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衰世南北朝/述说历代春秋

衰世南北朝/述说历代春秋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作者: 姜若木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9-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05076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南北朝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物做了细致的解析,对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本书体例严谨,论证详密,资料丰富,语言简洁。不失为广大历史爱好者的推荐之书。
目录
南朝
第一章 刘宋:南朝最为强大的朝代
一、刘裕篡晋建帝业
1.镇压孙恩、卢循起义
2.消灭桓玄的力量
3.刘裕北伐和东晋的最后灭亡
二、元嘉之治
三、“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第二章 南齐:一个短命的王朝
一、萧道成篡宋建帝业
1.在刘宋皇室残杀中崛起
2.“四贵”的分化和倾轧
3.萧道成终夺帝位
二、在内讧中急剧衰落的南齐
第三章 萧梁:“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一、萧衍篡齐建帝业
1.仕途崛起
2.力拒魏兵
3.受禅称帝
二、“菩萨皇帝”四十八年的统治
1.显著的政绩
2.猜疑心重,自受其害
3.梁武帝的崇佛和舍身入寺
三、“侯景之乱”与梁的衰亡
1.反复无常的侯景
2.侯景叛梁
第四章 陈:“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陈霸先篡梁建帝业
二、“玉树后庭花”――陈的灭亡
北朝
第一章 北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朝代
一、北魏王朝的建立
1.北魏早期的历史
2.代国的建立和灭亡
3.拓跋硅建魏
4.拓跋硅时期的统治政策
二、北魏王朝的巩固和发展
1.北方的统一
2.太武帝拓跋焘的统治政策
3.北魏名臣崔浩
三、魏孝文帝的改革
1.改革的历史背景
2.改革的主要内容
3.文明冯太后
四、在社会矛盾激化中衰落的北魏王朝
1.“只恨石崇不见我”
2.六镇起义
3.河阴之变
第二章 东魏、北齐:民族融合中的曲折
一、高欢起家与建立东魏
1.高欢的崛起
2.消灭尔朱氏势力集团
5.创建东魏
二、北齐的建立和发展
1.东魏与北齐的过渡人物――高澄
2.残暴皇帝高洋
三、北齐的衰亡
1.“无愁天子”高纬
2.北齐名将斛律光
第三章 西魏、北周:改革中走向强盛
一、宇文泰建立西魏与改革
1.宇文泰的崛起与建立西魏
2.宇文泰在西魏初年的改革
二、北周武帝的改革
1.北周的建立和初期政局
2.北周武帝改革
5.北周武帝灭佛
4.北周灭北齐和北方的重新统一
三、隋代北周
1.骄奢荒淫的周宣帝
2.杨坚篡周立隋
附录一 南北朝的思想和宗教
一、佛教的发展
二、范缜和《神灭论》
三、道教的演变和发展
附录二 南北朝文学、史学和艺术的成就
一、文学成就
二、史学成就
三、佛教石窟艺术的成就
附录三 南北朝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
二、郦道元与《水经注》
三、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附录四 南北朝历代皇帝年表
一、南朝
二、北朝
摘要
    一、刘裕篡晋建帝业
     刘裕本为北府兵的一员将领,依靠自己手中的军事力量,通过镇压孙恩、卢循起义,消灭了桓玄的力量,后又大举北伐,逐渐掌握了东晋的实权,并最终于公元420年废晋帝自立,建国号为宋,成为南朝第一人。
