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藏在楚汉的成语/林汉达成语故事
字数: 130000
装帧: 简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 林汉达 著
出版日期: 2019-08-01
商品条码: 9787547051627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192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2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专享一套林汉达成语故事。林汉达的历史故事有很多版本,如《上下五千年》《林汉达历史故事集》等,但成语故事仅此一套。有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原中国教育部副部长林汉达先生经典之作。中国最早推行成语通俗化的语言大师,献给孩子们的成语故事。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孩子最认可的通俗历史故事文本,华丽新生。★全彩水墨插画,尊重史实还原人物。有名插画师王晓鹏,国画专业科班出身,手绘水墨插图,诠释精致中国风。参考大量历史资料中对人物外貌的描述以及流传下来的绣像图,避免人物善恶脸谱化,还原最贴合史实的人物形象。 ★丰富附加值,国学知识一站式获得。历史小贴士,揭秘行文中遇到的历史、文化、风俗小常识。秦始皇被刺杀过几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是谁说的?谁是秦朝最后一位皇帝?种种小疑惑,一套书一网打尽。成语解释,参考权威资料,解释每一个成语的古义、今义,列出成语出处及原文。还原成语前世今生。时光之箭,将历史故事还原到时间的长河中,描绘在同一支时光之箭上,了解每一个故事前后都发生了什么历史大事件,从小培养横向思维、大气全局观。轻松好玩的“国学”教育读本,寓教于乐,玩转中国传统文化。★生僻字注音读历史读物经常弄不清这个人名念什么,那个地名怎么读。为解决这一问题,全套书为生僻字注音。以每一篇故事为独立单位,在生僻字第一次出现处注音。让读者随意翻开一篇故事,都没有阅读障碍。★名家联袂推荐著名作家、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李国文,著名作家王充闾,联袂推荐。★扫码听故事手机扫扫二维码,就有精彩故事可以听。
内容简介
【丛书简介】《林汉达成语故事》从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孩子一直喜爱的林汉达通俗历史故事文本中精选适合当代儿童阅读的成语故事,汇聚成书。每册20个成语故事,让孩子在读故事的同时了解成语的来源出处,并理解成语的含义。配合历史、文化小贴士,多维度辐射成语、历史、文化。让孩子一站式获得多元国学知识,及快乐阅读体验。【本册简介】《林汉达成语故事:藏在楚汉的成语》是该丛书前后汉卷的第一册,在楚汉争霸这一段历史时期中,选取了20个成语故事。如:孺子可教、揭竿而起、群雄逐鹿等。这些成语故事不仅是学龄儿童推荐阅读的经典,也大致串联起了秦朝灭亡、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这一段大历史,对儿童提升写作、阅读能力,掌握历史知识都有帮助。
作者简介
林汉达(1900—1972)浙江慈溪人,有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曾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等。他是语文现代化的积极推动者,一生向传统教育挑战。对中国的汉语拼音改革、成语通俗化、扫盲等工作做出了极大贡献。他写的通俗历史读物,如《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集》《东周列国故事》《前后汉故事》《三国故事》等是一代代中国孩子的历史启蒙读物,是流传了半个世纪的岁月经典。
目录
孺子可教怨声载道揭竿而起群雄逐鹿八千子弟斩蛇起义人心所向骄兵必败破釜沉舟指鹿为马约法三章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沐猴而冠胯下之辱国士无双暗度陈仓挑拨离间分一杯羹四面楚歌江东父老
摘要
