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人情(新编版)

中国人情(新编版)

  • 字数: 15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万钧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252499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3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人情(新编版)》以系统的视角、辩证的态度来观察、思考中国人的生活与习惯,辨析人情心智在社会生存中的现实表现及其原因,力求点明因人情而致人际关系中的优势、劣势,探求超越一般人情世故之上的幸福之路。“性情”“交情”“世情”三大板块广博撷取生动而富于启发性的例证,以人事、人物、人言解读人心,并力求以平白轻松的言语表达出来。厚实生活,渊博信息,独立思考,诚善心灵! 本书不是关于人情世故的技巧罗列或研究批判,而是基于中国文化与社会之上对人之常情、人性需求的反思,思考人的复杂与简单,人的善恶美丑。无处不在的大事小情,与众不同的观察思考,让人读出情调,读出苦笑,读出味道。 希望此书是闲情加激情,是真情,就不煽情,就不矫情。
目录
土篇:性情/001
熟知未必是真知/002
食色性也/007
人字两画/018
三色人生/023
瘾/032
情寿/035
聪明/041
模糊,才是境界/050
文明是一种脆弱/057
木篇:心情/063
微信圈文10篇/064
闲思醇语/072
水篇:交情/077
朋友/078
先发制人/083
远近之间/087
越越效应/093
羡慕嫉妒恨/100
大小明暗/108
省心不省心/112
五句口头禅/116
下棋打牌论/122
口嘴闲话/124
不好意思/128
火篇:世情/135
孝/136
天堂在哪里/140
饿死,笑死,撑死/142
幸福之家几口人/146
人情大过债/149
人情之变/154
阴盛阳衰/160
禽兽不如/163
多少之别/166
语文民族/170
中国话1/178
中国话2/185
中国话3:老与子/191
中国话4:上与下/194
金篇:事情/199
就说钱/200
信封,为何不叫钱封/206
苦钱,挣钱,赚钱,圈钱/210
忍/213
酒,真有文化吗?/215
中产阶级中产酒/221
不喝咖啡只爱茶/229
多数之错/233
实用主义/237
折腾乃大学问/242
跋:又说下次再说/251
摘要
    熟知来必是真知
     直到2013年初,我在江苏泰州一家光伏企业作培训时,听到几位车间班组长都说起这句话,我才知道这个典故的普及程度之广了。
     典故大概是2009年春开始的,我在课堂上常做的游戏之一――
     拿出一张崭新的100元人民币,正面朝向大家。我问在座的几十或者几百位听众:“认识吗?”大家哈哈笑。我问:“有吗?”大家继续哈哈笑。再问:“大家喜欢吗?”呵呵,没有一个说“不喜欢”的。
     看着大家喜欢的笑容,然后我问:
     有谁能告诉我,这张钞票的背面图案是什么?
     ――这么多年了,几百遍了,成千上万上十万人次了,能立刻就正确答出来的人,寥寥无几,包括十几家大小银行的干部们。
     有些人立刻若有所悟,有些人疑惑,有些人含笑,少数人赶紧掏口袋,极少人嘀咕:知道正面就行了,干吗非要知道背面呢?
     其实那钱,也就好比我们的生意业务、产品工作,或是客户朋友,甚至亲人家人,我们自以为很熟悉,因为天天接触,天天琢磨,倾心向往,渴望拥有。
     但是,我们却未必真正了解。
     也许因为我们很少从不同角度与侧面观察世界,也许因为我们没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也许因为我们懒于或者疏于观察细节与变化……
     结果,终于有一天,面对“意外”,我们惊异地喊:呀!怎么会这样?
     其实,很可能那件事情、那个人,本质上就是这样。只是我们之前没有发现、没有发觉而已。
     一般都认为人有感性和理性,是大脑思维所产生的理性决定了人的行为。可是,若没有正确的感知、感性,又焉能推理演绎出正确的理性判断?
     感性基于观察,眼耳鼻舌身,视听嗅味触,有直接的观察、感知与积累,也有间接的观察、记忆与积累,前者如第一个吃螃蟹的,后者如无数读书破万卷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若要走出山来看山,那么既要打破现状,还要付出很多辛苦。而人性中的惰性,还有恐惧心理,恰恰是不愿意这么做的。
     于是很少有人会凡事问个为什么,当然以讹传讹也就理所当然。
     本来嘛,怀疑一切是一种深重的痛苦。
     知识究竟是什么?在世人皆知的《盲人摸象》故事里,五个盲人亲手摸一头大象,那个摸到大象的腿,说大象像根柱子的人;那个摸到大象的耳朵,说大象像个大蒲扇的人;还有那个……也许这一生他们都坚信自己“亲身经历”的知识,乃至他们的子孙,即使没有眼盲,只要没有亲眼见过大象,没读过能让他们信服的相关书籍,他们也会坚定地相信祖先亲身经历和传授的“知识”,并延续下去。
     人们熟知“水滴石穿”,于是忘记了自然物理现象:一滴水一直滴在大石头的一个位置上,会滴出一个小洞积水,然后外溢;或者,滴出个钟乳石……
     人们熟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忘记了衡量成败的是终点线,拼命压迫孩子,于是成就了野草般疯长的教育公司、补习班、幼教甚至胎教产业。
     人们熟知“给孩子优选的”,却忘记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千金难买少年穷”……也不愿意像广告中说的那样“男人,就该对他狠一点”,于是孩子们只好等到走出家门后再去感受外人的“狠”,以致长不大、后悔长大、消沉、逃避……
     人们熟知“越给孩子更多的钱花,他的身边就越可能会聚集更多的坏人”这个古训,却不愿意(或者合不得)少给孩子一些钱……
     人们熟知抽烟不好,劝酒不好,发脾气不好,可是……
     原来,“知道”,也并不能让人就咋样。
     ――只有习惯地、有效地做到,才是真知。
     我们都熟知“看问题要全面”这句话、这个真理,可却很少做到,很难做到,甚至根本做不到。
     林忆莲唱《伤痕》:爱有多销魂,就有多伤人……真情究竟是要销魂,还是要受伤?
     唱《拨浪鼓》:女儿是爸爸甜蜜的负担……真情究竟是要甜蜜,还是要负担?
     一种或狡猾或逃避的回答,是两者都要,同时要。其实,那就恐怕是违背逻辑常识的了。优选的、最后的自我安慰,可能是:不得已。
     ――因为不愿意改变自己。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