     1.镇压孙恩、卢循起义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出身破落的低级土族,祖先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后来曾祖刘混时随晋室南迁,客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刘裕祖上本为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裔,虽然也有过在朝显宦者,但到其父刘翘这一代时,家道已明显衰落了。刘翘一生仅居郡功曹(郡守属吏)职位,刘裕因家贫不能读书,从小务农,兼做樵夫、渔夫、小贩,又喜欢赌博,还曾因欠赌债被人绑在马桩上整治过,生活过得很艰辛。但这种特殊的经历使他既懂得民众的疾苦,又养成了敢于冒险的性格。长大后,刘裕加入了设在京口的军队――北府兵,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最初为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而正是这支军队,后来成为刘裕争霸天下的最有力的工具。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竞当上了开国皇帝,所以有人将此称为“寒人掌权”。
     淝水之战后,东晋外部威胁暂时消除,孝武帝满足于偏安局面,摄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政刑谬乱,朝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朝政腐败,不断爆发流血斗争。浙东地区赋役苛重,新安太守(又为五斗米道教主)孙泰企图利用传道聚众反抗东晋朝廷,被司马道子诱杀。其侄孙恩逃入海岛翁州(今浙江舟山群岛),聚众百余人,伺机复仇。隆安三年(399)十月,孙恩乘朝廷强征“乐属”(晋廷征调浙东诸郡免奴为客者以充兵役),引起浙东社会骚乱之机,登陆攻克上虞(今属浙江),袭会稽(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十一月,俘杀会稽内史王凝之,自称征东将军,一时会稽、吴郡、吴兴、义兴、临海、永嘉、东阳、新安等八郡(今江苏、浙江境)纷起响应。旬日之间,义军发展至数十万人。晋廷急命卫将军谢琰、辅国将军刘牢之率领北府兵前往镇压。时刘裕在刘牢之手下任参府军事,也随军参战。十二月,刘牢之至吴,义军缘道屯结。刘牢之命刘裕率数十人侦察义军的行动,正遇义军数千人。刘裕迎上去攻击,率领的人都战死了,而刘裕斩杀了几个头领,使农民军不敢妄动,被呼而逐之,刘裕乘机追赶,又杀伤了数人。刘牢之之子刘敬宣见刘裕久去不返,怕被义军所困,便率兵寻找。却见刘裕一人驱逐数千名义军,众人叹息不已,刘敬宣遂率军出击,大破义军,斩获千余人,又乘胜追击。义军兵败,孙恩退回海岛。刘裕在其军事生涯的第一次作战中,便以勇猛的精神以少胜多,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也在军事目前写下了传奇的一笔。隆安四年(400)五月,孙恩从浃口(今浙江镇海东南甬江河口)登陆,攻克余姚(今属浙江)、上虞,进而进攻邢浦(今浙江绍兴东')、会稽,转攻临海,与晋军激战。卫将军谢琰被部下张猛杀死。谢琰的失败意味着东晋士族已无力控制局面。从此,北府兵权尽入刘牢之、刘裕等人的手中。十一月,晋宁朔将军高雅之大败,孙恩军追击至山阴。东晋朝廷大震,再命刘牢之统率北府兵、都督浙东五郡兵对义军反扑。孙恩为避其锋芒,再退入海岛。刘牢之屯上虞,派刘裕守句章城(今浙江宁波南鄞江南岸)。句章城小,士兵只有数百人。作战中,刘裕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当时晋军军纪混乱,士卒暴掠,甚为百姓所苦。只有刘裕所率的部队号令明整,所到之处甚得百姓拥护。