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朝/每个青少年都应该读的中国历史故事

明朝/每个青少年都应该读的中国历史故事

  • 字数: 132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王晓琪
  • 出版日期: 2018-04-01
  • 商品条码: 9787205095147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明朝,这个时代有慷慨的悲歌,也有悲怆的低吟。在皇宫高墙之内,铁腕手段的明太祖、修纂大典的明成祖,为新朝代奠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守卫着这座大厦的,是穷且志坚的宰相,运筹帷幄的大臣,以及穿着飞鱼袍、携带绣春刀神出鬼没的锦衣卫。而宫墙之外的世界更加精彩,徐霞客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郑和七下西洋,将大明帝国的威严传遍南半球,但与此同时,财富的诱惑引来了犯边的倭寇……
作者简介
王晓琪,女,擅长青少年文史、科普及教辅类书稿创作,曾在《中学生百科》《奇妙动物》等多家报刊发表科普文章,有多部历史百科、历史人物传记类作品将于近期出版。
目录
明朝
草根皇帝朱元璋  /  002
马皇后母仪天下  /  008
明太祖铁腕反腐  /  015
神出鬼没的锦衣卫  /  022
运筹帷幄刘伯温  /  028
开国文臣之首  /  034
明成祖与《永乐大典》  /  040
郑和下西洋  /  047
盛世王朝下的灾难  /  054
被蛐蛐坏了名声的宣宗  /  061
于谦两袖清风  /  067
西厂汪直揽大权  /  074
心学大师王阳明  /  080
明武宗朱厚照  /  086
中兴之才嘉靖帝  /  092
徐阶的“忍”字名言  /  098
海瑞的腰板  /  104
药圣李时珍  /  111
离经叛道的李贽  /  117
戚继光“相面”选兵  /  123
明穆宗的治国秘诀 /  129
少年皇帝的左膀右臂   /  135
汤显祖的南柯一梦   /  142
西方来的“孔子”   /  149
冯梦龙与《三言》   /  155
地行仙人徐霞客   /  161
萨尔浒大战   /  167
苦命的明光宗   /  173
木匠天子明熹宗   /  179
“九千岁”魏忠贤   /  185
勤快的亡国之君   /  191
明末奇女子   /  198
最后一个首辅   /  205
闯王李自成   /  212
摘要
    草根皇帝朱元璋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很难想象,如此豪气的诗句竟出自草根出身的朱元璋之口。那么,朱元璋是怎么从一个寺院和尚“一跃”成为君临天下的帝王?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际遇?
     这个孩子有来头
     相传,在朱元璋出生前,他的母亲曾梦见神仙授予了她一粒药丸。分娩之时,房中多次有红光出现,邻居都以为是着火了,纷纷前来救助,却发现母子平安无事。朱元璋长大后,头上有一块奇骨,大家议论纷纷,觉得他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在朱元璋少年时,过着的却是颠沛流离的生活,丝毫没看出“有福”的样子。公元1344年,由于干旱和蝗灾,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和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哥在此期间相继去世。那时的朱元璋年仅十七岁,无依无靠的他只好到皇觉寺出家做和尚。
     天灾未去,人祸又来。此时的大元朝政事紊乱、盗贼四起,备路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北方的刘福通拥戴韩山童,冒充宋朝皇帝的后代在郢州起义;徐寿辉在蕲州起事称帝;李二、彭大在徐州起事。每路人马都有几万人,他们到处杀害官吏、掠夺郡县,整个天下乱成了一锅粥。
     遇到一位贵人
     公元1352年,朱元璋二十五岁,正为自己的前途感到迷惘。恰在这时,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在濠州起兵。于是,朱元璋在三月初进入濠州,投奔郭子兴。郭子兴见朱元璋相貌不凡且机智灵活,就留他做了亲兵。朱元璋精明能干,外出作战总是身先士卒,在军中也有很好的名声,郭子兴就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他。
     一年冬季,元朝将领贾鲁率军围困濠州,朱元璋与郭子兴奋力抵抗,终于击退了贾鲁。到了第二年,贾鲁死去,元军解除了对濠州的包围。朱元璋立刻回到家乡,招募了七百多名士兵后回到濠州,郭子兴很高兴,封他镇抚之职。
     后来,浙江的起义军领袖张士诚占据高邮称王,元朝丞相脱脱知道后立即带兵攻陷了高邮。朱元璋说:“高邮沦陷,元军一定会去攻打滁州,我们不如去滁州设下埋伏。”结果果然被朱元璋说中了,所以元军刚到滁州,就被朱元璋打得落花流水。考虑到元军后援强大,朱元璋没有逞一时之能,而是归还了俘获的马匹,备好美酒向元军道歉:“我们守城不过是为了防范其他盗贼,你们为什么不去攻打大盗,却来杀我们这些良民呢?”元军觉得在实力和理由上都不够充分,只好撤兵,滁州就此安全了。
     口服心服
     朱元璋的领导才能逐渐显现出来。公元1355年春天,郭子兴采用朱元璋的计策又攻克了和州,于是便让朱元璋统领军队。朱元璋担心众将对他不服气,就暂时没拿出公文,只约定第二天早晨在厅堂会集。众将来的时候,都趾高气扬地坐到右面的座位上,朱元璋却故意坐到左面。说到战略战策时,朱元璋口若悬河,众将却鸦雀无声。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实力,朱元璋与众将相约分头负责加固城墙,以三天为期限。三天过后,朱元璋完成了,众将却没有完成。这时朱元璋才拿出公文,众人无一不服。
     不久,郭子兴去世,刘福通拥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皇帝,封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元帅,朱元璋为副帅。朱元璋说:“大丈夫岂能受人管制?”但是考虑到需要借助他们的势力,也只能接受了。
     朱元璋声名鹊起,各路人马都前来归附于他,甚至连战俘都对他死心塌地。公元1356年,朱元璋率领水陆大军攻打集庆的叛军陈兆先,俘获其手下民兵三万六千多人。战俘们人心惶惶,军心不定。朱元璋见此,只留下五百个士兵守夜,自己身边也只留一人,打消了降军心里的顾虑,后来降军都心甘情愿地跟着朱元璋打天下。
     虽然朱元璋手下的兵力越来越多,但是他的地盘却很小,而且四面受敌。除了东面和南面的元军外,东南的张士诚、徐寿辉,北面的刘福通等反元势力也明争暗斗,都想掌握整个江山。不过,他们和朱元璋势均力敌,并不能消灭朱元璋,朱元璋因此才得以喘息。朱元璋在此期间实施两个方针:第一是高筑墙,让敌人无法攻城。第二是推行“屯田”法,不单单从百姓处征粮,还让军队大力开垦田地。几年工夫就使得府库充盈,不用再从百姓那里征粮了,老百姓欢呼雀跃,从心底感激朱元璋。
     有了充足的物资和百姓的支持,朱元璋一鼓作气,消灭了四周的割据势力,一统江南。然后率领二十五万大军,直取中原。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分封功臣,从此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朝代。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