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父亲:罗中立传

父亲:罗中立传

  • 字数: 56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匡渝光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22914043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54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12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父亲》——罗中立传记,第一本全方位介绍中国当代艺术大家的书。 作者从构思到动笔、到最后此书出版,用了二十七年时间。本书为精装全彩印刷,文图五十六万字,内容丰富详实;读者还可经由书中二维码欣赏艺术家数百幅不同时期创作的速写、油画作品等,其中大量作品为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作为传记,本书以准确的资料、风趣而生动的笔,描写了一个懵懂少年怎样成长为艺术大师的经历。在强调全书资料性、可读性、创造性的基础上,本书就两个重点开展了细致的描写。第一,对油画《父亲》当年产生的逻辑线索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补充,提出了很多独到的、并符合事实的新颖观点,这可以帮助读者在几十年后重温《父亲》时,对之有更好的、更充分的了解和深切的感受。第二,对艺术大师目前在“重读美术史”提纲下——采用自己原创的“中国话”油画艺术语言而做的创作,尤其针对其这种语言的逐步形成和其最根本的思想源头,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逻辑整理;而艺术大师这因为原创所以全新的、且让人眼前一亮的“中国话”油画艺术语言——“魔幻意象主义”——也闪射着绚丽的色彩,携其原创性、专享性、民族性的特点,就此走近大众,走进中国当代艺术史,走进世界艺术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罗中立教授的传记,书名即缘于其1980年获得金奖的油画《父亲》。本书,就《父亲》创作者的真实人生经历,围绕当年那副震撼人心的画如何面世,创作者在获得巨大的成功后在艺术之路上有哪些后续经历,他把什么样的新艺术创作呈现在世人面前等,首次深入披露了罗中立教授独劈蹊径的艺术观点和行为。本书选用了罗中立教授各个时期的代表作,皆具艺术欣赏、研究价值。罗中立专为本书绘制的若干幅精彩插图,成为本书的一个亮点。
作者简介
匡渝光,男,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翻译家协会会员、美术家协会会员。
目录
宇宙探索
摘要
    1
     公元1980年,农历庚申猴年。
     新年元旦,岁月之手又翻开崭新一页,中国,就此迈入曾被称之为“少有”的结束后的第五个年头。
     一月一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指出:八十年代是十分重要的年代,我们一定要在这十年中取得显著的成就,以保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
     一月十一日至二月二日,用了三周多的时间,国家农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耗时之长,足见会议之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不难想象会议力求达成一致意见的艰难性。会上,安徽省的代表以《联系产量责任制的强大生命力》为题,介绍了安徽农村已实行包产到户试点的情况和好处。但是,与会多数代表仍然表示,一定要按现行中央文件规定办,即“不许分田单干”,“不要包产到户”。
     一月二十三日至二月十三日,同样花了三周多时间,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在北京召开剧本创作座谈会,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到会做长篇讲话。他提出,衡量一部作品的社会效果,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有利于现代化建设,是否有利于安定团结,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和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又是一次耗时之长的会议,足见其重要性,也可以想见在会议上需要讨论需要决定的内容之多。
     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关于为同志平反的决议》。
     四月十日,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被批准成立,五月一日公司在北京正式挂牌。
     五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决定在广东省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厦门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
     十一月二十日至翌年一月二十五日,优选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公审、江青两个集团的10名主犯。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猴,意味着活力、改变、进取、不满足、机智聪明。
     新历一月五日,中国邮政总局发行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枚生肖邮票:庚申猴,票面金额为每枚人民币八分钱,这是当时在国内寄出一封平信所需的邮资。邮票上那只乖巧的猴子,由有名艺术家韩美林设计、绘画。三十年后,这枚邮票在市场的价值,蹿升到每枚人民币一万五千元以上,升值达一千八百多倍,年均升值六十倍以上。“猴子”――猴年――猴票,用这样一个事实,向人们证实了“猴”的特异禀性,讲述了改革开放年代中的一段传奇。也或者,它本就是专为这一年有一个良好开端而生的!
     为八十年代开局的1980年,注定了也要在中国当代艺术目前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画”在临近年终之际,也正好迎合了中国文化中对“虎头豹尾”的追求。
     1980年12月26日,星期六,在若干相关部门和人员完成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如期在中国首都北京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它以一种既平常又不平常、既躁动着无限希望又浮游着太多无所谓,这样一种明显充斥了许多矛盾的状态,携带着543(4)件各类艺术作品,走进了公众的视线。
     本来,像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举办一次全国性的美术作品展,应该算极其普通、极其正常的文化活动。但如果联想起来看,在它之前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已是在二十多年前的1957年,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敏感的年头,打那之后它就销声匿迹,因而它的重新亮相,就显出一份特殊意义来。也许,正因为这一届全国青年美展是在经历了很特殊条件下的时空大跨越后呱呱降生的,就自然注定了它会有,也应该有震撼的作品诞生。
     历史的确没有辜负人们对它的期望。后来的事实证明,“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当代艺术历史记录重要的展览之一。在结束后的最初几年里,对于刚刚走出文化“空白期”不久的中国人,几乎是每一种新出来的文艺形式和文化活动,都能够吸引到他们的眼球,并受到人们的真心喜爱和推崇。因此,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以其得天独厚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吸引力,毫无悬念地喜迎数量庞大的艺术圈内和普通大众的关注、兴趣,后来并让国人生起许许多多的激动、赞叹、沉思、希望、感慨,还有错愕――假如我们可以这样说的话――也不足为奇了。
     不得不说,历史把奇迹的画轴向大众展开时,从来是全不在乎人们会对之作何感想的。
     也不得不说,这真是一次靠前的“另类”的全国美展:一个如此重要的美展,在开展当天,居然把评选很好作品的评判权交给了所有到场的观众。每个观众都拥有他神圣而宝贵的话语权。哪一件作品你最喜欢?请投下你神圣的一票!
     浅显的道理。任何一次展览、任何一次竞赛,总会有人得第一。但是,并非每次都会有人创造新纪录。一个新纪录的诞生肯定是既要有内因,也需要外因助力。虽然我们总说,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但在很多情况下,外因也许是更难的一个条件,因为它往往无法靠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往往会是产生于类似“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结果。而内因,却可以说能够被掌握在人自己手里。
     也许,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这种创纪录的评选很好作品的方式,在把大量观众很自然而然地“暗合”成一个伯乐时,由它所形成的“这一个”外因,就已经孕育了会有创纪录作品诞生的一个必然条件?回头看,似乎也只有在那样一个有着太多特殊性的时间段,才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特殊的评选方式。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