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姚真敏/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字数: 163000.0
装帧: 简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张俊杰
出版日期: 2019-06-01
商品条码: 9787030617255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为学校各学院和附属医院浙江省省级名中医和全国名中医指导老师,以及学校老中医专家。三、统一编写内容与体例以名医成长、成才之路为主线,结合名医学术思想形成、学术经验体会等从不同视角进行撰写,尽量避免与已出版著作内容重复。每本字数要求在10-15万字。
目录
第一章 中医萌芽
第一节 幼承庭训磐石情
第二节 风雨飘摇医心定
第三节 学岐黄蔚然成风
第二章 名师指引
第一节 老骥伏枥钟师情
第二节 重德轻财福安意
第三节 勤学苦练云泉心
第三章 声名鹊起
第一节 医者仁心轻名利
第二节 胸怀仁术救死生
第三节 临危受命技艺彰
第四章 高超医术
第一节 巧用经方理沉疴
第二节 活用药灵治疑难
第三节 师古不泥善思辨
第四节 妙用针麻传乡里
第五章 学术成就
第一节 辨证论治姚心谙
第二节 古为今用证医道
第三节湿热证治有章 法
第四节 老年之疾《金匮》悟
第五节 学习先贤智慧通
第六节 经方为主时为流
第六章 桃李天下
第一节 桃李不言自成蹊
第二节 春风化雨润无声
第三节 术精岐黄育新花
附录一 大事概览
附录二 学术传承脉络
摘要
第一章 中医萌芽
人生的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人一生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姚真敏(以下简称“姚老”)一生颇为传奇,其生于枫泾,得赵氏夫妇悉心哺育;长于嘉兴,幸姚氏家人抚养成人;学于杭州,由浙中医大培养成才。别具一格的家风熏陶,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波澜壮阔的社会改革,促使姚老做出了为祖国医学传承发展奋斗一生的重要选择。“穷毕生之力,探岐黄奥秘,发侧隐之心,施效方灵药,起沉疴疑难,挽生命之逝”成为姚老的座右铭。
第一节 幼承庭训磐石情
赵维乔夫妇、姚伯琦二老是影响姚老一生最为深远的四个人。姚老的成长与成才,得益于四位至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悉心备至的照顾。姚真敏在人生的选择路口之所以选择从医这条道路,与他的家庭成长环境密不可分。
一、芙蓉花开麟儿落
公元1939年3月22日,农历己卯年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一个男婴诞生在枫泾一户赵姓小商户人家,这是赵家的第三个儿子。生父是赵维乔,在枫泾以开麸皮店为业。赵家老三的出生,给家里平添了弄璋之喜。老三上面有年长4岁的大哥和年长2岁的二哥。赵氏夫妇在枫泾镇开了一爿麸皮店,麸皮是小麦加工面粉后得到的副产品。过去麸皮主要是用作饲料,经济价值不高。实际上,麸皮可进行多层次的开发利用,深加工潜力大,其使用途径多。麸皮也是一味中药,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有润肺、滋润皮肤、防癌抗癌、健脾和胃、乌发固发、清理肠胃等作用,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现代研究发现其对氨基苯甲酸的含量是植物中优选的,对氨基苯甲酸是人体细胞分裂的必需物质,并有恢复皮毛颜色作用。食用麸皮纤维有多种食疗保健作用,可添加到食品中食用,广泛用于面包、饼干等的制作,也可直接食用。赵氏夫妇一家五口,全赖这爿麸皮店谋生。而麸皮市场压力大,经济效益低。为了养家糊口,赵家两口子起早摸黑,忙里忙外,苦心经营着这爿小店,日子虽有些艰苦,却也其乐融融。
