠了他全家,所以他后来反手也把老杨家杀得一干二净。如果以后要拍李?的电视,这个绝对是完美无瑕的剧本,但是,野史毕竟是野史,可信度不高是肯定的。
     马令的《南唐书》就省去了这些戏剧化的元素,但是却记载得扑朔迷离。其中虽然也说李荣是建王李恪的后代,却说李恪的子嗣其实是宗室里过继的,过继者姓名不详,但又说有个叫李超的也是建王后裔,而李超就是李荣的爷爷……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