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外国专家中国梦

外国专家中国梦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五州传播出版社
  • 作者: 《外国专家中国梦》编委会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853869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9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日益兴起,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专家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本书介绍的20多位专家,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挥洒着热血与汗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谊使者,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内容简介
近年来,中国为对接国内科技创新需求、引进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专家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挥洒着热血与汗水。他们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谊使者,向世界各国介绍了一个真实而多彩的中国。本书精选25篇文章,介绍外国专家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成就和贡献,介绍我国开放、包容的引才引智政策和良好创新创业环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目录
序/张建国·······················································································································1科技梦城市情——访瑞典皇家工程院副院长白瑞楠/周明阳·····················································3马悦然:中国,我的另一种乡愁/吴星铎 ·······························································9慈善大家的襟怀——访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主席肯尼斯·贝林/刘东平 李艺雯 ··················16鲍埃尔:剑客名帅 中法奇缘/吴星铎 王泱 ··························································24汉斯:大脑双核驱动的科学家/ 吴星铎 ································································33“大飞机梦”:中国设计 中国制造/张晓 ···························································41倾听来自宇宙的声音——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德国专家思博森专访/吴星铎 万晓璋··················46马克林:爱上中国半个世纪/吴星铎 雷宇虹························································53文学专家的收藏奇缘——访2014 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唐纳德·斯通/吴星铎 雷宇虹 ············61他伴中国走进国际计量界——访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国际计量局名誉局长泰瑞·奎恩/李林松 ···69来中国传播“大众创新”——专访200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左娜 ·····················75让基因沉默的人——访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克雷格·梅洛/张晓 ·······································83措恩的中国网事/左娜 ····························································································91马布里:梦想造就篮球传奇/吴星铎·····································································98毕华:在华经商的成功法则/李艺雯···································································107与巴乔在一起/文/ 毕华 译/ 李艺雯 ································································· 111“洋啄木鸟”诺扬/吴星铎 万晓璋 肖玉婷 ························································116来自德国的妇女之友——专访2015 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缪克/吴星铎···································124对话诺奖大师 把脉中国经济/李艺雯 ·································································132梅厄·欧林:与灾难角力的人/左娜 ···································································137法尔克·霍恩:与总理聊聊制造/左娜 ·······························································144林钟城:吉利的“质量先生”/张晓 ···································································150理查德·霍顿:执《柳叶刀》,剖析中国/左娜················································157医海冲浪,幸运人生——访2016 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罗杰·德特尔斯/吴星铎 闫彩萍 ······165司马安的“冰雪奇缘”/左娜 ··············································································173
摘要
    科技梦城市情――访瑞典皇家工程院副院长白瑞楠
     来自瑞典的白瑞楠(Magnus Breidne)曾担任瑞典驻华使馆科技参赞达7年之久,现任瑞典皇家工程院(IVA)副院长。今年6l岁的他看起来像40岁,脸上几乎没有皱纹,容光焕发,精力十足。聊起来才知道,他不光是个中国通,更有位相识7年的中国爱人。说他是半个中国人也许有点儿夸张,但对中国和中国人,他无疑极有发言权。
     笔者见到他时,他刚刚从新疆考察归来。带着对中国和中国城市的全新印象,老白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能与中国人以不同身份打交道,是我的幸运”
     无论是担任驻华科技参赞期间还是现在任职瑞典皇家工程院主管中国事务的副院长,老白为推动中瑞科技交流都做了不少工作,内容涵盖医疗卫生保健、信息科技和通信、可再生能源和环保等诸多领域。他多次访问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以授课或交流的形式促进中瑞之间的合作。
     今年5月17日,老白来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为“城市创新驱动发展专题研讨班”授课,介绍瑞典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经验。5月22日,他又率团到达中国工程院,以推动中国工程院与瑞典皇家工程院在科技人员交流、可持续能源与环保技术、垃圾发电、包括转化医学在内的生命科学领域内的多项合作。老白介绍说,两院还有望共同举办中瑞战略性新兴产业研讨会。
     白瑞楠担任驻华科技参赞长达7年,跟政府打了不少交道。其间还曾经担任丹麦高端芯片厂商IP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与中国有着许多商业上的往来。谈及中国印象,老白说中国富有活力、生机勃勃,每个来中国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种蓬勃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中国人工作努力,虽然有时‘不按规则办事’,但都很有雄心壮志。”老白对这个民族骨子里透出的冲劲儿和干劲儿印象深刻。
     他对中国的热爱接近出于直觉,自己都始料未及。跟许多被中国文化深深吸引、慕名前来的老外不同,老白来中国之前对中国知之甚少,仅仅有个最为基本的认知。但是当他踏上这片土地,他就爱上了这个古老神秘又开放现代的国度。老白说,这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一种情愫,自然而然发生,没什么道理可讲。
     他爱上了中国,更爱上了一位中国姑娘。两人在瑞典大使馆工作时结识。现在两人都离开了大使馆。老白去了瑞典皇家工程院,而她现在在一家名为“碧山国际”(Wild China)的旅行社担任负责人。这家旅行社为外国高端客户量身打造旅游计划,常常接待来自瑞典的客户,在瑞典也设有分支机构。两人得以常常聚在一起。
     现在他们过着一种“两头跑”的生活。中国实在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能够在这里有个落脚点,到中国各处走走转转,实在是无比惬意和理想的人毕状杰。“中国的科学机制再发展二十年,或许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提到瑞典,人们脑海中可能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诺贝尔奖。尤其是去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实现了中国人多年的夙愿,诺贝尔奖在中国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奖项。、但遗憾的是,在物理、化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中国本土科学家至今毫无斩获(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编者注)。国人常常将拿不到诺奖当作诟病中国科学界的理由,甚至在中国科技已经飞速发展的今天,质疑之声仍不绝于耳。
     老白说,现今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复杂的程度,靠一个科学家单打独斗获得诺贝尔奖几乎是不可能的。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需要世界很好的科学设备,更需要一流科学家的密切合作才有可能实现。比如有望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的发现便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几十名科学家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经过几年的反复实验才发现的。
     在老白看来,中国的现代科学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政府对科学发展的重视和倾力投资使得中国的现代科学在短短20年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现在有着世界最优选的科学仪器和一流的科学家。但是中国的科学创新机制仍不成熟。
     他曾在2007年写过一篇题为《评估中国科技发展的“十五年规划”》的文章,其中一段写道:“增加中国创新能力的努力都源于一个强烈的信念,就是只要在科技上投入足够多的钱,中国就会产生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企业。简言之,政府正在投资于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装备完善的实验室、科技园,但是仍旧忽视了‘无形的要素’――比如有利的制度和机制条件,这对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有着重大影响。”较之有利于产生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和科学家的科技政策,中国更需要的或许是有利于把知识和思想转化成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环境的创新政策。
     谈及中国科技未来的发展,老白的预测谨慎却乐观:“我认为再过20年,中国的科学机制能够实现成熟化,中国的科学家也将能够获得诺贝尔奖。”
     中国从来不乏富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科学家和企业家。老白曾经在一天之内见到了马云和李书福。他说两相对比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他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不同形态”。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