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叶熙春
字数: 203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7-01
商品条码: 9787030618757
版次: 1
开本: B5
页数: 183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为学校各学院和附属医院浙江省省级名中医和全国名中医指导老师,以及学校老中医专家。三、统一编写内容与体例以名医成长、成才之路为主线,结合名医学术思想形成、学术经验体会等从不同视角进行撰写,尽量避免与已出版著作内容重复。每本字数要求在10-15万字。
目录
第一章 中医萌芽
第一节 清贫叶家添新丁
第二节 幼童私塾得启蒙
第三节 国弱家贫多病痛
第四节 少年立志做郎中
第二章 名师指引
第一节 投师受业莫尚古
第二节 破例侍诊姚梦兰
第三节 年少好学诵经典
第四节 研读国学益国医
第三章 声名鹊起
第一节 开业行医在余杭
第二节 技精羽丰医名噪
第三节 悬壶济世尽天责
第四节 十里洋场领风骚
第五节 为人为官刚正清廉
第四章 高超医术
第一节 因势利导伏温病
第二节 追本穷源攻咳喘
第三节 圆机活法治胃病
第五章 学术成就
第一节 论治温病造诣精深
第二节 内伤杂病注重整体
第三节 遣方用药精简灵动
第四节 膏方调理防治未病
第六章 桃李天下
第一节 深耕细作育英才
第二节 严谨治学弘流派
第三节 杏林春暖谱新章
第四节 春晖遍泽桃李树
参考资料
摘要
第一章 中医萌芽
第一节 清贫叶家添新丁
叶熙春,幼名锡祥,字倚春,1881年12月1日在浙江省钱塘县(今杭州市)武林门外响水闸出生。他的祖籍在浙东慈溪。
19世纪60年代,战火纷飞,民不聊生,老百姓只能选择逃亡,从自己的家园颠沛流离逃到别的地方,并且最终可能会和家里人走散。为躲避战乱,叶熙春的祖父叶良松和祖母也选择了逃难,1860年左右从慈溪出发,挑了一副简陋的家当担子,一路逃难到省城杭州,这才定居下来。
第一代迁杭的祖父叶良松因为是难民,既无亲友可投靠,又无田地和富足的资产,只能做些小生意勉强度日,家境清贫,生活简朴。但他为人正直,贤良方正,治家严谨,即使生活艰苦,也非常注重门楣家风,重视庭训家教,讲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遵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人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齐家”,也可以称为“治家”,而“治家”的中心环节便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培养良好家风,它奠定了一个人的品格基础。每个家庭都有自身独特的家风,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深受儒家文化的濡染熏陶,儒学已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民间、在老百姓的内心里,儒学的价值持久存在着。不同的家庭,家风的呈现形式不尽相同,有的是有形的文字、成型的为人处世格言,更多的是无形的言传身教,隐含于每个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祖父叶良松以身作则,也从未放弃对子女的教育,从小便教育孩子诚实做人,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德。日子虽然清苦,但因家风良好,与人为善,一家人也是和和睦睦的。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叶熙春,在潜移默化下,也有了初步的做人做事的准则和“性格”。
祖父去世后,叶熙春的父亲叶德发和母亲为了谋求生计,到附近的余杭县良渚镇上摆摊。从历史上来说良渚镇是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辖镇,是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据方志记载,“良渚”一名最早见于宋代,称为“梁渚里”。“梁渚”转而为良渚应在明代(1368~1644年),具体时间不可考。清代(公元1644~1911年)的各种《杭州府志》均已称“良渚”。“良”,在《说文解字》里被解释为“善也”,即美好之意;“渚”,在《尔雅?释水》这部文献里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良”与“渚”的组合,即“美好的水中之洲”的意思,这与河港密布的良渚镇地理环境相符。兼有山水之利的余杭,山皆宜林,地皆宜耕,不但是鱼米之乡,还有资源丰富的山货土产,尤其是以径山茶为代表的茶叶,以及包括毛竹、竹笋、笋干、柴炭、木材等在内的竹木产品。
叶熙春父母靠贩卖粽子、豆浆之类的小吃摊子谋生,无论严寒酷暑,都风雨无阻,早出晚归,换得微薄的收入维持家用。也因此无法照顾年幼的儿子,故把年幼的叶熙春留在响水闸旧居,随同祖母一起生活。
第二节 幼童私塾得启蒙
1886年,叶熙春刚满5岁,照顾他的祖母也去世了,幼年的他这才到良渚,跟随父母度过了没有多少欢乐回忆的童年时代。按照当时的家境,稍长大后,叶熙春就该给父母当帮手,日后也就是做个小摊贩的城镇贫民。但因他从小体质比较单薄,天性又聪敏好学,父母心疼他,不忍心让他跟着干力气活吃苦,就咬咬牙,决定送他上私塾,其7岁启蒙,读了8年书。
私塾是私学的一种。清代地方儒学有名无实,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除义学外,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办的学塾里,因此清代学塾发达,遍布城乡。塾师多为落第秀才或老童生。学生入学年龄不限。自五六岁至二十岁的都有,其中以十二三岁以下的居多。学生少则一二人,多则可达三四十人。
塾师一般多为一人,大的村塾则不定。学生入学后由塾师个别教授。其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除此之外,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私塾的教学时数,一般因人因时而灵活掌握,可分为两类:“短学”与“长学”。教学时间短的称为“短学”,一般是一至三个月,家长对这种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学生日后能识些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而“长学”每年农历正月半开馆,到冬月才散馆,其“长”的含义,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龄长,二是指学生学习的时间长,学习的内容也多。
至于私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在蒙养教育阶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在教学方法上,先生接近采用注入式。讲课时,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口哼,讲毕,命学生复述。其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上朗读。凡先生规定朗读之书,学生须一律背诵。
私塾是私家学塾的简称,古代很少把“私”和“塾”两个字直接连起来使用。私塾成为一个社会常用词汇是近代以后的事情,以示与官立或公立新式学堂的区别。古人称私塾为学塾、教馆、书房、书屋、乡塾、家塾等,这些字眼都带有几分文雅气或亲情味。根据私塾的设置情况,清末学部把私塾分为义塾、族塾、家塾和自设馆。义塾带有免费教育的性质,以出身清贫家庭的子弟作为施教对象。族塾依靠族产支撑,属于宗族内部办学。族塾往往设在宗祠内,不招收外姓儿童。富家大户聘请名师宿儒在家专门教授自己的子女,这种私塾称为家塾。自设馆是塾师自行设馆招生的私塾,不拘姓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明清两代最常见的儿童识字用书。《论语》《孟子》属于经典读物,这时,也变成蒙学教材的一部分。私塾历来实行个别教学,塾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安排课业,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私塾对学生背书的要求特别高,读书是私塾学生的主要活动。清代,杭州城内有名的宗文义塾在条规中要求学生“每日读生书,朗读百遍”。
艰苦的环境磨砺人的毅力,叶熙春从小便展现出勤奋好学的品性。加之是家中的独子,虽然从小禀赋不足,体弱多病,但他天资聪颖,个性积极上进,因此,从启蒙教育开始,他便展现出热爱学习、领悟性好、记忆力超强的品性,他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也让困境中的父母颇感欣慰。
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