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近代日本哲学中的田边元哲学 比较哲学与跨文化哲学的视点

近代日本哲学中的田边元哲学 比较哲学与跨文化哲学的视点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廖钦彬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746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部分“宗教哲学”的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田边宗教哲学的独特性,其所带出的近代日本宗教哲学史的发展脉络及思想史意义;第二部分“历史哲学”涵盖的时期从战前、战后到田边的晚年;第三部分“存在论与现象学”内容主要围绕“无教会”基督徒南原繁及瑞士神学家卡尔·巴特的神学思想对田边战前与战后的“种的逻辑”的变迁带来何种影响以及在田边哲学的形成、转变过程中海德格尔哲学如何成为其养分;第四部分“比较哲学与跨文化哲学研究”为跨文化哲学视域下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目录
导论
一、田边元的生平
二、重要著作
三、田边哲学的区分
四、各章的研究概述
第一部分 宗教哲学
第一章 田边元的宗教哲学:从忏悔道哲学到基督教的辩证
一、前言
二、“种的逻辑”及其挫败
三、忏悔道哲学的结构:宗教与哲学之间的张力
四、绝对媒介的辩证法与基督教的发展
五、结论
第二章 近代日本宗教哲学的开展:清泽满之、西田几多郎、田边元
一、前言
二、清泽改心前的“有限与无限论”与西田的宗教观
三、清泽改心后的“有限与无限论”与田边的“法藏菩萨论”
四、“精神主义”、“行死”、“逆对应”
五、自力与他力的问题
六、结论
第三章 《大乘起信论》与京都学派:回应“批判佛教”的批判
一、前言
二、作为场所哲学的西田哲学
三、作为绝对无的真如:久松真一
四、田边元的宗教哲学与缘起论
五、结论
第二部分 历史哲学
第四章 战时田边元的历史观:宗教与国家的葛藤
一、前言
二、关于“近代的超克”与“大岛笔记”
三、田边元的历史观与宗教观
四、国家存在与历史
五、结论
第五章 田边元与大岛康正的历史哲学:时代区分的成立根据
一、前言
二、田边宗教实存式的历史哲学
三、大岛实存式的历史哲学
四、京都学派的历史哲学
五、结论
第六章 大森庄藏与田边元的时间哲学:个别、特殊、普遍的时间
一、前言
二、大森庄藏的语言观与时间观
三、他者介入的时间
四、战后的“种的逻辑”及其时间哲学
五、分析哲学与宗教哲学的时间观
六、结论
第三部分 存在论与现象学
第七章 田边元的国家哲学与南原繁的“神国”政治理论
一、前言
二、“种的逻辑”与西方社会学
三、“种的逻辑”与黑格尔
四、南原繁的“近代”观与纳粹批判
五、南原繁的“神国”政治理论与田边哲学批判
六、结论
第八章 田边元与卡尔?巴特的辩证法:“种的逻辑”的转向及其问题点
一、前言
二、辩证法神学与纳粹批判
三、作为绝对无的神
四、“种”概念的位移
五、战后的巴特神学诠释
六、结论
第九章 现象学与田边哲学形成之间的关联:以海德格尔为中心
一、前言
二、京都学派:从西田哲学到田边哲学
三、田边所见的现象学及其新转向: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
四、后期田边哲学的海德格尔哲学批判
五、结论
第四部分 比较哲学与跨文化哲学研究
第十章 中国哲学与田边哲学形成之间的关联:《易经》与“种的逻辑”
一、前言
二、太极与阴阳
三、希腊、希伯来、中国的存在论
四、儒教道德的存在论
五、“种的逻辑”与《易经》存在论的关联
六、结论
第十一章 田边元的实存哲学
一、前言
二、关于实存:从知到行的转变
三、实存哲学的局限及其转换
四、战后的实存图像
五、结论
第十二章 田边元的海德格尔批判与道元的现代诠释:实存哲学与现实哲学
一、前言
二、田边元的海德格尔批判与“种的逻辑”
三、道得与得道:宗教与哲学的辩证
四、宗教实存与时间
五、“有时”论
六、结论
终章 回顾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