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形象史学2018下半年(总第十二辑)

形象史学2018下半年(总第十二辑)

  • 字数: 25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刘中玉主编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462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2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打破学科界限,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将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等学科的共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将中国古史研究中的考据法与图像学、新文化史等方法论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梳理人类文明的演进,进一步扩展史学研究的路径和视野。本书稿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器物与图像、礼仪与宗教、古建与环境。“器物与图像”部分:现存的器物及其附着其上的图像,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彼时政治、宗教、文化艺术一体化的反映。琮与璧就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出土的唐代“耳衣”与现存唐代的诗文互相印证,彰显了唐代的服饰文化特色。图像证据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传世文物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提出了背景、用语、功能等问题,证明、诠释以及甄别图像证据,可以准确传播人类历史文化知识,抵制艺术市场等领域的伪证欺瞒等。“礼仪与宗教”方面服饰总是很直接地反映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同场合下服饰的颜色也是礼仪与宗教信仰的一种反映。敦煌文化,作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其中石窟的开凿以及洞窟人物、文字等的记载,为后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宗教领袖的碑刻更是直接展现了人们的宗教信仰面貌。书院是传播礼仪文化的处所,其变迁历史直接传递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礼仪文化状况。“古建与环境”: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其建筑风格各有不同,而辽代阁楼式的佛塔建筑,是在当时平息战火、走向民族和解、文化宽容的时刻,吸收多民族文化特色而建成的,其独特的美学取向,造就了其在中华文明目前不可磨灭的一笔。土默特川平原在清一代的开发建设见诸史书、游记等,这些记载传递了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考察价值。
目录
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