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创造一种生活,取悦自己

创造一种生活,取悦自己

  • 字数: 16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梁实秋 著
  • 出版日期: 2019-07-01
  • 商品条码: 978721423581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收录一代华语文宗梁实秋经典散文74篇,现代小品文创作之典范,影响整整三代中国人的大师作品精选集。·四大主题“行到水穷云起处”“万物有灵皆自在”“箸间心上有真意”“腹有诗书气自华”,养花喂猫、吃饭读书,三言两语道尽生活乐趣。·特别收录吴昌硕、徐悲鸿、傅抱石等名家名作彩色插图,图文搭配更显韵味。·圆脊凹槽精装,高级特种纸面裱,装帧设计精美,宜阅读更宜收藏。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有名散文家、学者、翻译家梁实秋先生经典随笔散文74篇,分为“行到水穷云起处”“万物有灵皆自在”“箸间心上有真意”“腹有诗书气自华”四部分,包括旅行游记、万物观感、美食品评、谈书论艺四方面内容,以诙谐而不失雅致的语言、从容而饱含智慧的态度,为读者展示一种风轻云淡、自得其乐的生活艺术,为劳碌在世俗人间的人们带来恰到好处的启迪。同时特别精选吴昌硕、徐悲鸿、傅抱石等大家画作作为彩色插图,美文美图共赏,相得益彰,更显雅致。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190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中国有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等。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
目录
行到水穷云起处南游杂感  / 002六朝如梦——记六十年前的南京  / 011动物园  / 019忆青岛  / 025华清池  / 032美国去来  / 035唐人自何处来  / 041火山!火山!  / 044尼亚加拉瀑布  / 050拔卓特花园  / 053福特故居  / 062万物有灵皆自在狗  / 068一条野狗  / 071一只野猫  / 074小花  / 077猫  / 080猫的故事  / 085猫话  / 089黑猫公主  / 097白猫王子九岁  / 101蚊子与苍蝇  / 103群芳小记  / 105四君子  / 122山杜鹃  / 125哀枫树  / 130盆景  / 133虹  / 137雪  / 140箸间心上有真意烧羊肉  / 144炸丸子  / 146满汉细点  / 149酪  / 153烧饼油条  / 157糟蒸鸭肝  / 161腊肉  / 163狮子头  / 165瓦块鱼  / 167生炒鳝鱼丝  / 170海参  / 173熘黄菜  / 175笋  / 177吃相  / 180馋  / 184由熊掌说起  / 188炸活鱼  / 191饮酒  / 194喝茶  / 198北平的零食小贩  / 202记日本之饮食店  / 210吃在美国  / 214腹有诗书气自华读杜记疑  / 220剑外  / 229《登幽州台歌》  / 231金缕衣  / 234《传法偈》  / 236竹林七贤  / 239管仲之器小哉  / 242《饮中八仙歌》  / 244万取千焉,千取百焉  / 247海晏河清图  / 250亚瑟王的故事  / 253莎士比亚与时代错误  / 256约翰逊的字典  / 261桑福德与墨顿  / 270尘劳  / 274
摘要
    我由北京动身的那天正是清明节,天空并没有落雨,只是阴云密布,呈现出一种黯淡的神情,然而行人已经觉得欲断魂了。我在未走之前,恨不得插翅南翔,到江南调换调换空气:但是在火车蠕动的时候,我心里又忽自嗫嚅不安起来,觉得那座辉煌庞大的前门城楼似乎很令人惜别的样子。不知有多少人诅咒过北京城了,嫌它灰尘大。在灰尘中生活了二十几年的我,却在暂离北京的时候感到恋恋不舍的情意!我想跳下车来,还是吃一个星期的灰尘吧,还是和同在灰尘中过活的伴侣们优游吧……但是火车风驰电掣地去了。这一来不大打紧,路上可真断魂了。
     断了一次魂以后,我向窗外一望,尽是些垒垒的土馒头似的荒冢:当然,我们这些条活尸,早晚也是馒头馅!我想我们将来每人头上顶着一个土馒头,天长日久,中国的土地怕要接近是一堆一堆的只许长草不许种粮的坟头了。经济问题倒还在其次,太不美观实在是令人看了难受。我们应该以后宣传,大家“曲辫子”以后不要在田地里筑起土馒头。
     和我同一间车房的四位旅客,个性都很发达。A是一个小官僚,上了车就买了一份老《申报》和一份《顺天时报》。B、C、D三位似乎都是一间门面的杂货店的伙计。B大概有柜台先生的资格,因为车开以后他从一个手巾包里抽出一本《小仓山房尺牍》来看。C有一种不大好的习惯,他喜欢脱了鞋抱膝而坐。D是宰予之流,车开不久他就张着嘴睡着了:睡醒以后,从裤带上摘下一个琵琶形的烟口袋,一根尺余长的旱烟杆。这三位都不知道地板上是不该吐痰的,同时又不“强不知以为知”的,于是开始大吐其痰。我从他们的吐痰中,发现了一个中国人特备的国粹,“调和性”。一旦痰公然落到地板上以后,痰的主人似乎直觉地感到一些不得劲儿,于是把鞋底子放在痰上擦了几下。鞋底擦痰的结果,便是地板上发现一块平匀的湿痕(痰是看不见了,反对地板上吐痰的人也无话可说了,此之谓调和)。
     从北京到济南,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着,我并没有什么不满,因为我知道这叫作“民众化”!
     车过了济南,酣睡了一夜。火车的单调的声音,使人不能不睡。我想诗的音节的功效也是一样的,例如spencerian stanza。前八节是一样的长短节奏,足以使人入神,若再这样单调下去,读者就要睡了,于是从第×行便改了节奏,增加一个音。火车是永远的单调,并且是不合音乐的单调。但是未来派的音乐家都是特别赞美一切机轮轧轧的声音呢。
     一觉醒来,大概是安徽地界了吧,但见一片绿色,耀人眼帘,比起山东地界内的一片荒漠,寸草不生的情形,真是大不相同了。我前年过此地的时候,正在闹水灾,现在水干了,全是良田。北方农人真是寒苦,不要说他们的收获不及南方农家的丰富,即是荒凉的环境,也够人难受了。但是由宁至沪一带,又比江北好多了,尽是一片一片的油菜花,阳光照上去,像黄琉璃似的,水牛也在稻田里面工作着,山清水秀,有说不出的一股畅和的神情。似泰山一带的山陵,雄险峻危,在江南是看不到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想近水的人真是智,不说别的,单说在上海从四马路到马霍路黄包车夫就敲我二角钱!
     我在上海会到的朋友,有郁达夫、郭沫若、成仿吾。除了达夫以外,都是没会过面的文字交,其实看过《女神》《三叶集》的人不能说是不认识沫若了。沫若和仿吾住在一处,我和达夫到他们家的时候,他们正在吃午饭。饭后我们便纵谈一切,最初谈的是国内翻译界的情形。仿吾正在做一篇论文,校正张东荪译的《物质与记忆》。我从没有想到张东荪的译本居然会有令人惊异的大错……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