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鲁迅经典必读/大作家的语文课

鲁迅经典必读/大作家的语文课

  • 字数: 2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鲁迅周作人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53135620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小学六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全部鲁迅文章、书目《朝花夕拾》《野草》全本,详细注释帮助提高阅读理解。 经典名篇附有周作人散文中相关内容节选,其篇目选自《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故家》。 书中精选六十余幅珍贵鲁迅手迹、照片、名家画作等宝贵资料,作为文章配图。使读者看到课本之外丰富立体有趣有才的鲁迅先生。 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潜心撰文,为读者点拨文章脉络,讲述鲁迅人格与创作的魅力。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小学六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全部鲁迅文章、书目《朝花夕拾》《野草》全本,详细注释帮助提高阅读理解。 经典名篇附有周作人散文中相关内容节选,其篇目选自《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故家》。 书中精选六十余幅珍贵鲁迅手迹、照片、名家画作等宝贵资料,作为文章配图。使读者看到课本之外丰富立体有趣有才的鲁迅先生。 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潜心撰文,为读者点拨文章脉络,讲述鲁迅人格与创作的魅力。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浙江绍兴人。有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新文化运动杰出代表。 ★周作人(1885-1967)字星杓,号知堂、启明,笔名遐寿。浙江绍兴人,鲁迅(周作人)之弟。中国现代有名散文家、诗人、翻译家,新文化运动杰出代表。 ★黄乔生,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常务副馆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著有《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鲁迅像传》《百年巨匠:鲁迅》《八道湾十一号》《字里行间读鲁迅》等。
目录
摘要
    鲁迅有两个弟弟,周作人和周建人,本文作者周哗(1926―1984),是三弟建人的长女。鲁迅对三弟一直很关爱提携,帮助他学习和研究生物学,为他介绍工作,为他的著译写序。在上海,建人时常带着妻儿到鲁迅家去。因此周晔留下一些对伯伯鲁迅的印象,1945年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周哗写下这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
     文章根据个人的见闻和感受,小处落笔,写了伯父鲁迅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生动地说明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对鲁迅的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鲁迅生活的时代,尤其是定居上海之前,日常交通工具是黄包车。读者都熟悉他早年的一篇速写《一件小事》,主人公就是一位黄包车车夫。他在北京,平时乘黄包车上下班和外出办事,日记中有不少记载,如1915年5月2日“往观音寺街买牙粉、袜、饼干、牛肉等共四元。车夫衣敝,与一元”。1916年5月17日“下午自部归,券夹落车中,车夫以还,与之一元”。他对这些日夜奔驰在大街小巷的普通劳动者寄予深切的同情。1913年2月的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上午赴部,车夫误?地上所置橡皮水管,有似巡警者及常服者三数人突来乱击之,季世人性都如野狗,可叹!”周哗这篇文章详细描写一个夜晚上海街头发生的一幕,十分感人,也自在情理之中。
     周晔对鲁迅的回忆,重点写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侄女们认真读书;在笑谈“碰壁”中批判社会不正义;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关心女佣阿三。讲明鲁迅受亲人和众人爱戴的原因。全文结构完整,脉络清晰。作者非常善于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救助车夫”一段,准确地写出鲁迅兄弟俩为车夫疗伤的一举一动,很有现场感。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真实、感人,说服力、感染力很强。作者带着读者想象家人团聚的温馨情景,体会鲁迅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感受鲁迅行为中的真诚和体贴,充满了生活气息。回忆散文的关键是真实,不能夸张,不能任意拔高。周晔这篇文章较好地把握了分寸。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爸爸问他。
     “先生,”从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扎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