孺子可教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中原后,很喜欢到各处巡游。他每次出巡,总是前呼后拥、车马相连,十分威风。公元前221年,他带着大队人马到了一个叫“博浪沙”的地方,没想到车队在拐弯的时候,突然“哗啦啦”一声响,不知道从哪儿飞来一个大铁锤,把一辆副车砸得粉碎,当时秦始皇就在前面的车上,当时半截车挡迸到他的跟前。好险哪!一下子车队全都停了下来。武士们四面搜捕,没费多大工夫就把那个刺客逮住了。秦始皇下令审问那刺客,可他愣是啥都不交代,只是一个劲儿地骂着说:“昏皇灭了六国,六国的后人和历代的忠良定会找他报仇!”骂完,那刺客就自己撞死了。从刺客的话中,有人推算出背后的主谋是从前韩国丞相的儿子,姓姬,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伺候过韩国的五代君王,他也算是个贵族子弟。秦国灭了韩国,姬公子认为:秦灭了他的父母之邦,这仇得报。于是他暗地里有了刺杀秦始皇的打算。过了好些年,他才结交到一位肯替他卖命的大力士。这位大力士手使的那个大铁锤足有一百二十斤重。他们打听到这次秦始皇的行踪,就在博浪沙埋伏起来,给了秦始皇一铁锤。行刺失败,秦始皇立刻下令全国捉拿背后主谋,韩国一带更是加紧搜查。姬公子一听说到处都在捉拿他,只好更名改姓为张良,一直逃到了下邳(pī),躲了起来。秦始皇命令各地官府搜查了十天没查到,也只好算了。张良虽然逃难出来,但他好在身上有钱,便在当地结交了不少豪杰,仍旧想着替韩国报仇的事。不到一年工夫,他就在下邳出了名。附近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侠客,可谁也不知道他就是那位博浪沙行刺的韩国公子。有一天,张良独自出去散步,一来为了解闷,二来也想暗地里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共谋大事。路过一座大桥的时候,他瞅见一个老头儿穿着一件土黄色的大褂,搭着腿坐在桥头上,一只脚上下晃荡着,那只鞋拍着脚心,像在打拍子。真怪,他一见张良过来,竟有意无意地把脚跟往里一缩,那只鞋就掉到桥下去了,老头儿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我的鞋捡上来。”张良听了,不由得火儿了。可他一看那个老头儿,人家眉毛、胡子全白了,额上的皱纹好几层,就是叫他一声爷爷也不算过分,哪里还能生气呢?于是他走到桥下,捡起那只鞋,上前递了过去。谁知那老头儿不用手来接,只是把脚一伸,说:“给我穿上。”张良一愣,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可是他已经替人家把鞋都捡上来了,干脆就好人做到底吧。他索性跪下去,恭恭敬敬地拿着鞋给那老头儿穿上。那老头儿这才捋(lǚ)着胡子,微微一笑,大摇大摆地走了。这下可又把张良弄迷糊了,天底下怎么会有这种人,人家帮了他,连声“谢谢”也不说,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张良走下桥,跟在老头儿后面,看他到底去哪里。大约走了半里地,那老头儿好像也觉察出来张良在跟踪他,就转过身来,走到张良面前,说:“你小子有出息。我倒乐意教导教导你。”张良是个聪明人,猜测这老头儿准有来历,就赶紧跪下,向他拜了几拜,说:“张良我这就拜师了。”那老头儿说:“好!过五天,天一亮,你到桥上来见我。”张良连忙说“是!”第五天,张良一早起来,匆匆忙忙地洗了脸,就到桥上去了。谁知道一到跟前,那老头正生着气哪。他说:“小子,你跟我老人家定了约,就该早点儿来,怎么还要叫我等你呢?”张良跪在桥上,向老师磕头认错。那老头儿说:“去吧,再过五天,早点儿来。”说完就走了。张良愣愣磕磕地站了一会儿,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了。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见公鸡叫,脸也不洗就往大桥那边跑去。还没上桥呢,远远就看见了老人家。他恨恨地直打自己的后脑勺儿,自言自语说:“怎么又晚了一步?”那老头儿瞪了张良一眼,说:“过五天再来!”说完又走了。张良闷闷不乐地憋了老半天,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去了,他只怪自己诚心不够。这五天可比前十天更难熬。到了第四天晚上,张良翻过来覆过去怎么也睡不着。他干脆不睡了,半夜就到桥上去静静地等着。过了不一会儿,那老头一步一步地挪过来了。张良赶紧迎了上去。他一见张良,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说:“这样才对。”说完,他拿出一部书来交给张良,说:“你把这书好好读,没准将来能做帝王的老师哪!”张良挺小心地把书接过来,恭恭敬敬地道了谢,说:“请问老师尊姓大名。”那老头笑着说:“你问这个干吗?我没有名字。”张良还想再问个明白,那老人家不再理他,连头也不回地走了。等到天亮,张良拿出书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部《太公兵法》。张良白天读、晚上读,把它读得滚瓜烂熟。到了这时,他才觉得博浪沙行刺实在太鲁莽了。从那时起,他一面继续钻研《太公兵法》,一面继续留心着秦始皇的行动。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