刘裕此时已受到刘牢之的赏识。隆安五年(401)二月,孙恩第三次率义军自浃口登陆,攻句章,不克。刘牢之率晋军反击,孙恩退走入海。三月,孙恩攻海盐(今属浙江)。刘裕追而拒之,在海盐旧治筑城。孙恩来攻,城内兵力甚弱,刘裕乃选敢死之士数百人,脱甲胄,执短兵,击鼓而出。义军一时没有戒备,又不知刘裕真实意图,士气被夺,皆弃甲而逃,其将领姚盛被斩。刘裕虽屡破义军,但仍是寡不敌众。为此,刘裕于一天深夜令部下偃旗匿众,装出撤离的样子。翌日清晨,先让老弱病残者登城上镇守。义军不知刘裕底细,便向刘裕部下打听刘裕情况。部下故意回答说:“夜已走矣。”义军轻信其言,争相入城。刘裕趁其无备,率军奋战,义军大败。孙恩知城不可破,乃向沪渎进军。刘裕遂弃城而追。海盐令鲍陋遣其子鲍嗣之率吴兵一千人,请为前锋。翌日,义军万余人与鲍嗣之部交战,刘裕率伏兵尽出,举旗鸣鼓,虚张声势。义军以为四面皆有伏兵,遂退军。鲍嗣之乘势追赶,战死。刘裕且战且退,义军兵盛,刘裕部死伤将尽。至伏兵处,刘裕令部下脱取死人的衣服,以示闲暇。义军见刘裕忽然停止不前,怀疑仍有伏兵,不敢进攻。刘裕趁义军迟疑之际,大呼而战,气色甚猛。义军以为中计,引军而退,刘裕则率军徐徐而归。五月,孙恩攻克沪渎,杀守将吴国内史袁崧,斩四千人。六月,乘胜沿长江而上,袭取丹徒,拥众十余万人,楼船千余艘,军容极盛。时晋廷兵力空虚,内外戒严,急调兵遣将防卫京师。刘牢之自山阴引兵攻打义军,但未至而义军已过山阴,便令刘裕自海盐驰援京师。时刘裕部不满千人,倍道兼行,与义军一起进抵丹徒。刘裕部兵少且疲,而丹徒守军也没有斗志。孙恩指挥数万义军抢占镇江之蒜山,刘裕率领所部奔击,大破之,投崖赴水死者甚众。孙恩失利,退至船上,欲恃其兵众,整兵直攻建康(今江苏南京)。晋后将军司马元显率军拒战,屡被打败。义军因战船高大,逆行慢,数日才进至白石垒(今南京市西),贻误了战机,所以刘牢之等得以率军尾追而来。孙恩遂放弃攻建康,分兵袭取北岸之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杀三千人。孙恩率主力北取郁洲(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当时隔江在海中),晋将高雅之被擒。八月,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率水军追孙恩至郁洲,二军激战,孙恩又失利,损伤惨重,被迫沿海南撤。十一月,刘裕追孙恩至沪渎、海盐,又破之,斩俘无数,孙恩只得第四次撤回海岛。东晋下令严密封锁沿海,加强守备。义军给养不继,发生饥馑和灾疫,死者大半,元气大伤。为摆脱困境和继续发展,元兴元年(402)三月,孙恩再率义军登陆攻临海(今浙江临海东南章安镇),被临海太守辛景率军击溃,死伤惨重,孙恩恐被俘,投海自尽。
     孙恩投海自尽后,其妹夫卢循率义军余部数千人仍然坚持战斗。桓玄攻进建康执掌东晋朝权后,为安抚浙东,以卢循为永嘉太守。卢表面受令,暗自扩展势力。五月,卢循人东阳(今浙江金华),被刘裕击败(参见刘裕击桓玄之战)。元兴二年(403),卢循派徐道覆率军进攻东阳、永嘉(今浙江温州),又被刘裕击败。元兴三年十月,卢循攻克番禺(今广州市)、始兴(今广东韶关西南),自称平南将军。刘裕平定桓玄之乱后控制了东晋的朝政,并于义熙元年(405)四月任命卢循为广州刺史,卢循姐夫徐道覆为始兴相。义熙六年(410)春,卢循和徐道覆乘刘裕北伐南燕,后方空虚之时,实施北征。二人率军在始兴会合,然后分东西二路北上,进入湘州(治今长沙)与江州(治浔阳,今江西九江西南)诸郡,一路势如破竹,擒斩镇南将军何无忌,大败荆州刺史刘道规和豫州刺史刘毅等。义军十余万人,声威大震,逼近兵力不过数千人的建康,人心震恐。刘裕闻讯,自北伐前线急返京师,部署防卫。卢循优柔寡断,贻误战机,义军兵临建康近两月,兵疲粮乏,被迫于七月初南还。被刘裕追及,大败之。卢循率余部至番禺,但该城已被刘裕派人由海道袭取,遂于四月退至交州(今越南北宁省仙游东),遭火攻兵败,投水自杀,起义失败。
     P4-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