枫泾镇是姚老的人生第一站。其位于沪浙一带的松江、青浦、金山及嘉善、平湖五县、十镇交界处,历史上有“吴跟越角”之称,历来为江南商贸重镇。枫泾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已有百姓生息。1500年前,已成集市,名白牛市。唐宋以来,这里寺院道观遍布,人烟渐多。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式建镇,谓白牛镇,地跨吴越两界。元末明初时与浙江的南浔、王江泾,江苏的盛泽合称为江南四大名镇。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明宣德五年(1430年)起,枫泾镇南北分治,以镇中界河为界,南属浙江省嘉兴府嘉善县,北属江苏省松江府华亭县。直到1951年3月,经新中国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南镇并入北镇,枫泾镇才结束分治历史,全镇统属松江县现松江区管辖。1966年10月起,划归上海金山县(1997年5月起为金山区)管辖。2005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枫泾古镇区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均具传统江南粉墙黛瓦的特色,房屋以两层砖木结构为主,前后进房之间有厢房和天井,大宅深院有穿堂、仪门及厅堂等,前后楼之间有走道相连,称走马堂楼。屋面多为观音兜和五山屏风墙。庙宇建筑多为宫殿式。古民居建筑群中有9处已列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古镇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沿河古街绿树成荫,古镇水巷幽静;39座古石桥横跨河上,其中元代建1座,明代建11座,清代建21座。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区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枫泾地处东经121度,北纬30度54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物产丰富,在枫泾人民辛勤努力下,商贸发达,富庶一方。明清时,枫泾税课兼管王店(现为嘉兴市)、钟棣(现平湖)等地,作为管理中心,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市场繁荣。仅布庄可达200多家,布匹年销售量达200多万匹,长度约1400万米。清朝后期,米麸业取代日渐衰落的土布业,使枫泾工商业再度兴盛。清末民初,随着农业的发展,枫泾的米、麸、黑土猪、耕牛贸易发展加快,苗猪成交量达每年20万余头,枫泾的米麸业可执江南米业的牛耳。整个一条生产街均是米店、麸皮店,河里停满装满货物的驳子船,足见枫泾商业贸易的兴旺发达。到近代,枫泾薄稻和枫泾猪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副业品牌。20世纪30年代起,枫泾又成为中国黄酒业的重要产地。黄酒和一百多年来盛销不衰的枫泾丁蹄、桂花状元糕、天香豆腐干三大土特产被今人称作“枫泾四宝”。
枫泾近代曾出过一位名医陶芑生(1885~1965年)。少年时跟随父亲学医,他聪明好学,十几岁已通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并拜中医外科名医倪云桥为师,同时刻苦攻读《外科正宗》《洞天奥旨》等中医外科专著;尤其对《疡科心得集》潜心研究,医术越发精湛。陶芑生20岁时已在枫泾设立诊所行医,他医德高尚,遇到贫苦人求医,不仅不收门诊费,而且无偿赠药,四方乡民交口称赞。有一个故事很能体现他的医术和医德,当时有位富人叫汪周南,得了对口疮,因久治不愈而生命垂危。后来慕名请陶芑生诊治,竟然很快治好了。这位富人为了感谢救命之恩,拿出300元银洋来酬谢。陶芑生一边婉拒,一边劝汪周南行善积德,汪周南便将贫困者赊欠的债券当众烧毁,陶芑生高尚的品德感动了很多人。
陶芑生在医学理论上,主张内外统一,坚持辨证求因,做到审因论治、内外兼顾,因而在处方上十分重视病者的体质强弱等因素,以辨证施治。他积累了不少验方,如骨痨丸、克疴膏,内服外敷并用,治骨痨效果显著。又如治瘘疾的纪雄散、治疔疮的回疔丹、治湿疹的蠲疮散,及喉科吹药西瓜霜精等,均为对症良药。他还培养了不少医学人才,对学生授课严谨,注重学生们实践,对疑难杂症的病理机能和施治用药,详加分析、详解,阐明病因病机。经他所带教的徒弟有20多人,都已在医学上取得成就,其中最为出众的弟子是王彬容,从医60多年,是金山区枫泾医院(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中医外科的创始人。陶芑生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事业,到了晚年,还将临床实践经验汇编成《外科临床总结》《喉科秘要》两部专著(医稿已在“”中被毁)。1965年,他病逝于枫泾,享年81岁。
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