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三十六计与现代战争新解

三十六计与现代战争新解

  • 字数: 237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深度军事》编委会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2526209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三十六计与现代战争新解》是为适应当代读者需求特别编写的国学经典普及丛书,对中国古代经典兵书《三十六计》进行了深入解读。本书的原文以历代得到公认的著作为底本,准确可靠。原文一般采用简化汉字,个别容易产生歧义的字,仍保留繁体;注释兼综百家之长,充分反映学界研究成果;译文精致、流畅,严格忠实于原著。对于历来有不同理解的某些重要词句,采取多种说法并存的办法。 《三十六计与现代战争新解》讲述了《三十六计》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近现代世界中的多场代表性战争,并在还原真实战争进程的同时,阐释了《三十六计》与这些战争的关系。通过成功与失败两方面的案例,让读者重新检视《三十六计》的伟大。 《三十六计与现代战争新解》不仅对每一计谋的应用技巧进行了深入分析,还提出了破解之道。 《三十六计与现代战争新解》的配图严谨、恰当,与文字一一对应,还收录了多幅传统名画。 《三十六计与现代战争新解》纸质优良、印刷精美,使用大32开,不仅携带方便,而且美观大方,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三十六计与现代战争新解》主要讲述了我国经典兵书《三十六计》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也对《三十六计》原文进行了深度解析。书中重点分析了20 世纪以来的多场代表性战役,并在还原真实战役进程的同时,阐释了三十六计与这些战争的关系。通过成功与失败两方面的战例,让读者深刻感受三十六计的伟大。 《三十六计与现代战争新解》适合想要掌握一定国学和军事知识的读者阅读,也可供军事爱好者借鉴和收藏,同时也可作为青少年国防教育的科普读物。
作者简介
《深度军事》编委会,由一群军迷组成的写作团队,写作团队中的作者有国内知名军事论坛的版主,也有曾经在《舰船知识》、《轻兵器》等专业军事杂志上发表过自作品的知名作者,还有多位曾经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过畅销军事书的主创人员。《深度军事》正在打造全国一流的军事图书写作团队,力求创作出深受读者喜爱的军事图书。
目录
"第1 章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2 第二计  围魏救赵     /13 第三计  借刀杀人     /21 第四计  以逸待劳     /29 第五计  趁火打劫     /40 第六计  声东击西     /50 第2 章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60 第八计  暗度陈仓     /70 第九计  隔岸观火     /82 第十计  笑里藏刀     /89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100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107 第3 章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114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121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128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138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145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154 第4 章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162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     /169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176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183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192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198 第5 章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206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214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222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228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236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241 第6 章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248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255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260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266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272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277 参考文献
摘要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就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阳,太阴:相传伏羲以阴阳集成八种图形,即八卦。周文王又将其推演为六十四卦。阴阳在军事上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无论是阴、晴、雨、雪等天时气象,还是山川湖泽等地理形态,又或是攻防进退等战略战术,都可以分为阴阳相对的关系。一般来说,柔、暗、后、奇、虚等为阴,刚、明、先、正、实等为阳。阴中寓阳,阳中隐阴,二者可以互相转化,阳发展到特别必然转化为阴,阴发展到特别必然转化为阳。
     【译文】
     防备周密,往往容易导致思想麻痹,意志松懈;常见的事情就不会产生疑惑(以致丧失警惕)。密谋就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并不是与公开行动相对立的。公开的行动当中往往隐藏着最秘密的计谋。
     【计谋探源】
     瞒天过海的计策,古时人们早有使用。如:春秋时期,齐姜和狐偃定计,把晋公子重耳灌醉,打发他离开齐国(见《左传》);隋代,在隋朝平定江南的战争中,隋将贺若弼多次大张旗鼓地进行换防,以麻痹敌军,最后在敌军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指挥大军偷袭并攻克了陈国的南徐州(见《隋书?贺若弼传》)。而“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形成,与元初无名氏所撰《薛仁贵征辽事略》中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关。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亲率三十万大军准备平定东土。一日,行至大海边,只见眼前白浪滔天,茫茫无际,唐太宗内心惧怕,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传报有一个近居海边的富户请求见驾,并声称已经准备好了三十万大军的过海军粮。太宗大喜,急忙率百官随富户来到“屋”内,百官也纷纷入座,开怀畅饮。
     酒酣之际,太宗忽然听见帐外有波涛汹涌之声,便急忙揭开帐幕向外张望。这才发现自己与三十万大军正在乘船渡海,而且将要到达彼岸。原来这是薛仁贵施的“瞒天过海”之计。唐军征东,军队的士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大因素。如果太宗惶恐不安,整支军队的士气都会受到影响。于是,薛仁贵便设计瞒着太宗指挥大军渡海。因为皇帝贵为“天子”,所以叫作“瞒天过海”。
     【编者解读】
     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使用伪装的手段反复迷惑、欺骗敌方,制造公开的假象,使敌方失去警觉,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获得出奇制胜的效果。此计的关键在于“瞒”,瞒得过就万事大吉,瞒不过则弄巧成拙。当然,“瞒”并非此计的最终诉求,而是达成“过海”目的所用的必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瞒天过海”不能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等混为一谈,更不能与那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做法相等同。虽然,“瞒天过海”和“欺上瞒下”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但其动机、性质、目的并不相同。“瞒天过海”的成功取决于它所采取的战略、方针,是有鸿鹄之士的谋事之道,称得上妙计。
     在军事上,“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它意在利用人们习以为常的心理进行战役伪装,隐藏军队的集结和进攻企图,从而把握时机,实现预期目标。“瞒天过海”主要依靠指挥官对外界事物的掌握,因地制宜,利用手边的原有物资和天然屏障并放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消息,从而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