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先锋派的转型 1940-1985年的纽约艺术界

先锋派的转型 1940-1985年的纽约艺术界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作者: (美)戴安娜·克兰(Diana Crane)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477794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2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20世纪40年代,随着抽象表现主义的兴起,纽约成为世界先锋艺术的中心。什么是先锋派?为什么是纽约?戴安娜·克兰以社会学研究视角,再现了1940-1985年美国先锋派的重要转型,条分缕析了这一时期先后兴起的七种艺术风格及其社会背景: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具象绘画、照相写实主义、模式绘画和新表现主义。从杰克逊·波洛克到安迪·沃霍尔,从高雅文化到大众文化;艺术家、策展人、经销商、收藏家、评论家,博物馆、画廊、拍卖行、艺术学院、公司藏家,形形色色的群体和机构共同构成了复杂又迷人的纽约艺术界。艺术的演变,映照着社会的变革。伴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在光怪陆离的先锋艺术风格背后,隐藏着社会阶层的震荡、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文化的影响。
作者简介
戴安娜·克兰,美国有名文化社会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系荣誉退休教授,曾任美国社会学协会文化社会学部主席、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社会学、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等。著有《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中的扩散》(1972)、《先锋派的转型:1940-1985年的纽约艺术界》(1987)、《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1992)、《时装及其社会负载:服饰的阶级、性别与身份》(2000)等。
常培杰,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现代西方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和美学研究。
卢文超,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为艺术社会学、艺术理论与美学理论。
目录
致谢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风格
第三章先锋派的双重作用:美学传统与意义危机
第四章作为艺术的通俗文化:作为过渡风格的波普艺术
第五章艺术与意义:再现性绘画中的主题
第六章售卖神话:艺术画廊与艺术市场
第七章艺术博物馆和先锋艺术风格的接受
第八章结语:先锋派的演变
附录A关于艺术形式的非介入性研究
附录B补充表格
附录C按风格分类的艺术家名单
参考文献
索引
摘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